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康戰妮
一、農村小學科學實驗教學薄弱的原因
我們樊宋完小矗立在廣袤的農村土地上,擔負著眾多農村孩子的教育任務,受經濟條件、地理位置、教育經費等因素的影響,科學實驗教學是相當薄弱的環節。多年來,我一直兼職科學教學和實驗室管理員的工作,對科學實驗深有感觸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實驗教學的設施設備欠缺
無實驗設備或者是缺少實驗設施是農村小學難以開展實驗教學的客觀原因之一。沒有實驗器材,教師無法做演示實驗;沒有實驗室,學生無場地去動手實驗。
2.專業師資力量欠缺
在農村,科學課都是由其他科目教師兼任,沒有專業的教師隊伍。由于多種原因,有的學校本身教師就缺乏,工作量大,像科學這樣的副課只好得過且過,科學中的實驗課就更是可有可無。學生得不到專業的教師指導,動手能力就相應的弱。
3.學校重視程度不夠
即使是有充足的師資力量,卻沒有教師愿上實驗課,這跟學校對實驗教學的重視程度是分不開的。一方面,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教師把精力都放在語文、數學、英語三門主科上,認為作為“副科”的科學及相關的實驗教學只是一項無關緊要的內容。所以會出現課本中該教師演示的實驗不演示,該學生做的實驗不做的現象。另一方面,教師的積極性不夠。除掉客觀條件制約的因素不談,學校對實驗教學不夠重視,沒有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是農村很少開展實驗教學的主觀因素。
二、農村小學應如何開展科學課的實驗教學
1.教師要改變觀念,利用好現有的實驗器材,購買一些較易獲得的實驗材料,向學生征集實驗材料,保證一些簡單的實驗教學能夠開展
農村小學實驗設備陳舊不全,無實驗室,無專業教師,加上經費不足,學校無力添置實驗器材,這是客觀原因。但是我們的教師不能因為這些客觀原因就不上實驗課,就忽視科學課對學生科學思維培養的重要性。雖說國家對教育的投入越來越多,但是我們不能抱著“等、靠、要”的依賴思想,等實驗設備齊全了再來上實驗課。即使教師能等,成長的學生能等嗎?不能。所以教師應立即行動起來。
首先,要充分利用現有的器材設備,不讓資源閑置。有些學校很早以前購置了一些實驗器材,教師可以把還能用的器材整理出來,哪怕是一個燒杯或是個量筒,都可以帶到課堂上讓學生看看,使學生頭腦中概念的東西變成實物。其次,有的器材設備,學校是完全有能力購置的,如燈泡、磁鐵、導線、電池等小件材料。教師可以向學校申請購買。這些實驗材料花不了多少錢,關鍵是要看學校重不重視。再次,還可以開展自制實驗器材的活動,向學生征集鐵釘、彈珠、瓦楞紙等易得材料,這樣可以彌補現有實驗材料的不足。
2.教師要因地制宜地開展實驗教學
受條件的限制,碰到沒有的器材,書中實驗內容是很難展開的,可以采取教師當堂不演示、學生自己動手實驗的形式,下堂課借助學生的實驗成品來演示的形式。
例如,在做《種子發芽實驗》,課堂上先講解實驗要求和實驗注意事項,要求學生回去做實驗。沒有燒杯,就用廢紙杯來代替。我看到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很高。當他們帶著自己培育的綠豆芽來學校時,我非常激動。我在課堂上借助學生的實驗成品講解種子發芽和植物生長所需的條件,學生就很容易記住了。當然也有做得不成功的實驗,我就與學生共同探討那些種子為什么不發芽,啟發學生全面地思考問題。
3.教師樹立終身學習意識,不斷學習,不斷充電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農村的科學教師大部分都是其他學科教師兼任的,本來對科學教材中的知識就是一知半解,有被學校趕鴨子上架、現學現賣的味道。這就特別需要教師抽空學習,為自己充好電,只有這樣才能圓滿完成教學任務。
總之,作為在農村小學任教的科學老師,應盡心盡職,想方設法克服困難,盡全力按照新課程的要求準備實驗,教給學生實驗方法,引導學生經歷實驗過程,培養、啟蒙學生的科學思維,真正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