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嚴雪
自從我們學校開展《小學中高段語文閱讀教學第一課時問題與對策的研究》以來,我積極參與其中。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與研究,我認為我們的教研課題能真正結合本校實際、結合師生實際情況,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研究,真正能提高教師的執教起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就難了。
就我執教的《太陽的話》來說,《太陽的話》是一首抒情詩,詩人以擬人的手法,賦予太陽人以語言與思想,展示了太陽渴望走進小屋,打開人們關閉的心靈,讓人們享受亮光、溫暖、花束、香氣和露水,召喚人們敞開心扉迎接光明,促使人們樹立起積極樂觀的信念。
課前,我預設學生對本課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可能不容易理解,通過課前讓學生查艾青的資料,課堂上我予以補充,讓學生初步了解艾青的生平和思想,為學習本詩做好準備。
在課堂教學中,我通過猜謎語,播放歌曲,設置情境:同學們,萬物生長離不開陽光,你想對給了我們光明和溫暖的太陽說些什么?通過設置情境,學生很快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氣氛立刻活躍了,這處教學設計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熱情。
在本課教學中,我注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感受和體驗,如,學生在談到自己對詩歌的整體感受時,學生談到,他認為詩歌很美,我就引導學生談出他的看法,他從哪兒感受到了美,為什么感覺這里很美?
詩歌的內容理解有時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因此,讀就成了最好的體會交流方式。《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對中段學習詩歌的要求是“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象,領悟內容。”本課教學,我以朗讀、背誦作為學習詩歌的主要手段。在課堂上,我請學生采用多種方式用心地去讀、去品、去悟。師生在共同朗讀中感受語言的美,讀中品味詩歌的情,讀中加深理解,體會詩歌豐富的內涵。
由于時間沒有把握好,本課教學只進行到背誦環節,仿寫沒有完成,為教學留下了遺憾。
另外,對于詩歌在教學中如何有效地滲透學法,特別是現代詩的學習,如何把握深度,如何讓學生會讀,讀得有感情,讀得有自己的收獲,這些方面我做得還不好,還要在以后的詩歌教學中繼續摸索。
萬丈高樓平地起,脫離了實踐,脫離了師生實際,就只能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實踐是衡量真理的唯一標準,不能只是空口練兵,靜下心來才能有真正的研究。
盡管研究前路漫漫,但我想如果能夠持之以恒一定能見明顯效果,作為傳統堅持十年以上,師生面貌必定大不一樣。
希望能有這么一天,我能驕傲地說出:“詩歌教學的第一課時,其實愛你很容易!”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