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志勇
科學發展觀被寫入了《黨章》,黨的十八大正式把科學發展觀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這是十八大的歷史性貢獻。從礦區服務系統的角度看,要學習貫徹好十八大精神就要結合華北油田礦區實際,進一步加深十八大對科學發展觀論述概括的認識,把對科學發展觀的理解和應用貫穿于礦區發展的全過程,達到十八大所要求的新高度。
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而礦區服務業務可持續的關鍵也在于不斷發展。今年油田公司職代會暨2013年工作會議旗幟鮮明地發出了“加強科學管理、提升發展質量,全面推進特色地區能源公司建設”的號召,并把包括礦區服務業務在內的綜合服務業務納入公司總體戰略配套發展,堅持穩增長,調結構,強管理,保重點,惠民生。可以說,油田公司提出的目標、要求、戰略無不展現發展之意、體現發展之策、滲透發展之機。參透公司戰略,緊跟油田氣發展,服務油田生產,就一定能實現礦區發展的可持續。所以,發展的首要之務就是要充分利用好公司穩油增氣戰略,瞄準800萬噸、1000萬噸油氣當量目標,著眼勘探、開發、煤層氣、儲氣庫、對外合作等業務,主動走出去,找到礦區服務業務的結合點。大力盤活人力資源,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一切工作服從穩增長、服務穩增長,大力實施跟隨戰略,在原油勘探開發保穩求增中提供服務保障,在增氣工作快速推進中提供業務支撐,在綜合油氣當量不斷增長中實現自我發展。努力做到公司油氣業務發展到哪里,礦區服務系統就跟隨到哪里,哪里開展了油氣業務,哪里就有礦區服務系統的身影,使礦區服務系統與油氣主營業務深度契合、高度融合。同時,還要以適應跟隨戰略為目標,不斷推動礦區服務系統組織結構、業務結構優化。深刻體會礦區服務業務因油而生、因油而興的歷史內涵,不難發現,適應油氣生產需要是礦區服務系統生存、發展的根本,1976年是這樣,2013年也同樣如此。公司圍繞油氣資源增長,做出了提升油氣田科學開發水平、加快新能源業務規模化產業化、提高對外合作業務效益、優化多種經營業務發展布局的重要部署,旨在步步為“盈”,不斷提高經營效益。礦區服務系統想要跟上公司戰略步伐,也必須步步為“營”,著眼提升經營能力,不斷對自身結構和業務做出調整,充分適應公司戰略,在滿足公司發展需求的過程中實現自身發展。其關鍵就是要順應公司穩健發展需要,加快礦區服務系統調整改革步伐,深化礦區服務業務體制機制創新,持續調整礦區服務業務結構、組織結構、人員結構,不斷優化資源配置和產業布局,采取革命性措施革除阻礙礦區發展的體制機制性弊端,切實增強礦區服務業務發展的動力與活力,確保礦區業務與油氣主營業務同生共進。
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科學發展觀所追求的發展,不是片面的發展、不計代價的發展、竭澤而漁式的發展,而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是又好又快的發展。受傳統觀念的影響,礦區服務業務在發展的過程中,在較長的時間里只注重服務結果和表觀現象,不論是管理還是服務都沒有結合投入產出對比來體現價值觀念,不計成本搞服務,要了“面子”丟了“票子”。當前,礦區服務系統2012、2013兩年形成的近3億元增長費用絕大部分都需要自行消化,壓力實實在在,形勢不容樂觀。只注重服務指標忽略經營成本的做法,在精細化管理程度日益提高、服務費用日益緊張的今天越來越難以為繼,“面子”、“票子”雙雙難保。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踐行科學發展觀,就是要按照全面協調可持續的要求,注重發展的全面性,以推廣應用價值工程理論為抓手,樹立服務價值理念,以服務價值指數科學合理評價礦區服務品質,在保持和提高服務水平的同時有效控制和降低服務成本,在不斷優化和改進礦區基礎設施的同時注重和提高礦區的經營效益,確保礦區服務事業低成本、高質量地可持續發展。同時,要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抓緊地方經濟和油田公司發展的有利契機,加快推進礦區服務業務市場化、社會化,圍繞公司主營業務派遣勞務、承包工作量,開拓工業務物業、工業服務市場;逐步退出民用物業和社會服務業務,有序引導優質社會服務力量進入礦區,提供物業、托幼、養老、“四供兩排”、衛生保健、公用事業等服務,使礦區服務業務的發展與社會和企業的發展相協調,與自身能力和居民的需求相協調,有效促進各項管理和服務工作提升,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最大化。
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統籌兼顧,就是要總攬全局、兼顧各方,統籌謀劃、綜合平衡,把立足當前和著眼長遠相結合,把全面推進和重點突破相結合。切實掌握和運用這一科學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就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礦區服務業務改革發展中的重大關系,按照“穩增長,調結構,強管理,保重點,惠民生”的要求,協調礦區業務發展突破和礦區資源布局平衡,兼顧礦區服務滿意度和礦區經營管理效益,統籌礦區經營能力的不斷增強和便民利民水平的有效提升。要在科學掌握服務價值內涵的基礎上,利用好公司支持政策組織勞務輸出,推動礦區服務業務市場化、社會化實行勞務外包,切實降低人工成本,努力增加創收手段和經濟效益,從而促進服務價值“穩增長”。要著眼礦區服務成本的不斷降低,進一步研究和分析礦區服務系統內部的管理層次和機構設置,按照人員精簡化、機構扁平化的要求,以管理幅度、業務幅度為參照標準,研究優化礦區服務系統組織結構調整的思路、辦法,縮短管理鏈條,減少管理層次,提高管理效率,從而促進“調結構”。要以管理提升活動和“三基”工作為載體,進一步加強礦區服務業務對標工作,結合業務實際,對照工作標準,瞄準先進指標,主動尋找差距,采取切實措施,彌補工作短板,提高工作檔次,夯實發展根基,從而做到“強管理”。要持續加強和創新社區管理,結合社區實際延伸服務內容,重點做好社區黨建、居委會、社區養老服務等工作,引入社會力量不斷強化社區服務,方便居民生活;要打好經營“攻堅仗”,進一步控制和壓縮服務成本,不斷提高礦區創收;要不斷加強社區建設,深入實施好老舊社區改造,切實改善居民生活環境;要實施好住房建設,深化政策研究,加大推進力度,加快集資房、改善房建設,滿足員工居民住房需要;要不斷豐富礦區文化內涵,加強礦區文化建設,營造礦區和諧、穩定新局面,努力做到“保重點”。要立足“保障生產、服務生活、維護穩定”的重要責任,瞄準功能完善、生活便捷、環境優美、文化繁榮、平安穩定、社區和諧的美麗礦區建設目標,堅持實施“八大工程”,全力推進“八型社區”,科學規范礦區布局,不斷做優物業服務,不斷豐富社區服務,努力打造精品工程,滿足居民服務需要,把公司的改革發展成果惠及于民,從而實現“惠民生”。
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貴在學習,重在實踐,學習的是精神,實踐的是理念。瞄準了目標,遵循了要求,掌握了方法,才能把十八大的精神與礦區服務業務實際結合起來,更好地用科學發展觀指導礦區服務業務改革發展的實踐,這是礦區服務業務可持續的必然要求,也是礦區服務業務可持續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