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薰
高中粵教版語文必修與選修中古詩文學習篇目增多并且篇幅較長、難度較大,古詩文的編排由淺易的故事性較強的文章逐漸向較難的政論文過渡。若能做好這個過渡工作,那么我們的古詩文教學就不會陷入被動的境地。如何做好這個過渡,筆者在教學中做了以下嘗試,收效很大。
1.引入故事,鋪設情調,系列推進,舉一反三
因為學生初中接觸最多的就是故事型的古詩文,而中考內容也多是歸納文章的主旨或道理等,詩詞鑒賞考查的是詩詞中的形象等。講授必修1第四單元古詩文時,筆者主要是先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詩文的地點、人物、故事,然后通過生活聯想、切入情景,從方法上進一步掌握鑒賞詩詞的方法。
(1)講故事,初感方法。學習《靜女》時,筆者首先讓學生明白此詩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然后讓學生找出詩中描寫人物的詩句,并說明其是如何表現人物的?學生通過詩的注解,大致了解詩是寫男女約會的情景,有了這個認知,學生就容易進入情景,通過聯想,就能很快找出詩是運用了動作的細節描寫及借助物象的方法表達情感。
(2) 方法沿用,引入新法。《靜女》學習中講故事的方法可以沿用到《氓》的學習上。從讀詩后,學生就可以大致了解詩的內容是一個女子從戀愛到婚變再到與丈夫決裂的故事。由《靜女》中借助物象“彤管”“荑”表達男子對愛情的赤誠之心的方法引入《氓》《孔雀東南飛》《短歌行》的比興手法學習,學生就容易理解什么是比興。
(3)小組學習,互助講課,掌握方法。《詩經兩首》都跟愛情有關,而《孔雀東南飛》也與愛情有關,且《孔雀東南飛》寫法上集合了《靜女》與《氓》的寫法。再者《孔雀東南飛》篇幅較長,在課堂上一字一句地給學生解釋既浪費時間又易讓學生感到厭煩。針對此情況,筆者組織班級學生分小組,分不同的任務(故事情節、寫法、疑難字詞句等),讓學生利用周末回家查資料制作PPT并在課堂上當老師把各自收集的資料按一定的順序講10分鐘。這樣做,學生的興致很高,學習興趣也就慢慢地培養起來了。
此做法還可以沿用到必修2《項脊軒志》的學習,凡故事性較強的文言文都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自己講,我們老師再進行補充糾正,這樣學生就有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了。
2.巧設專題,用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入課文學習
(1)組織愛情討論會、辯論會及當代愛情調研會。必修1第四單元《靜女》《氓》《孔雀東南飛》《迢迢牽牛星》的內容都和愛情相關。而青少年對愛情有著美好的憧憬,我們應當利用這機會引導學生正確看待愛情。
(2)國家責任感、做人態度專題。通過《阿房宮賦》《與妻書》的學習引導學生來一場責任辯論會。學習《赤壁賦》《蘭亭集序》引導學生抒發內心做人的尺度與方向。
(3)“感動·親情”主題自編劇本評比。通過《項脊軒志》學習,讓學生自編劇本,主題為“感動·親情”。劇本公開展示并進行大眾評比,選出最佳劇本。若條件允許還可以讓學生進行自編劇本的排演。
3.舉辦語文知識競賽,提高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
語文知識競賽是以學生學習的狀態來確定,發現學生開始產生語文學習疲勞時組織一場古詩文知識競賽。競賽前告訴學生設題范圍為所學的古詩文內容。設題有必答與搶答。為兼顧各層次學生,必答題、搶答題里都有指定相同層次的學生回答的環節。題目有判斷題、選擇題、陷阱題、附加題(分三個等次:20分、30分、50分,目的在于讓落后的組有機會反超)。陷阱題中的文言文句式和實詞活用現象題要求學生判斷并解釋。讓學生通過知識競賽來鞏固所學的古詩文知識,化被動為主動,化呆板死背為靈活記憶。
4.選用趣味性強、簡短的古詩文檢測學生對古詩文學習方法的掌握
不在課外給學生布置一些長篇的高考型的文言文閱讀題。這樣做的目的是給學生提供一個可以隨時提問并能解決問題的平臺,由淺入深,先掌握一些基本的文言文閱讀技法,然后再慢慢向長篇推進。如:完成必修1第四單元學習后,課堂上用以下的短文來檢測學生。
請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頃歲,孫莘老識歐陽文忠公(即歐陽修),嘗乘間以文字問之。云:“無它術,唯勤讀書而多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懶讀書,每一篇出,即求過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見之。”此公以其嘗試者告人,故尤有味。(選自《東坡志林》)
此短文是有關寫好作文的方法,文簡而意深,學生易理解。通過翻譯,學生重新鞏固實詞意義的判斷方法及翻譯方法等。如“工”的理解,可以用成語“工于心計”中的“工”延用解釋。翻譯時需要注意將句中活用的主語或賓語補充完整。
通過這樣的課外延伸,學生既能積累素材又能鞏固知識,還能進行思想反省,一舉多得。
高一是初升高學生的一個重要的過渡時期,是語文學習習慣形成的最佳時期。我們要根據學生學習實際,想方設法幫助學生很好地完成這個過渡。
(作者單位:廣東省佛山市高明區紀念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