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汪艷
摘 要:教育方式多種多樣,“以孩子影響孩子”不失為一個很好的方法。讓學生觀《洞穴之光》,談感受,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關鍵詞:《洞穴之光》;教育方式;觀后感
高中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時期,高中生的心理變化和個性發展是敏感時期。作為一名高中生的班主任,通過學生的日常表現,我發現一部分高中生的現狀和思想本身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偶然的一次機會,我看到了湖南衛視播放的《洞穴之光》,雖然只是觀看了一部分,我個人還是覺得很有教育意義。所以,我產生了讓這部紀錄片作為觸動學生心靈教材的想法。利用多媒體讓全班學生集中起來觀看,希望對他們以后的道德觀、價值觀和人生觀能有些許影響。
我所帶領的高一班級中有75%是獨生子女,通過觀察我發現現階段的高中生存在以下幾點重要問題:
(1)思想道德上缺乏行動力。遇到問題,很多學生知道正確的處理方法,但是就是做不到。
(2)精神世界十分匱乏。擁有良好的物質生活條件,但是缺少與人溝通的能力,與同學相處中大多都是以自我為中心。
(3)學習上懶散怠慢。對于日常學習總是老師催促了一遍又一遍,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理想抱負。
(4)性格懦弱,心理孤獨。很多學生都不愿意和自己的家長溝通談心,心理更是扭曲,稍微和家里發生矛盾,甚至都離家出走。
針對這些問題,作為班主任,我們也和很多家長就自己孩子的問題交流溝通過,不過一說到孩子,有些家長更是顯得蒼白無力,無所適從。有了《洞穴之光》這個視頻教材,我組織了一次感化教育的主題班會,邀請班上的一些刺頭學生的家長,讓他們和全體學生一起看視頻、自由暢談,通過視頻中看到的教育事件引導學生結合自身,刺激學生的內心世界,激發他們對自我意識進行思考,也讓家長認識到除了打罵以外的有效教育方法。
《洞穴之光》講述的是一位來自貴州紫云縣中洞小學的王朝全和來自城市生活的謝楠衫與李萬龍三名學生結對一起生活一周的故事。故事中的王朝全每天早晨5點起床后自己做飯吃,需要走2個小時的山路才能到學校,平時洗澡更是連肥皂都沒有,吃飯有肉對他們來說都是一種奢侈;而之前生活在城市的謝楠衫和李萬龍每天只需要起床就能吃上早飯,只需要幾十分鐘的路程兩人還需要打的上學,平時更是走路極少,以至于走山路的兩個孩子的腳都磨破了,對于平時吃慣了大魚大肉的兩人,王朝全的媽媽第一次用殺雞來表示對兩個人的歡迎,而兩人也是嗤之以鼻。和王朝全在一起的幾天,第一天因為山體滑坡沒辦法上學,第二天由于謝楠衫與李萬龍的賴床而遲到,第三天更是因為兩人的關系,又遲到了20分鐘。從謝楠衫、李萬龍與王朝全生活的幾天中,我們可以看到兩個變化:從之前的沉溺網絡、看不起窮苦的山里人到別人家里從絲毫的沒有不好意思到最后變得懂得尊重長輩、知道生活的艱辛、更是對自己的親人擁有了愧疚之心等等。這種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真實故事對于來自城市中的學生,其教育意義是何其震撼。
從《洞穴之光》中我們可以看到希望的存在,對于家長們,自己的孩子就是他們的全部希望。要知道當謝楠衫與李萬龍的家長在鏡頭前看到自己的孩子過著從未有過的艱苦生活時,他們更是肝腸寸斷,但當他們看到孩子能自己生火做飯時,他們的內心更是前所未有的激動澎湃。洶涌的淚水里有心疼更有幸福。
通過觀看視頻和學生的表情,我就知道此次班會將會取得一定的成效。下面是我們班里的幾位學生看后自己所說的真誠話語。
學生一:王朝全的上學精神讓我心里愧疚不已。從來沒有想過凌晨5點就要起床做飯走路上學。相比較這樣的條件,我覺得自己出生在一個城市家庭是多么的幸運。從明天開始我們一定會改掉遲到早退的壞習慣。請各位同學和老師監督。
學生二:艱苦的生活、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真誠的笑容和話語,讓生活的一切富裕條件下的我們自愧不如。
學生三:在山區孩子的眼里,我們是多么幸福,不僅有好的物質生活,還有家人的呵護和寵愛,但是我們卻不知道珍惜。靠著爸爸媽媽對我們的寵愛更是變得驕橫無禮,自私自利。相比較他們的貧困生活,他們還能懷有一顆真誠、感恩、寬容的心是多么的難能可貴。讓我們都懷有一顆渴望知識的心,從此刻開始刻苦努力學習吧。只為了將來能夠對得起自己的心。
面對學生的肺腑之言,我個人也是感動不已。所以,借此機會我只能讓班里的學生記住這偏遠山村、幽深洞穴、簡陋課桌。讓這些生活在富裕環境中的孩子珍惜目前自己所擁有的。讓他們嘗試著改變自我,積極參加班集體活動,豐富自己的業余生活和精神世界,學會與同學之間的相處之道,讓他們不要總是將學習當做是一種任務、一種壓力。要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感受快樂。作為老師,我們也要改變教學手段,結合學生的實際,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建立人生的理想目標,讓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讓學生從根本上改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的學習態度,讓學生的身心健康都能向著良好的方向發展。
在班會結束時,我給學生布置了一項任務,那就是回去讓自己的父母也看看《洞穴之光》這部紀錄片并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寫一篇觀后感,讓父母也感同身受地談談自己的想法。
以下是我摘錄兩位學生的觀后感:
學生一:《洞穴之光》給我了很大的感觸,在觀看過程中,我和父母幾度落淚,尤其是“中洞”這個地方,讓我銘記在心。想想之前的自己,每天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還有說不完的閑話。父母更是回想到自己年輕時候上學的情景,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體會到父母的辛苦和心情,我不敢說在未來的日子里我不會犯錯,但是從現在開始我會試著努力,試著幫助媽媽做家務,試著自己做飯、洗衣服,試著努力學習,更會為了自己的明天而勤奮刻苦。我會懷著一顆寬容、感恩的心回饋父母、回饋社會。
學生二:面對山區的艱苦環境,我無不感到慶幸。慶幸自己有一個優越的學習環境,慶幸自己有一家人的關愛照顧,更慶幸自己及時發現了自己的自私叛逆之心。在父母對我們的關愛和期盼中,我們將自己所得到的一切看的是那么的理所當然。殊不知,我們所擁有的正是父母用汗水換來的。所以,我們不能就這樣墮落下去,不能就這樣虛度青春年華,我們要用積極的生活態度面對自己的未來人生,我們更要懷著感恩之心體會生活給予我們的一切。
更有一位學生家長說:《洞穴之光》讓他看到了年輕時候的自己。通過觀看這位家長更是明白了“玉不琢不成器”的道理。對孩子一味的呵護和縱容,只能讓他們理所當然地接受一切,只能讓他們像溫室里的花朵一樣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之下,只能讓他們變得越來越驕橫霸道。所以,我們要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來教育自己的孩子,讓他們學會自己解決問題,學會吃苦耐勞的精神,學會靠著自己的努力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通過自身學習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人生價值,這樣他們的生活才會變得有意義,他們的路才會走得更踏實長遠。教育孩子要從感化孩子的內心著手。
總之,這次班會對于學生來說,他們的內心得到了很深的感觸。對于學生家長來說也是一次很好與孩子溝通的機會。當然對于我們老師來說,一次教育不可能讓學生從根本上得到改變,所以,我們的教育工作任重而道遠。我們要讓學生對眼前的生活感到幸運,對父母的呵護感到幸福,對生活中的困難學會感恩。讓學生在心靈上得到滿足,讓他們懂得珍惜,學會感恩,讓他們覺得學習是快樂的事,這樣學生才能發揮自身的主動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這樣的教學效率才能得到有效提高。讓學生都帶著自信的笑容,快樂學習,健康生活,茁壯成長。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