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瓊珍
摘 要:身為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針對學生的不良行為講求批評的藝術,會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關鍵詞:學生;藝術;自尊心
批評要遵循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對學生案情的調查分析,了解學生的行為表現、學習情況、家庭情況、興趣愛好等,對他們按個性特征進行分類,做到心中有數,在實施批評時,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批評方法。
一、對自尊心強的學生實施委婉式的批評
對其所犯的錯誤或存在的缺點不“和盤托出”,而是旁敲側擊委婉提出。“響鼓不用重錘”,讓學生從心理上接受批評,不至于讓個別談話一下子“談崩”,使學生背上思想包袱。
二、對性格開朗、不易認錯的學生實施直接式批評
對其所犯的錯誤和存在的缺點用不著轉彎抹角,而采取開門見山、一針見血的方式,把這種不良行為的嚴重后果講透,對他們有理有據地批評。
三、對脾氣暴躁、性格倔強、對抗性心理較強的學生實施商討式批評
在批評教育時則應以商討的口氣,態度誠懇,心平氣和地打動學生的心,使他們在一種友好的氣氛中自然地接受批評。
四、對善于思考、性格內向的學生可采用發問式的批評
通過提出的方式進行批評教育,將批評的內容以提綱的方式傳遞給學生,讓他們意識到所犯的錯誤或存在的問題,并加以矯正。
五、對性格懶惰、拖拉馬虎的學生實施觸動式的批評
通過在措詞上尖銳地說一些,詞語上激烈一些,給他們一點強刺激,促使醒悟,與他們正面交鋒,并追蹤督促檢查,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以上的方法可以交叉運用,根據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方法進行全方位的教育,一般可以達到目的,但對于個別學生仍然無效,則可采取另外一些措施來教育。在教育過程中一定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巧用批評的方法,把握好尺度,最終達到教育的目的。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