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玉萍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非常迅速,業界對學前教育的獨特性也更加關注,是否充分認識到學前教育的獨特性,直接關系到我國素質教育的發展,尤其是針對農村學前教育,應該給予大力的推動。所以,在新形勢下,對學前教育的社會功能及性質進行深入的探討,是推動我國學前教育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對于學前教育來說,與社會生活聯系非常密切,學前教育與體制化學校教育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管理過程中也具有其自身的特點。
1.任務獨特
學前教育具有教養幼兒、保教合一及服務家長的特點,這是和其他教育階段完全不同的。首先,幼兒托管機構也屬于我國學校教育的一部分,但是與中小學學校教育又有明顯的區別。由于幼兒年齡比較小,其發展的特殊性也決定了教育的特殊性,對于幼兒園的學生來說,從嚴格意義上來講,不能稱之為學生,學生主要是存在于制度化、組織化和體制化的學校教育中,而學前教育在這些方面有較大的差異。作為幼兒園教師來說,不但要教育幼兒,更重要的還要養護幼兒,在日常教學中,主要以游戲和生活為主,從幼兒的天性出發,設置多樣化的活動。其次,幼兒托管機構并不是單獨的教育性機構,其重要的特點之一就是福利性,也就是服務于家長。各類幼兒園都具有教育和保育的雙重任務,這也是學前教育的特殊性的表現,能夠讓孩子愉快、自由地度過童年生活。在管理方面,盡管養育幼兒屬于社會公共事務的一部分,但是家庭在幼兒發展的過程中的作業是任何托管機構都取代不了的。所以,托管機構的管理主要是建立于家庭、社區之間的合作關系,從學前教育的服務性和福利性出發,為社區及家庭提供多種方式的服務。
2.發展思路獨特
目前,我國政府鼓勵各方力量興辦幼兒托管機構,滿足了社會的不同需求。這也使得我國的幼兒托管機構的經費來源多樣,在管理的過程中也需要多元化的管理思路。在世界上很多國家中,其財政支出都傾向于社會弱勢群體及低收入家庭,政府不但會資助公立幼兒園,對私立幼兒園也同樣會給予一定的補助。在我國,當前的幼兒教育不屬于義務教育的范疇,而且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國家就提出了動員社會各方力量,多渠道、多形式的發展幼兒教育的戰略方針,直到今天依然需要對社會各方面的力量進行調動,根據不同地域的不同需求,興辦多元化的幼兒教育。注重在幼兒教育中發揮民間辦學的積極性,保證學前教育體系的多樣化。現階段,重點是要突破城市正規化及本位傾向,實事求是地為幼兒教育的發展營造有利的政策環境。我國的學前教育要在當前的基礎上取得更大的發展,就需要通過改革創新的方式對制度進行創新,在最必要和最基本的地方加大投入。政府也要加大財政投入,尤其是要多向社會弱勢群體和農村傾斜,由于農村經濟發展慢,幼兒接受學前教育的困難也比較大,政府應該發揮自身的職能,通過政策扶持來為廣大幼兒提供接受學前教育的機會,維護教育的公平性。
3.管理體制獨特
學前教育是全社會的事業,因此要盡可能地爭取到社會的廣泛參與與支持,對各部門要綜合協調,實施社會化管理。與一般的學校教育管理不同,學前教育管理突出了社會性、福利性、公益性等性質,也就是說,如果僅僅只依靠教育行政部門對其進行管理是無法實現學前教育本質化發展的,需要將社會化管理與行業化管理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綜合管理,對社會不同力量進行協調,促進學前教育的發展。目前,我國學前教育事業管理主要采取的是“地方負責、分級管理、有關部分分工負責”的管理方法。從具體的時間來看,教育行政部門作為主管部門應該和相關的民政、衛生及婦聯等部門,定期進行聯系,落實相應的制度。由于國外諸多國家在學前教育行政管理的效果較好,經驗豐富,因此我國學前教育行政管理也應該吸收國外先進的管理經驗,落實好各部門之間的合作與協調,對不同部門實施跨部門綜合管理。由于學前教育和社區的發展關系比較密切,對于基層社區來說,其學前教育管理職能的發揮也應該進行探索。
學前教育是一個國家教育發展的基礎,我國學前教育目前正處于歷史的轉型時期,具有發展的契機,因此對學前教育的性質功能以及管理的特殊性進行討論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對這些問題明晰以后,才能確定學前教育發展的正確路徑與方向,從根本上推動我國學前教育事業的穩定、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裘雁飛.淺議園長的柔性管理[J].學前教育研究,2005(12).
[2]王小林.回歸生活的幼兒園課程的圖態[J].文藝生活:中旬刊,2012(3).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仇橋鎮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