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社會轉型對統一戰線的影響、影響機理及應對策略研究

2014-05-10 00:23:47王瑩胡超君
行政與法 2014年4期

王瑩 胡超君

摘 要:統一戰線一直是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改革和建設等各個時期的關鍵議題,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統一戰線寓于社會轉型之中并深受社會轉型的影響。迄今為止,中國近現代共經歷了三次大的社會轉型,三次社會轉型的主題不同,產生的動因不同,對我國統一戰線產生的階段性影響也有所差異。我國現處于第三次社會轉型期,中國社會在價值體系、經濟環境、組織基礎、利益格局等方面的轉型造成了我國統戰階層的多元化、統戰結構的復雜化、統戰地位的強勢化及統戰力量的分散化,也使得我國統戰工作面臨新的問題。對此,我國各級統戰部門在開展統戰工作的過程中,必須積極創新統戰工作理論、建立利益協調機制、拓寬政治參與渠道、搭建互動溝通平臺。

關 鍵 詞:社會轉型;統一戰線;影響機理

中圖分類號:D6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8207(2014)04-0053-08

收稿日期:2013-12-10

作者簡介:王瑩(1978—),女,浙江理工大學講師,管理學碩士,研究方向為行政管理。

一、引論

“社會轉型”(social transformation)一詞來源于西方發展社會學理論和現代化理論,是對生物學“Transformation”概念的轉用,它強調的是以社會自身結構為主體的整體性發展和結構性變動。[1](p66)我國學者對于“社會轉型”的理論研究始于20世紀90年代,1992年,李培林在《“另一只看不見的手”:社會結構轉型》一文中就指出:社會轉型是一種整體性發展,也是一種特殊的結構性變動,還是一種數量關系的分析框架。[2]

廣義的“統一戰線”是指在一定歷史條件下,不同的社會政治力量為了實現共同目標而組成的政治聯盟。[3](p12)而狹義的“統一戰線”則是馬克思、恩格斯在科學社會主義原理中界定的統一戰線,即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組織和領導的統一戰線,是無產階級為了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和各個時期特定的戰略目標和任務,團結本國內部及其他各國的無產階級,并最大限度地聯合廣大同盟者,在一定的共同目標下結成的政治聯盟。我們通常所討論和研究的“統一戰線”便是狹義的“統一戰線”。[4](p13-16)

統一戰線凸顯了政治合法性的人民根源性,是任何執政黨執政合法性的現實社會基礎,[5]始終關乎著一國的政治穩定。因此,統一戰線也一直是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改革和建設等各個時期的關鍵議題,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近年來,黨中央更是進一步深化了對統一戰線重要性的認識。[6]

縱觀我國統一戰線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統一戰線是寓于社會轉型之中的,每一次的社會轉型往往都伴隨著統一戰線的深刻變化。當前,我國正處于新一輪的加速轉型期,面臨著社會價值體系重新構建、社會經濟資源重新分配、社會利益重新界定等新情況,經濟、政治和社會環境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新時期,要加強和改善統一戰線工作,就必須認識到我國當下社會轉型期與以往轉型期的不同,研究當下社會轉型對統一戰線的影響機理并制定出相應的應對策略。

二、對我國近現代史上三次社會轉型的比較分析

目前,國內外學者主要依據四個尺度來判斷一個國家或地區是否發生了社會轉型。一是社會體制轉變,主要是指政治、經濟等宏觀制度的明顯轉變,“社會轉型本身則是社會體制的轉變,是社會制度的創新。改革是從制度轉變開始的,因此制度解釋是根本性的解釋。”[7]二是社會結構重塑,表現為各個社會階層內部出現明顯分化,這些分化的產生常常是因為原本處于同一社會階層中的成員在身份、價值觀、文化素質和利益需求等方面的差距極度擴大。社會結構是整個社會的載體,因而社會結構重塑必然會導致社會轉型。三是社會形態轉型,即社會從一種類型向另一種類型過渡,[8]主要是指社會從傳統型社會向現代型社會過渡。四是發展模式變遷,也就是指社會發展方式的轉變,即由粗放型發展方式向集約型、科學化、工業化方式的轉型。

當然,從現實角度看來,這四個尺度往往是緊密相連、環環相扣的。例如社會形態轉型可能促使社會制度構建者對社會體制進行調整,而社會形態轉型和社會體制轉變也會拉大各社會階層內部成員間的差距,從而導致社會結構重塑。

迄今為止,中國近現代共經歷了三次大的社會轉型。[9]三次社會轉型的主題和產生的動因不同,對我國統一戰線產生的階段性影響也有所差異(如表1所示)。

(一)我國近現代三次社會轉型的主題

我國近現代史上的第一次社會轉型始于1840年。從1840年到1949年建國,再到人民公社和文化大革命時期,中國經歷了列強入侵、民族革命、階級斗爭等一系列歷史轉變,專制的封建社會形態逐步消亡,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開始興起和發展。這一時期,革命與暴力成為社會轉型的主題,階級對立與階級斗爭是社會發展的主要脈絡。在中國近現代的所有轉型中,第一次轉型是最為激進、極端和曲折的。

改革開放的30年是中國近現代的第二個轉型期。改革開放時期的中國,社會體制的轉型特別是經濟體制的轉型體現得尤為明顯。建國以后,中國的政治局勢已相對穩定,階級矛盾逐漸緩和,革命與暴力不再是中國社會解決問題的必要手段。然而,從建國到改革開放前的30年中,中國并沒有找到促進社會發展的正確途徑,仍然慣性地推崇著革命與暴力的發展思路。直到1978年,中國實行了改革開放,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社會將發展的主題轉向了經濟建設,實現了中國經濟體制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型。

“由粗放的發展向科學的發展轉變、由經濟體制的轉變向社會全面轉變是中國的第三次轉型”,[10]當下的中國社會正處于這一新的轉型期之中。現階段,中國社會的發展主題不再局限于經濟建設而開始轉向追求社會的全面發展,人本關懷成為當下社會發展的題中要義。這也使得我國社會開始從粗放發展走向科學發展,從經濟體制轉變走向社會的全面轉變。

(二)我國近現代三次社會轉型的動因

中國近現代第一次社會轉型的直接動因是西方列強的入侵。1840年,西方列強開始瘋狂掠奪和侵略中國,激化了中華民族與帝國主義的矛盾。為了抵御外來侵略、捍衛國家主權,中國社會進行了無數次改良嘗試,卻都歸于失敗。在民族危亡的形勢下,腐朽的傳統封建舊體制顯得越來越脆弱不堪,階級矛盾也越發激烈,革命與暴力便成為中國社會追求獨立解放和化解階級矛盾的必由之路,由此,中國社會被動地進入了轉型期。建國之后,巨大慣性使得以革命和暴力為主題的第一次轉型一直延續到改革開放前期。

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主要是源于我國急需發展經濟、提升國際影響力的強大動力。在革命勝利之后的一段時期內,中國共產黨沒有從一個以階級斗爭為中心的“革命黨”轉變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執政黨”。對于怎樣搞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國學習蘇聯,采取了“一大二公”和計劃經濟體制,對外關系也走向了自我封閉的道路。然而,低效的經濟體制和封閉的經濟環境再加上中國共產黨的工作中心仍放在鞏固政權的革命斗爭之上,使得我國的社會發展舉步維艱。當時的中國,經濟發展停滯不前,人民生活水平遠遠落后于其他國家,國際地位大大降低。直到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共產黨才真正深刻認識到了轉變工作重心、大力發展經濟的重要性,從而實行了改革開放,再一次改變了我國的歷史進程。[11]

“重視和滿足人的需要是當下中國社會轉型的原動力”,[12]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樹立進一步推動了我國當下社會轉型的進程。中國在改革開放的30年中取得了輝煌成就,但也產生了不少問題,比如經濟生態發展不平衡、城鄉差距拉大、社會矛盾增多等。這些社會新變化使中國共產黨意識到了除經濟發展以外的社會全面發展的重要性,意識到了處理好當前與長遠、整體與局部、經濟與社會、人類與自然間關系的必要性,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的戰略思想,并將科學發展觀寫入黨章,實現了科學發展觀的制度化。[13]由于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科學發展觀的制度化自然就促成了社會整體價值觀的全面轉變,也推動了社會體制和發展模式的轉變,從而將中國社會帶入了新的轉型期。這便是我國近現代第三次社會轉型期的產生路徑(如圖1所示)。

(三)三次社會轉型對統一戰線的影響

我國的統一戰線產生于社會轉型時期并深受社會轉型的影響。總的來說,任何轉型期的社會變化都會或多或少地對當時的統戰階層、統戰結構、統戰地位以及統戰力量的凝聚程度等產生影響。但是,我國近現代三次社會轉型期對統一戰線各個維度的影響程度卻有所不同(如圖2所示)。

我國的統一戰線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政治聯盟。近現代第一次社會轉型時期的內憂外患形勢促成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也促成了中國統一戰線的產生。在第一次社會轉型期的歷史背景下,為了實現救亡圖存和維護政治穩定的共同目標,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和知識分子階層聯合起來,加入了統一戰線,成為了當時中國的統戰階層,體現了強大的統戰凝聚力。然而,由于當時的中國并未脫離傳統的社會經濟體制,并且中國共產黨還處于成立初期,發展并不成熟,使得中國統一戰線長期處于“兩個階級,一個階層”的簡單局面,社會轉型難以對統戰結構和統戰地位產生明顯影響。[14]

改革開放時期,中國開始走向世界,對外交往日漸頻繁。一方面,隨著我國對外貿易的展開、非公有制經濟的興起和國家對科學技術及人才培養工作重視程度的提高,我國工農階級和知識分子階層的規模日益擴大,各階層內部也產生了一定的分化,使統戰結構變得復雜化;另一方面,我國統一戰線中各個階層追求的共同目標不再是救亡圖存和維護政治穩定,而是推動經濟發展。然而,較為穩定的政治社會環境使得各階層追求經濟發展的訴求弱于第一次轉型期追求救亡圖存的期望,因此,雖然這時的統戰力量凝聚力仍舊較強,但與第一次社會轉型期相比卻有所減弱。此外,在國家權力仍然高度集中于政府的環境中,統一戰線各階層難以真正發揮影響力,所以統戰地位也并沒有得到實質性提高。

當下中國正在經歷的社會轉型是三次轉型期中最為復雜多樣的。新時期,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環境都發生了比以往更為復雜的變化,這些新變化更是深刻影響著我國當前的統戰階層規模、統戰結構、統戰地位及統戰力量的凝聚程度。首先,新時期,我國被納入統一戰線的階層進一步增多;其次,統一戰線各階層之間的差距被拉大,甚至各階層內部成員間的差距也更加明顯,當前我國統一戰線的結構再一次面臨調整;第三,現階段,社會各階層的影響力增強,統一戰線的功能不斷擴展,統戰地位更是得到了實質性的提升;第四,統一戰線各階層乃至階層內部各成員追求的利益和目標不再唯一,而是變得越來越多元化,統戰力量開始趨向分散化。

三、當下社會轉型對統一戰線的影響機理

當前,我國統戰階層規模、統戰結構、統戰地位和統戰力量的凝聚程度都與以往大不相同,這主要是受到了當下社會轉型期中價值體系重塑、經濟環境變遷、組織基礎弱化及利益格局變更等因素的影響。當下社會轉型對統一戰線的影響機理(如圖3所示)。

(一)價值體系重塑推動統戰階層多元化

為了有效應對和解決改革開放過程中的遺留問題,黨的十七大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的戰略思想,徹底顛覆了黨在第一個轉型期中的暴力革命價值觀和在改革開放時期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價值認同,系統性地重塑了社會核心價值體系,加大了當前我國社會的轉型步伐。[15]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16]因此,在新時期,中國共產黨要貫徹科學發展觀,就必須在工作中以滿足人民的需要、實現人民的利益為中心,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提供廣泛而強大的社會支持。

價值體系的重塑提升了中國共產黨執政理念的包容性,也提升了黨的統戰工作理念的包容性,使黨在統戰工作中開始注重廣泛動員和整合各種原有社會階層及新生社會階層,尊重各個階層的“人”,最大化地團結人、凝聚人和關心人,從而推動我國統一戰線形成了階層眾多、“立足大陸、三個面向”(面向臺灣、面向港澳、面向世界)的多元化開放型新格局。現階段,除“兩個階級,一個階層”以外,我國統一戰線還包括各民主黨派成員、無黨派人士、黨外知識分子、少數民族人士、宗教界人士、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的管理技術人員、中介組織從業人員、自由職業人員、原工商業者、起義和投誠的原國民黨軍政人員留在大陸的親屬、港澳同胞、臺灣同胞及去臺灣人員留在大陸的親屬、出國和歸國留學人員、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等15個階層。[17](p23)

(二)經濟環境變遷導致統戰結構復雜化

恩格斯曾強調:“一切社會變遷和政治變革的終極原因,不應當在人們的頭腦中,在人們對永恒的真理和正義的日益增進的認識中去尋找,而應當在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變更中去尋找;不應當在有關的時代的哲學中去尋找,而應當在有關的時代的經濟學中去尋找。”[18](p617)也就是說,社會變遷和經濟環境的轉變常常如影隨形。可以說,在新時期,經濟環境的變遷也是影響我國統一戰線發展的重要因素。

隨著經濟所有制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逐步深入,我國經濟體制越發趨向市場化,發展方式也日益走向科學化,國家再也不能完全主導經濟走向,市場中的產業類型和經濟主體也越來越多且復雜。這就使得我國統一戰線中各階層內部成員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部分階層甚至發生了分化,從而增加了統戰結構的復雜化程度。首先,工人階級內部分化明顯,過去工人階級的來源主要是農民,工人彼此之間的身份差異不大,但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我國工人階級內部已明顯分化為藍領階層、白領階層、管理者階層和專門從事文化教育與專業技術工作的腦力勞動者階層。其次,農民階級內部結構也不同于以往,原來的農民階級基本都是從事農林牧漁工作的體力勞動者,但隨著經濟現代化社會的建設和發展,如今的農民階層中還包括農民工、個體勞動者與個體工商戶、私人企業主、農民企業家、農村知識分子和農村管理者等。再次,知識分子階層中成員間的差距也被拉大,一部分掌握現代科學技術的知識分子因為能為社會直接創造經濟效益而成為階層中的強勢群體,另一部分從事人文科學的知識分子則相對被邊緣化了。[19]此外,經濟環境變遷還催生了民營科技企業創業人員、外資企業管理技術人員和中介組織從業人員等大批社會成員,導致了其他社會階層的內部結構也日益復雜化。

(三)組織基礎弱化導致統戰地位強勢化

在當下的社會轉型期,我國傳統的國家一元化格局發生了變化,統一戰線的功能變得越發多樣且強大,進而使統戰地位得到了極大提升。

改革開放前的中國,國家完全壟斷了經濟、社會等各種資源,每個單位都依賴于國家,每個成員都依附于單位,整個社會處于高度整合狀態,黨和國家控制著統一戰線中的各個階層。經歷了改革開放之后,黨和政府已深刻認識到,要實現科學發展,就應充分放權于市場、放權于社會,讓國家權力退出對社會資源的分配領域,保障市場資源配置作用的發揮。因此,新時期的黨和政府進一步推進了旨在實現國家與社會相分離的行政體制改革,開始較大規模地向社會下放權力,使得以往統一戰線的組織基礎弱化了,社會資源不斷向傳統體制之外的各個領域分散和轉移,各個統戰階層也就不同程度地聚合了部分權力和資源。[20]同時,面對日益紛繁復雜的社會事務,要持續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增強黨的執政能力、提升政府績效,黨和政府就必須借助各統戰階層的力量,聯合各階層來共同應對和解決社會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掌握著資源、功能強大的統一戰線得到了黨和政府的更多重視,統戰地位自然也就更為強勢化。

(四)利益格局變更促使統戰力量分散化

當前,我國社會利益格局發生了變更,使得統一戰線中各階層追求的利益目標走向多樣化,最終促使我國的統戰力量向分散化發展。

第一個轉型時期的中國社會處在內憂外患、矛盾抗爭的環境之中,民族利益是整個社會利益格局的核心,驅逐列強、保衛國土、維護民族尊嚴是1949年以前的中國社會所要解決的最主要問題。1949年以后的這一時期,在左傾思想的影響下,中國社會利益格局的核心演變了階級利益,整個社會重點追求以階級斗爭為綱,在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鞏固政權。而改革開放時期,中國社會一切以經濟發展為前提、以經濟效益為導向,經濟利益在社會利益格局中占據了主導地位。這兩次轉型期中的中國社會可被歸納為“總體性的社會”,社會利益分化不明顯,多樣化的利益在政治化、集體化的活動進程中被同化,社會的利益格局始終呈現的是在某一個核心利益統領下的利益形態。[21]

然而,新時期的中國社會,國際地位已相對固定,經濟快速增長,人們的物質文化需求也隨之增長,雖然社會各階層的根本利益仍具有一致性,但社會利益格局已經開始由聚合化走向多元化,利益分配方式也越發多樣化和差別化。[22]新的利益分配格局促成了社會成員利益意識的覺醒,喚醒了社會各階層實現各自不同利益目標的訴求。為了實現自身利益目標,各個階層會分別形成不同的力量去參與政治過程、影響政府政策、表達利益需求。因此在新時期,我國統戰力量在一定程度上被分隔開來,變得相對分散化。

四、社會轉型期統戰工作的應對策略

統一戰線是中國共產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法寶。在當下社會轉型期,統一戰線在促進我國社會和諧方面更是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高度重視和深入開展統一戰線工作,有利于中國共產黨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因素,消除一切能夠消除的分歧。做好統一戰線工作,不僅能夠為中國共產黨凝聚人心、搜集民意提供重要通道,也能夠幫助黨和政府協調好政黨關系、民族關系、宗教關系、階層關系和海內外同胞關系。[23]

在新時期,中國共產黨在開展和推進統一戰線工作的過程中,必須充分認識到當下社會轉型對統一戰線的影響,發現現階段統一戰線的新變化,解決統戰工作發展中存在的新問題,從而系統地制定出應對策略。具體而言,各級統戰部門可以從創新統戰工作理論、建立利益協調機制、拓寬政治參與渠道、搭建互動溝通平臺等方面入手來完善我國當下社會轉型期的統戰工作。

(一)創新統戰工作理論,理性引導新興階層

當前,數量龐大的新社會階層已經成為我國統一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由于各新生階層在寬松的社會環境中成長壯大,沒有受到過組織的嚴格約束,在思想觀念、價值取向、生活方式等諸多方面都存在著較大差異,使得我國原有的統戰工作理論已經不能適應統戰階層價值多元化的新形勢,大量新生階層對統一戰線的歸屬感過弱。因此,要保證統戰工作的科學有效發展,就必須系統創新統戰工作理論,理性引導新興階層。[24]

首先,要客觀、理性地將新生階層納入到統戰工作理論體系之中。面對數量不斷增長的新生階層,我國的統戰工作必須結合新的歷史條件,及時調整戰略布局,將一切有利于我國社會發展的新生階層納入理論視野,作為新階段工作的戰略重點和新的增長點。其次,要堅持“求同存異”,尊重和吸收新生階層多樣化的價值觀。“沒有‘同就不可能有統一戰線;沒有‘異,就不需要有統一戰線。”[25]因此,一方面,需要尊重和承認新生階層的價值觀;另一方面,可以將多樣化的價值觀吸收到統戰工作理論體系之中,并將統戰理論創新與文化建設結合起來,讓統戰理論內涵逐步趨同于社會文化,從而引導各階層形成一致的價值觀。再次,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強化統戰工作的系統思維方法。在當下社會轉型期,中國共產黨的任務和綱領就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科學發展觀注重科學性、全面性和統籌性,強調社會的整體性。這就要求黨在發展統戰工作理論的過程中,要強化系統的思維方法,將統一戰線中的各個階層視為一個整體而不是分隔開來看待。

(二)建立利益協調機制,合理緩解階層矛盾

在新時期,我國統一戰線內部各主體間的差距特別是貧富差距過大。當然,在優勝劣汰的市場經濟環境中,各主體間的差距如果被控制在合理的限度內,將會對各主體產生激勵作用,推動社會的長遠發展。但是,當下我國統一戰線各主體間的差距卻大大超過了社會普遍認可的“度”。行業與行業之間、職位與職位之間、城市與農村之間的差距加大,激化了統一戰線的內部矛盾,阻礙了統一戰線的發展和統戰工作的推進。對此,統戰工作必須建立起利益協調機制,合理緩解階層矛盾。

首先,必須建立起順暢有序的人員流動機制,保證統戰內部各成員都能夠擁有平等的機會和權利,實現在階層與階層間的流動或在同一階層內部的流動。其次,必須建立起系統完善的利益均衡機制。首先,要發揮統一戰線的監督功能,建立一整套對我國利益分配制度的監督機制,全面推動決策和執行部門兼顧效率與公平,遵守合理的利益協調原則和利益分配原則,并保證各階層、各層次的成員都有機會被納入到監督機制之中;其次,要通過支持政府加強宏觀監管建立利益整合平衡機制,不僅要在運行機制和制度設計上保障新的社會階層成員能公開公平地投身市場競爭,也要注意對弱勢成員給予合理的政策傾斜。再次,必須建立起全面、周到的統戰工作服務機制,寓統戰于服務之中,立足于各階層、各層次成員的真正需要,為他們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幫助他們排憂解難。此外,還應建立起科學、有效的社會矛盾疏導機制,為統一戰線中的各成員提供宣泄不滿情緒的機會,并為統戰工作者了解社會矛盾癥結所在、徹底解決社會矛盾提供可能。[26]

(三)拓寬政治參與渠道,充分發揮統戰功能

雖然當前我國統一戰線的功能越來越多樣且強大,統戰地位也明顯提升,但是,我國統一戰線應有的影響力卻沒有得到充分發揮,這一方面是因為各階層參與政治過程的渠道較少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統戰工作中現有的政治參與渠道還很不通暢。因此,對于當前我國的統戰工作而言,拓寬政治參與渠道,充分發揮統戰功能,已成為當務之急。

首先,應該建立新的社會階層代表性人士參加的重要情況通報制度和重大事項懇談會、座談會、聽證會制度,并最大化地為他們接收信息、參與會議、發表意見提供方便,同時保證會議信息能夠全面、及時、準確地傳遞到黨委、政府及其他相關部門。其次,要提升統戰階層人士在國家機關中的影響力,比如可以根據統戰階層人士的專業結構和職業分布,挑選出政治素質高、參政能力強的成員,向各級人大常委會推薦作為立法顧問和財經委員會的顧問人選;向各級人民法院推薦作為司法陪審人員;向各級檢察院和政府監督檢查部門推薦作為特約人員的聘任人選,參與重要的專項檢查。再次,應建立健全統一戰線的組織依托,除了要進一步發揮人民政協、黨派、工會和社團這些傳統組織的影響力之外,還要幫助統戰階層及成員建立各種企業行業協會、社區、自治性組織,以拓寬統戰階層的政治參與渠道。

(四)搭建互動溝通平臺,全面整合統戰力量

統一戰線是一個集合體,是不同力量組織起來的聯盟。若要最大化地發揮統一戰線的作用,就必須團結各種統戰力量。然而,在社會轉型期,我國的統戰力量卻呈現出了分散化的特點,各統戰階層之間缺乏經常性的互動溝通,這就在無形中增加了統戰工作的難度。因此,我國當前的統戰工作不僅要重點推進國家機關與統一戰線間的交流,也要搭建起統一戰線各階層間的互動溝通平臺。而改善統戰方法和統戰手段,是搭建統一戰線互動溝通平臺的有效途徑。

首先,要利用好網絡工具,在統戰階層間搭建起規范的互動網絡平臺。如今,統戰工作的基本對象是運用網絡最多的人群,網絡技術無疑可以為各類人群間的交流互動提供空間。因此,利用好網絡工具,已成為我國統戰工作必須承擔的任務。具體而言,一方面,可以建立規范的統戰工作網站,并在網站中設置成員互動交流版塊,供各階層成員上傳信息、表達觀點,以便各階層間的相互了解;另一方面,可以組織開發出一系列互動軟件或程序,由各地的統戰部門或黨組織在各個階層成員中推廣使用。其次,要建立起常態化的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將各階層中的成員組織起來,共同討論社會重大事項,并鼓勵各階層成員自由互動。再次,可以倡導和幫助其建立跨階層的協會、社團或其他組織,以促進統戰對象之間跨階層的交流,讓處于不同階層、不同層次的成員能夠有更多的接觸機會。方便各成員相互的理解,以增強各階層、各成員間的凝聚力,全面整合統戰力量。

五、結論與展望

總之,社會轉型與統一戰線密不可分。在任何年代,任何國家或地區,只要存在統一戰線,社會轉型都會對統一戰線產生深刻影響并遵循著一定的影響機理。隨著社會的不斷向前發展,未來我國還會經歷社會轉型期,而每一次轉型也勢必會促使我國的統戰階層、統戰結構、統戰地位以及統戰力量凝聚度發生更大轉變,甚至還會賦予統一戰線新的特征和內涵。面對每一次轉型期統一戰線發生的新變化,各級統戰部門如果能夠成功應對,無疑會為黨和政府團結到更為強大的社會力量,為鞏固政權、維護穩定、推動社會全面發展提供保障。但是,倘若各級統戰部門無法適應這些新變化,不能積極作出相應的工作調整,那么后果也是可想而知的。因此,對于我國將來的統戰工作而言,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針對學術界現有相關研究僅僅局限于定性研究的情況,我們今后的研究還需要進一步的努力,即圍繞社會轉型對統一戰線的影響這一主題開展實證研究,通過數據分別對社會轉型與統一戰線進行合理描述并進行相應的定量分析,從而建立起社會轉型對統一戰線的影響機理模型。這將有利于統戰部門對某一時期的統一戰線的發展趨勢作出科學、準確的預測,有利于統戰部門根據統一戰線的變化及時調整工作重點,更有利于為我國統戰工作的科學、全面發展提供有力的理論及實踐支持。

【參考文獻】

[1]蔡明哲.社會發展理論—人性與鄉村發展取向[M].臺灣巨流圖書公司,1987.

[2]李培林.“另一只看不見的手”:社會結構轉型[J].中國社會科學,1992,(05).

[3]中共中央統一戰線工作部.黨政干部統一戰線知識讀本[M].華文出版社,1999.

[4][17]李小寧.統一戰線新論[M].中央編譯出版社,2007.

[5]梁念瓊.統一戰線與中國共產黨執政合法性基礎的建構[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05).

[6]梁曉宇.新階段黨的統戰理論的新發展[J].河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0,(01).

[7]宋林飛.中國社會轉型的趨勢、代價及其度量[J].江蘇社會科學.2002,(06).

[8][21]何衛平,胡啟南.社會轉型期農民利益表達的困境及原因分析[J].求實,2010,(05).

[9][10]鄭佳明.中國社會轉型與價值變遷[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01).

[11]周天勇.三十年前我們為什么要選擇改革開放[EB/OL].中國共產黨新聞網,http://cpc.people.com.cn.

[12]邱耕田.需要的變化與當今中國社會的轉型[J].天津社會科學,2010,(05).

[13]祝福恩,林德浩.科學發展觀是當代中國共產黨最寶貴的執政資源[J].求實,2011,(04).

[14][19]周秋光,孫中民.社會轉型期統一戰線內部結構的變遷與政治穩定[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8,(01).

[15]劉永瑞.科學發展觀與新世紀新階段統一戰線工作[J].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8,(01).

[16]王文波.科學發展觀視野下黨的統一戰線工作探討[J].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10,(01).

[18]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C].人民出版社,1995.

[20]吳勝家.社會轉型期利益變化對統一戰線帶來的影響[J].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1,(11).

[22]張景先.社會轉型與鞏固黨的執政基礎[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10,(01).

[23]盧忠萍,郜影.論統一戰線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作用[J].求實,2008,(01).

[24]程凱,畢德.對加強新階層人士政治引導的理性思考[J].甘肅理論學刊,2010,(01).

[25]余源培.重視新時期統一戰線思維方法創新[J].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10,(01).

[26]李蓬.新的社會階層統戰工作載體的創新[J].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9,(05).

(責任編輯:牟春野)

Abstract:The key issues of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Revolution,reform and construction period is United Front.It's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socialist democratic political construction.United front by the impact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So far,China has experienced in modern three of great social transformation,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three different themes,dynamic generated by different stages resulting impact on China's united front also vary.Our country is now in the third period of social transition,Transformation of the value system, the economic environment,the organizational foundation,benefit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pattern caused by the complexity of the united front of the status of the United Front class diversification,strong united front structure and the united front of decentralized power,but also makes our country is facing new United Front Work problems.In this regard,In the work of various departments,departments must actively innovate the theory of united front work,benefit coordination mechanism,expand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channels, build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platform.

Key words:social transformation;united front;the mechanism of influence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观看| 2021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 日韩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无码| 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久| 午夜不卡视频| 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app| 丰满人妻被猛烈进入无码| 亚洲一区免费看| 91亚洲精选| 欧美丝袜高跟鞋一区二区| 免费在线色|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小说| 国产喷水视频| 伊大人香蕉久久网欧美| 成年A级毛片| 亚洲最大福利网站| 992Tv视频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77美色|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女人呻吟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片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成人在线观看| 国产精女同一区二区三区久| 依依成人精品无v国产| 久无码久无码av无码| 精品福利国产| 成人在线第一页| 国产成人精品优优av| 日韩精品专区免费无码aⅴ| 在线观看视频99| 一级毛片免费播放视频| 国产96在线 | 免费毛片全部不收费的| 色亚洲激情综合精品无码视频|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国产区| 国产精品视频第一专区| 免费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 日本精品αv中文字幕| 国产最爽的乱婬视频国语对白| 欧美成人一级| 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第一极品精品无码| 国产人人干|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视频| 六月婷婷激情综合| 成人蜜桃网| 好吊日免费视频|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 中文字幕在线观| 天天综合网在线| 欧美福利在线播放| 另类专区亚洲| 在线观看网站国产| 精品国产aⅴ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高精品免费视频|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多人| 国产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激情在线网|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麻豆国产在线不卡一区二区| 亚洲高清在线天堂精品| 欧美综合在线观看| 无码AV日韩一二三区|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三级| 五月婷婷伊人网| 97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最新午夜男女福利片视频| 婷婷激情亚洲| 91po国产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超碰免费91| 免费观看亚洲人成网站| 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福利免费视频|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AV| 欧美天堂在线| 妇女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 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 久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 亚洲第一成年人网站| 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