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先

故事發生在我任盱渚縣電視臺新聞部主任的時候。一天上午,王臺長安排我:“你趕快趕到盱渚賓館,馬縣長正在那里向黃副廳長匯報工作。”王臺長說,黃副廳長昨天考察鄰縣結束后,突然臨時改變行程,今天到我縣考察一下。
我告訴他,我早已安排小姜負責跟蹤采訪了,他今天一大早就隨馬縣長的車隊出發,前去迎接黃副廳長了。王臺長說:“剛才縣政府辦公室李主任打電話找我,說這么重要的活動怎能只派一個新手去呢?”我只好向盱渚賓館貴賓樓趕去。
貴賓樓的小會議室里,馬縣長等人正在向黃副廳長匯報工作。我將攝像機鏡頭對準了馬縣長。
馬縣長清了清嗓子,說:“尊敬的黃廳長,尊敬的各位領導,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在國外考察的縣委書記李文同志,代表我們‘于者縣委、縣人大、縣政府、縣政協,對黃廳長和各位領導的到來,表示最熱烈的歡迎!”
馬縣長話音未落,會場內便出現了一陣騷動。因為馬縣長把我們“盱渚縣”說成了“于者縣”。馬縣長也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啊,他怎么竟然在這種場合讀錯了呢?馬縣長繼續匯報工作,只要提到“盱渚縣”總是讀成“于者縣”。
縣報新聞部的顧主任聽不下去了,附在我耳邊說: “馬縣長連我們的縣名都讀錯了,我們得幫幫他,不能讓他再出洋相。”顧主任從采訪本上撕下一張紙,大大地寫上“盱渚”兩個字,分別在這兩個字的上面注上漢語拼音,然后讓倒水的女服務員悄悄放在馬縣長手邊。馬縣長看了看,仍然把“盱渚縣”讀成“于者縣”。
匯報結束后,馬縣長陪著黃副廳長等領導往餐廳走去。從我們身邊經過時,馬縣長主動伸出手來和顧主任握了一下。顧主任想說點什么,但只是嘴唇動了動,什么也沒說出來。馬縣長親切地拍了一下我的肩膀,說:“上級領導很難得來一趟,你得好好報道報道。”我受寵若驚,連連點頭。其實我心里在想,按照常規,像這種重要報道是要用一些領導的同期聲的,你把“盱渚縣”讀成“于者縣”,叫我怎么好好報道呢?
正在我犯難的時候,王臺長打來電話。他說剛才縣政府辦公室的李主任又給他打電話了,說是黃副廳長來我縣考察工作的新聞稿要在今晚的《盱渚新聞》中播放,不過不要用同期聲。我心想,行啊,如果要用同期聲我還沒辦法用。王臺長告訴我,李主任要求,除了新聞稿今天要播出以外,還要做一檔專題節目,全面報道黃副廳長在我們縣的活動,節目做好先放著,選一個適當的時候再播出。王臺長說,這檔專題稿也由我負責,讓我把小姜拍攝的馬縣長迎接黃副廳長等領導的帶子拿過來。
草草地吃了點東西,我沒顧得上休息便回到電視臺。小姜分到我們電視臺扛攝像機才兩個多月,我最不放心的是他拍攝的馬縣長迎接黃副廳長的那組鏡頭,因為那組鏡頭如果拍得不好,報道黃副廳長在我縣活動的專題節目就沒法做成。
我打了一個電話給小姜,讓他把帶子送過來讓我看看。不一會兒,小姜便到了。我接過帶子往編輯機里一放,面前的電視屏幕上立即出現了馬縣長迎接黃副廳長的鏡頭。鏡頭里,黃副廳長握住馬縣長伸過去的手,說:“我是第一次到‘于者縣來,剛才我從車窗往外看了看,覺得“于者不錯,‘于者是個好地方,‘于者是個好地方啊!”
天啊,原來黃副廳長把“盱渚”說成“于者”了!也難怪,俗話說“字讀半邊不算錯”嘛,也許黃副廳長以為“盱渚”就應該讀成“于者”。
我目不轉睛地盯著電視屏幕。只見在黃副廳長稱“于者”是個好地方的同時,馬縣長愣了一下,隨即熱情地說:“歡迎黃廳長來‘于者檢查指導工作!‘于者人民歡迎您!”
我似乎明白了什么,又似乎什么都不明白了。
【中國微型小說年度獎(2013)優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