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韓林玓
摘 要:以滿足特殊學生“缺陷補償、自理與自立,最終最大限度地回歸社會”的特殊需要出發,根據特殊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貫徹“醫教結合”理念。明確“醫教結合”是特教教師進行教育的一項基本原則,構建綜合康復體系則是實施“醫教結合”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特教學校;醫教結合;康復體系;課堂教學
依安縣特殊教育學校是一所集聾啞、智障教育為一體的九年制義務教育學校。近年來,學校從嚴管理,積極創建具有依安特色的課堂教學模式;同時將醫療康復手段與教育方法進行有機結合,在尊重個體差異、個體需求基礎上對學生進行缺陷補償,努力為殘疾學生的人生發展奠基!作為教師,我簡單介紹學校的做法及個人的粗淺體會。
一、明確醫教結合理念,構建綜合康復體系
我們從滿足特殊學生“缺陷補償、自理與自立,最終最大限度地回歸社會”的特殊需要出發,根據特殊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貫徹“醫教結合”理念,明確“醫教結合”是依安縣特殊教育學校進行教育的一項基本原則,構建綜合康復體系。通過專家引領,師資培訓,充分發揮醫療與教育各自的優勢,幫助殘障學生融入社會!
在課程特色上,針對學生殘疾的類型,根據運動技能障礙、精細動作能力缺陷、言語和語言障礙、注意力缺陷和情緒障礙等情況,吸收現代醫學和康復技術新成果,增強殘疾孩子缺陷補償的效果,使他們在獲得文化知識的同時,身體的殘疾也得到最大程度的醫療康復。
二、加強軟、硬件建設,提高教師康復水平
1.加強硬件條件建設
依安縣特殊教育學校占地總面積近7000平方米,學校分教學區及康復訓練區、運動游戲區幾部分,為每個學生成長創造了條件。
2.在培訓中提升認識
學校重視教師的培訓工作,組織教師參加各類特教專業培訓。我們先后參加了北京市智力殘疾兒童康復技術骨干培訓;智障、孤獨癥康復骨干教師培訓;赴上海學習聽覺功能評估、訓練;呼吸、發聲、共鳴功能評估、訓練以及促進治療法、黑龍江省組織的“醫教結合、康復訓練”培訓。通過培訓,我們的康復知識與技能得到有效提升,把學到的理論與技術運用到現實的教學與康復訓練中,使學生受益匪淺。
3.在研修中提高業務水平
學校利用每周四下午,開展以“醫教結合”為主題的“團隊研修活動”,每次教研都會有一個主備教師,團隊成員幫助研究教材設計教案,然后進行課堂展示。課堂展示后,教師會結合課例中“教”的成效與“醫”的方式進行有針對性的交流、點評,從而理清“醫中有教、教里融醫,醫為教用、教需輔醫,醫教結合、科學發展”的醫教結合思路。通過研討使教師深化“醫教結合、綜合康復”的理念,找準醫療手段和教育方法的結合點,用醫教結合的新技術、新方法有效提高依安縣特殊教育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
三、深化課程改革,將康復與課堂教學相結合
1.集體康復課和個別化康復有機整合
我校首先確立從低年級進行教學嘗試。教師根據班級內學生障礙程度進行康復目標整合,并在學科教學中有效滲入醫學康復知識,確保教育與康復手段的有效結合。其內容主要體現在低年級拼音、字詞教學中,將口部運動與構音訓練的方法應用在教學中,提高構音清晰度,詞與詞組教學與言語促進治療(呼吸、發聲、共鳴)相結合,提高溝通能力。對于在集體教學中難以完成康復目標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個別康復訓練及家庭康復指導,也就真正做到了家校一體的康復模式,實現了“醫與教”的有機整合。
2.關于醫教結合游戲活動的開展
游戲活動是一個在學校課堂中開展醫教結合的很好載體。運動游戲的作用不僅能提高肢體的運動能力,還能促進學生的認知、語言、社會行為、生活自理等能力,有利于不良行為與情緒的矯治,我們編寫的校本教材,其中一類是以發展粗大運動能力為主的游戲項目。比如,《趕豬》這個游戲的特點是可以進行走、跑、持物等動作的訓練,發展學生四肢的力量和協調能力。還有一類是以發展精細動作為主的游戲項目。如,使用粗桿繪畫筆鍛煉手指肌力,還可以讓手指肌肉能力弱的學生按塑料泡,訓練手指肌力。在數學課上教師在比較輕重這一環節中,準備不同顏色的珠子和兩個表示輕重標識的小瓶,通過往小瓶里分各種顏色的珠子,學生進行食指和拇指的對指練習,使學生既完成了學習任務,又進行了康復訓練。
針對自閉癥學生言語重復、刻板行為等表象,開展音樂治療。比如自閉癥學生的擺手動作可以用搖沙錘來取代,用歌詠、接唱等方式替代言語重復,從而減少學生的空白時間,起到舒緩情緒的作用。
以上就是我們實踐的一些粗淺體會,我們將進一步,努力跟進,加快推進醫教結合工作的步伐,為最終形成“醫教結合、按需施教、開發潛能、人人有所發展”的依安特色的特殊教育教學模式而努力!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