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興維?蔣其峰
摘 要:學習共同體建立以后,其效果關鍵在于對學習共同體的管理。管理者必須更新管理理念,提高認識,明確目標,培訓是達到此目的的根本手段。教師只有將培訓常態化、主題化、多樣化,用心堅持,才能將培訓落到實處。
關鍵詞:培訓;管理;學習共同體
學生學習共同體建立以后,其運行的效果好壞關鍵在于對學習共同體的管理。一般的管理都是由學校或年級組出臺相應的管理措施,各班級按規章制度進行管理。這樣做其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因為學生并不理解這些措施,他們覺得這些措施不是出自于內心的,只是存在于表面的。因此,我們必須重新審視什么是管理,創新學生管理模式,把研究權和評價權都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教育創新的主體,實行學生自主設計、自主管理、自主發展,讓學生快樂成長,全面協調發展。
管理即育人。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實現學生由他律走向自律,加強學生自主管理,讓學生做自我管理的主人,做班級管理的主人,實現班級自治。山東昌樂二中趙豐平校長說:“教育就是一群不完美的人引領另一群不完美的人走向完美”“所有的管理規定應該是一種引領而不是一種刑罰”。在新管理理念的指導下,我們必須加強對學生學習共同體的培訓,讓共同體的每一位成員都深刻理解管理的內涵,充分認識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了解管理的操作程序,通過評價將管理落實,這樣才能讓學習共同體發揮最大的功效。
一、培訓能提高認識
認識是行動的指南,認識水平的高低決定了行動效果的優劣。因此,要做好管理,首先必須提高管理者的認識水平,認識水平的提高只有通過學習和培訓才能達到。在培訓中,讓管理者認真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認清新形式下管理的特殊性和多樣性,掌握管理的必要措施和程序,了解管理者應具備的素質和要求,弄清管理的必要性和管理的意義,這樣管理者才會在管理中集思廣益,充分考慮不同群體的不同要求和特點,實施不同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措施,使管理具有更好的效益。
提高認識水平不僅僅局限于管理者,對不同群體的小組成員來講也十分重要。通過培訓讓他們充分理解什么是管理,為什么要進行管理,管理對學校和個人有何意義等,小組成員才會心悅誠服,才會積極投身管理,才會以主人翁的姿態接受管理。
二、培訓能更新理念
管理是一種引領而不是一種刑罰,不是條條框框的束縛,而是引領人由他律走向自律的方法和措施,是文化的體現。很多人認為管理就是制定一些條條框框,規定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只能這樣做不能那樣做,不考慮別人對這些規定是否理解,其是否有利于人或單位的可持續發展。許多管理規定不合實際,因而很多管理規定只是一紙空文,管理者也只是機械地執行,體現的也是家長制的作風。培訓讓管理者從另一個層面去理解什么是管理,任何一個管理方案的出臺都應遵循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方針,充分考慮群眾的需要,使其有利于人的發展。學校是傳授和接受文化知識的地方,作為學習共同體的管理者,教師應該成為學生正確價值觀形成、自主學習、養成良好自律習慣的引導者。將管理上升到文化層面,用文化去感染學生,去引領學生,使生硬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充滿生機和活力,從而使其成為學生終身發展的目標。
三、培訓能明確目標
學習共同體建立以后,要使共同體形成共同的價值認同,每一位成員都要具有強烈的主人翁意識,視共同體的榮譽為自己的生命。每一位成員都要激情參與,充分利用一分一秒實現分層目標,從而真正實現共同體所制定的共同目標。學生學習共同體的主體是學生,學生學習的主要目的就是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從而形成終身學習的能力。在每一個共同體中,由于學生的組成不一樣,所定的目標和達成的程度也不一樣。因此,作為共同體的管理者,就必須加強對共同體成員的培訓,要讓所有的成員都知道,使其達成共識。這樣,共同體內的所有成員才會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學生能力形成的主陣地是課堂,因此,學生培訓的情況直接關系到學生能否激情參與課堂,關系到課堂是否高效,還會影響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和學習成績,所以我們應該高度重視學生培訓并想盡一切辦法把學生培訓搞好。
四、培訓能掌握操作程序
在更新理念和明確目標后,接下來就是如何通過實際行動來完成。總體是目標管理,分層落實。共同體在運行過程中,首先管理者應指導每個共同體如何根據本共同體的實際情況,確定共同體的奮斗目標:目標要具體,不能過高或過低,不能超過學生現有能力,要符合實際,學生通過努力能達到。其次確定不同的負責人: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能力,結合具體目標要求,指導共同體推選不同任務的負責人,由他們具體組織實施相關工作。最后是組織人員進行檢查和評價:第一制定評價方案并將方案交學生進行討論,最終形成適合共同體實際的評價方案;第二由共同體內各成員按方案進行檢查和評價,查找漏洞并不斷完善;第三由班級評價小組對所有共同體進行檢查和評價,對做的好的進行表揚,對做得欠缺的進行指導并及時糾正。相應程序只有通過培訓才能夠完成。
將管理培訓落到實處,可采取以下方式進行:
1.培訓例會制
培訓的時間要短,但是培訓的次數要多,將培訓形成制度,每一周都安排幾次培訓。在培訓時,教師可根據前面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法和措施,有什么改進和補充的地方,在以后的工作中應注意哪些方面等,不斷地改進工作作風和工作措施,提高管理水平。
2.培訓主題制
每一次的培訓都要有很強的針對性,不能泛泛而談,即每一次都要有一定的主題。培訓的主題要從實際管理中的問題來,如針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進行展示培訓、點評培訓等,在自主管理中如何進行小組管理、小組評價等培訓工作。使培訓具體,具有操作性,這樣被培訓者就不會感到厭煩并且樂于參加各種培訓。
3.培訓的形式要多樣化
單一的會議式的培訓形式使被培訓者感到厭煩,培訓效率也是最低的。因此,我們要不斷地創新培訓模式,將大型的會議式的培訓與分散的小型培訓結合起來并翻新培訓模式,使培訓更具吸引力。如針對某一次管理中的問題,及時將管理者集中起來,簡明指出問題所在,提出改進方法和措施;也可以在上課前幾分鐘,對各小組長進行任務分配,指出如何進行有關活動等。這種培訓有針對性,及時且時間短,任務要領交代清楚,管理易達到預期效果。
4.培訓的內容要成體系
在創新培訓模式后,培訓也不能隨意而行,要有計劃和安排,培訓的內容要成體系。這樣,一輪培訓完成后,被培訓者對管理的認識就比較清楚,操作水平也會得到提高。培訓時,培訓者要做好設計,規劃出培訓內容,依次將整個培訓完成。
5.培訓貴在用心和堅持
培訓不是一時的心血來潮,想進行一次就進行一次,也不是隨意而為,簡單糊過去了事,而是要持之以恒,用心設計,這樣才能使培訓達到應有的效果。作為培訓者,教師要針對存在的問題,認真設計和組織培訓材料,選擇合理的培訓方式,一如既往地堅持下去,這樣的培訓才會是最具有效率的培訓,也才會是真正起作用的培訓。
(作者單位:湖南省桑植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