●海軍工程大學校長 趙永甫
向戰斗力標準聚焦用力不斷開創院校建設發展新局面
●海軍工程大學校長 趙永甫

“治軍先治校,強軍必強校”。學習貫徹習主席重要講話精神,對院校來講,就是要聚焦戰斗力標準謀發展,圍繞打贏目標搞建設,辦部隊滿意院校,育打贏需要人才,出作戰頂用成果。
牢固確立戰斗力標準在辦學育人中的主導地位和引領作用,堅持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項工作向打仗用勁。一要樹牢姓軍為戰的職業觀。當前,一些官兵姓軍為戰、當兵打仗的意識淡化、思想弱化,特別是院校官兵存在學校意識強、軍營意識弱和學生意識強、軍人意識弱等問題。要結合開展“牢記強軍目標、獻身強軍實踐”主題教育活動,以解決思想認識問題為抓手推進強軍目標向工作崗位延伸、向教學一線擴展、向日常生活滲透,深化官兵對我軍“戰斗隊”職能的認識思考,切實把姓軍為戰內化為一種靈魂深處的職業品格、職業操守,努力做到“學為戰、練為戰、教為戰、研為戰”。二要強化首戰用我的緊迫感。當前我國面臨的發展環境和安全形勢十分嚴峻,特別是海上安全形勢最復雜、最嚴峻,打勝仗的要求最現實、最緊迫。要引導官兵清醒認識,院校雖然不直接處在一線,但所培養的人才、研發的裝備、提供的技術保障卻要直面戰爭的考驗,必須強化憂患意識、危機意識、使命意識。要結合戰斗力標準大討論活動,組織研討交流,搞好對照檢查和整改落實,引導官兵自覺強化“首戰用我、用我必勝”的使命感緊迫感,努力克服“當和平兵、和平官”和“打起仗來輪不上”等錯誤思想,始終保持苦練本領、精于本職、只爭朝夕的工作學習狀態。三要端正服務打贏的政績觀。各級黨委、機關和領導干部的政績觀是否端正,事關工作導向、風氣建設和黨的形象,事關戰斗力標準能否真正立起來落下去。對于院校來講,最根本的職能就是服務部隊戰斗力建設,最大的政績就是服務打贏、保障打贏。端正政績觀,就要摒棄與戰斗力建設不相符的“安全標準”“領導滿意標準”,堅持戰斗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準;就是要避免“一個艄公一道河”,做到一張藍圖繪到底、一棒接著一棒跑;就是要力戒造勢造景、貪大求洋,熱衷于蓋棟樓、修條路、上項目,注重下功夫解決制約戰斗力提高的突出問題;就是要摒棄私心雜念,跳出私利窠臼,不貪圖虛名,不分心走神,視打贏高于天,堅持一切建設和工作向戰斗力標準聚焦,樹立起想打贏、謀打贏、抓打贏的鮮明導向。
要把未來打仗是否管用、部隊建設是否需要作為教學改革的標準,大力推進育人模式、教學內容、方法手段、淘汰機制等方面的調整革新,使院校與部隊、課堂與戰場、育人與打仗、平時與戰時無縫銜接。一要按照聚焦實戰、靠攏部隊的要求優化人才培養模式。要牢固樹立教戰為戰的人才培養理念,把“強化打仗思想、做好打仗準備、提升打仗能力”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堅持緊貼實戰、瞄準戰場,用戰斗力標準檢驗教學工作和人才培養成效。要著眼培養具有軍事職業發展潛力、勝任崗位任職需要的軍事人才,科學論證不同專業、不同層次、不同類型人才的能力素質結構模型,優化各類人才培養頂層設計。要建立健全獎勵淘汰機制,加大對綜合素質突出學員的獎勵表彰力度,嚴格學員全程淘汰制度。二要按照源于部隊、用于部隊的要求優化教學內容設置。突出需求導向,按照部隊訓練科目和組訓方式,加大軍事訓練和專業訓練強度,提高軍事基礎訓練、軍事特色課程、綜合演練學時比重,加大對實踐內容考察力度。堅持實戰牽引,貼近軍事改革發展前沿,全面充實軍兵種知識、聯合作戰知識等教學內容。按照逐級遞進、分類實施原則,統籌考慮學員各階段教學訓練計劃安排,重點梳理軍事類課程設置和教育訓練計劃安排,進一步建強公共基礎課、專業共同課,優化整合專業課程。對照實戰標準,充實作戰教學內容,邀請部隊領導、專家參與課程評價、教材審定,推出一批與部隊建設聯系緊密的原創性教材。三要按照貼近實戰、貼近崗位的要求深化教法創新。要加強實踐演練,不斷提高學員能力素質。著眼增強學員自主學習、自主培養的能力,組織教法創新立項,促進教學互動、教學相長。著眼提高學員實操能力,組織開展聯合演練,創新軍事體能技能比武競賽、對抗性演練和暑期野外駐訓。著眼提高學員專業組織能力,嚴格落實任職教育實踐教學比例要求,注重實兵實裝實戰訓練,完善聯教聯訓機制,充分發揮教學協作區、基層部隊資源優勢,組織想定作業和專業演練,提高組訓效果。
把部隊需求、作戰頂用作為目標牽引和使命擔當,堅持自主創新,注重整合力量資源,切實把科研成果中的戰斗力含金量作為檢驗學術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標。一要正確把握科研方向。要著眼提高基于信息系統的體系作戰能力,集中力量加大信息化武器裝備研發,增強武器裝備信息化含量。要瞄準技術前沿,緊跟科技創新步伐,推動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有效結合,在一些對軍隊長遠發展有戰略性、先導性作用的技術領域開展探索研究、預先研究,謀求更大作為。要著眼解決部隊急需,大力發展提高與部隊戰斗力相關的科學技術,著力突破制約戰斗力生成的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共性技術,為部隊建設提供先進、穩定、可靠、安全的裝備和技術保障。二要勇于自主創新。習主席在視察國防科大時指出,真正的核心關鍵技術是花錢買不來的,靠進口武器裝備是靠不住的,走引進仿制的路子是走不遠的,鮮明提出要“牢牢扭住國防科技自主創新這個戰略基點”。要加強原始創新,大力支持可能改變未來科技革命走勢、影響未來戰爭樣式、形成未來“游戲規則”的重大基礎研究,力求形成若干具有突破性、革命性的首創性研究成果。要把薄弱環節作為推進自主創新的主攻方向,著力突破技術瓶頸,徹底改變在瓶頸技術領域長期受制于人的局面。三要注重整合力量資源。院校要積極參與國家(國際)科技交流合作,開展多層次、多領域、多形式的聯合研究,拓展國際視野,提高國際競爭力,在開放合作中提升創新能力和學術影響力。要積極推動軍民融合式發展,建立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健全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技術創新激勵機制、技術轉移機制,在更大范圍、更深層次上推進國防科技協同創新。
習主席指出,打仗在某種意義上講就是打保障。聚焦戰斗力標準抓教學、搞科研,同樣需要強有力的人才支撐、設施支撐和環境氛圍支撐來保障。一要大力實施精英人才工程。名師必曉于實戰。要加大院校教員同部隊、機關干部交流力度,完善教員赴部隊任代職制度,健全教員參與部隊訓練考核、大型演習等活動機制,加深對部隊戰略策略、作戰指揮、作戰裝備、作戰能力等軍事斗爭準備的了解,不斷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論證試行軍事類、政治類教員和學員隊干部并軌任職制度,常態化加強旅隊干部組訓和管理素質培訓。高度重視領軍人才的遴選培養,以“超常規的熱情、超常規的努力、超常規的舉措”,盯住前沿學科,前瞻性地、有針對性地大力選拔、培養和引進高層次人才,努力構筑院校高層次人才新的制高點。大力營造“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和適當待遇留人”和“引得進、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良好氛圍,讓人才創新有機會、干事有舞臺、發展有空間。二要全面提升配套設施建設。突出加強訓練場地、專業教室、裝備實踐場地、模擬訓練室建設,配備必要的裝備器材,完善區域聯保機制,保障教學訓練需要。建設具有軍兵種特色的教育訓練平臺,突出軍事體育、軍事技能和專項技能訓練保障,構建實裝、訓練模擬器材、虛擬仿真系統“三位一體”的裝備器材體系。完善現代化水平的教學保障體系,加強“基礎實驗室中心化、專業實驗室綜合化、作戰實驗室一體化”建設,建設數字化校園,提升綜合保障效益。優化文化育人環境,整體設計校園文化環境方案,突出軍味硝煙味,融入戰斗元素,使校園真正成為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生動課堂。三要接續推進優良校風培育。要堅持從嚴治教,構建嚴格規范的制度體系。強化教員重視教學、傾心教學的思想意識,從教學組織實施、自身授課形象、教學質量效果等進行全面規范要求,讓三尺講臺成為灌輸戰斗精神、培育戰斗作風的有力平臺。要堅持從嚴治學,營造奮發進取的育人氛圍。完善全程淘汰機制,分類細化學員淘汰標準,探索不同類型學員分流安置辦法,暢通分流渠道,加大淘汰力度,糾正“前無學習動力,后無就業壓力”的不良傾向。要堅持從嚴治管,培育嚴明正規的作風養成。持續開展條令條例學習貫徹活動,引導學員時時落實條令、事事遵照條令,切實糾正管理上的松散之風、庸俗之氣,確保管出戰斗力、執行力、精氣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