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飛虹
摘 要:“幼兒園文化”是在長期的辦園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種特有的價值觀念及承載這些價值觀念的活動形式和物質形態。本文著重探究培養幼兒園教師園所文化認同感從視覺出發、讓文化有序、融意識于行為的三大策略,使園所文化實現個體化,真正植入教師的自我結構之中,發揮其良好作用。
關鍵詞:幼兒園教師;園所文化;認同感
“幼兒園文化”是在長期的辦園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種特有的價值觀念及承載這些價值觀念的活動形式和物質形態。隨著學前教育被高度重視起來,各地區大力開拓幼兒園新園區,使得園所文化在建設、傳承過程中被稀釋與淡化,一些園所文化與教育實踐形成了兩張皮,實踐拋棄了理念,極大地阻礙了園所文化功能的發揮。針對這些問題,我園在園所文化建設及教師培養上開展一系列研究,探究培養幼兒園教師園所文化認同感的策略,使園文化實現個體化,真正植入教師的自我結構之中,發揮園所良好文化的作用。
一、從視覺出發—讓文化的主體特征更凸顯,增強歸屬感
1.賦予園所文化主體特征,使之具有協調性
(1)物化集團幼兒園形象標識。借助CIS企業形象設計系統的概念,將幼兒園理念通過一種統一物化形態顯現在社會大眾之中,讓文化變得有形。
(2)利用信息媒介的傳播。形成了幼兒園校園文化手冊,發揮幼兒園宣傳片、網站、報紙的媒介作用,再現各種豐富多彩的歷史記憶,強化文化認同的渠道。
(3)形成“自然與人文”的和諧相融。圍繞集團“師幼共同快樂成長”的基本理念,以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論為依托,提高保教質量,形成了“生活融合課程”和“親職教育”的集團特色,并用外顯的環境體現特色方向。
2.賦予教師主體地位,使之具有多樣性
(1)理解環境建設與園所文化的聯系。組織教師參觀各幼兒園去體會文化的內涵,通過分析各園所的文化特征,撰寫案例的方式來理解文化內涵,并能為創設體現園所文化的外顯環境,提供自己的主張。
(2)實現外顯環境教育化、特色化。充分利用校園環境資源,立體布局,努力營造讓周圍墻壁說話,讓花草樹木賦詩,讓文化設施啟智的人文環境。凸顯各園區在集團統一與個性特色相結合的環境文化中散發園所的特色氛圍。
二、讓文化有序—用制度保障文化的執行與傳承
(1)“以人為本”的理念。幼兒園制度既體現個人價值,又注重團隊意識的培養,讓教師認可制度為個人與集體發展的雙贏性,才能達到高認同度并保持了核心文化的穩固與持久。
(2)“文本指引”的導向。幼兒園形成了《教師100問》《幼兒園制度通讀本》等文本,通過對規章制度、師德規范文本的制度解讀學習,讓教師明白作為該園教師應具有的基本素養等。
(3)“剛柔并濟”的和諧。①管理者以身作則。行政班子內部提倡 “三講(講品位、講氣度、講合作)、雙高(高標準的工作質量、高效率的工作作風)、雙比(比實績、比奉獻)”活動。做到以“三心(平常心、關愛心、敬業心)處事、待人、治園”。②對教師講求“誠”字。形成一種和諧的人際關系和寬松、和諧、信任的工作氛圍。③開展個性化教育方式。“輪崗制度”“金點子互通臺”“我要推薦”“向您提醒”“自我評價”“六個一”工程,讓教師自我約束、自我規范、自我加壓、自我進步,最終實現自我管理和調控,使制度呈現激勵美,促進良好園風的形成。
三、融意識于行為—完成從內隱沖突到接納與創新的蛻變
1.貫徹“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策略
開展“我的價值觀”演講比賽、“思維大沖撞”辯論會、“星語星愿”播報臺、 “我為星辰獻一計”使園所文化面對教師發展本身。并用“故事理念化”即園所文化的理念變成生動活潑的寓言故事進行宣傳及“理念故事化”即開展“感動人物”評選、“為我驕傲——特長展示”活動,為其他教師樹立了一面旗幟,使園所文化的推廣變得具體而生動。
2.提煉“精神文化形態”的策略
(1)通過“學習內化”“文化設計”“轉化生成”,讓學習成為幼兒園文化的主旋律,并不斷細化和調整辦園理念與幼兒園特色的載體,讓全體員工讀懂文化、理解文化、感受文化,實現自我發展的價值。
(2)以課題帶動研究凸顯特質的園本課程,以特色活動展示為媒介,形成一定的影響力,并不斷在特色上創新,鞏固文化的影響力。注重匯編資料的形成,豐富與積淀文化。
(3)認同鼓勵與激勵機制。園所文化主動尋找與教師文化自我意識的共同點,以使園所文化實現與教師個體文化自我意識的順利融合。通過教師成長的認同鼓勵,教育科研的顯性成果激勵機制產生的和諧度,進一步促進了教師個人成長與園所文化重疊與各自特色的互利互惠,保持了多重認同重構,充分利用媒體力量宣傳幼兒園的發展,以輿論導向為載體,強化行為文化的建設,達到社會的認同,促進教師的發展。
(作者單位:浙江省杭州市星辰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