髙軼萍
誰都知道,數學知識給人的感覺是抽象難懂,內容枯燥無味,許多學生都“談數學色變”。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深入,如何激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挖掘學生學數學的潛能,使他們主動地學習數學,除了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教師高素質高品德的自身要求,更重要是把握好數學課堂教學這個主陣地,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呢?對此我談幾點思考:
一、師生間良好的情感氛圍激發學習興趣
課堂上教師要充滿激情,可以運用形象生動、貼近學生、幽默風趣的語言來感染學生,還可以安排既嚴謹又活潑的教學結構,形成熱烈和諧的氛圍,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理解并接受新的知識。教師使學生心情愉快地學習,就能充分的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積極探索,合作交流激發學習興趣
《初中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課堂教學中,設計一種讓學生感到數學的趣味,嗅到探究味道的實效方法,雖然樸實,卻能引起學生的興趣。
例如,在講解圓的概念前,提出這樣的問題,汽車的輪子是什么樣的?同學們的回答是圓的,又問學生:輪子可造成四邊形嗎?同學們回答:不可以。又問學生為什么?學生們回答:做成四邊形的輪子,汽車會一會兒高一會兒低,坐在汽車里就不舒服,故汽車的輪子必須做成圓形才能坐得舒服,原因汽車輪子邊緣到軸的距離相等,這樣就引出了圓的軌跡概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會充分調動起來,帶著好奇心學習,學生就會對數學知識充滿渴望和興趣,同學們就會帶著愉快的心情去學習、探索。
三、探索新教法、引入競爭機制激發學習興趣
數學課的特點決定了這一門學科是一種靈活運用數學知識會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隨著新課標的學習等各項推陳出新,鼓勵教學上的大膽創新。在這種教學思想的指引下,我也努力探索,大膽嘗試,逐漸摸索出了一套適合自己教學的方法,其中學生最喜歡的就是競賽了。例如,我把全班同學分為五組,以組為單位,然后進行做題比賽。規定時間內哪一組做對的題目最多,就給哪組按人數加分,然后把這組的最后得分記入他們的學期總分,學期末進行獎勵。由于有這么一個強有力的競爭機制,學生上課的參與熱情相當高,他們大多做題時相當認真,更是激起了同學們對于數學的熱愛。在一個學期中,我不間斷地開設了諸如“選題競賽”、“幾何模型制作競賽”、“講課競賽”、“數學故事比賽”等等。
四、運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習興趣
多媒體教學其集文字、聲音、圖象、動畫于一體,有很強的可感性、趣味性,所以得到了學生們的喜歡。由于運用多媒體教學的效果比較好,我利用課余時間加緊鉆研,努力學習,逐漸掌握了這種授課方式,適當加以運用,讓數學課取得更好的效果。例如,在講初三幾何中的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知識時,如果不加深學生對這類特殊圖形的形象感知,即使學生對其相關的概念了如指掌,對其圖形位置關系的特殊性也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認識,那么這堂課就是失敗的。為了在上課之前加深學生對軸對稱圖形的認知和感知的能力,我從網上下載了許多關于軸對稱的幾何圖形和實際生活中的相關圖片,把它們制作成課件,上課時進行演示,既創設了良好的教學情境,也有力地調動了學生上課的積極性。整堂課下來,學生們都顯得意猶未盡,這是傳統的教學模式所達不到的效果。
五、動手實踐,激發學習興趣
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既要重視直觀教具的使用,還要盡可能的讓學生參加動手實踐活動。僅教師的演示,沒有學生的親自操作,學生獲得的知識還比較膚淺的,只有讓每個學生都參加實踐操作,運用多種感官參加學習活動,才可能使所有學生獲得比較充分的感知,才便于儲存和提取信息。教學中,教師要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學生動手操作,使學生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發展學習興趣,獲取知識。
六、以體會數學的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很多中學生對數學感興趣并非對數學的重要性有多少認識,而是覺得數學很深奧、很美,幾何證明很神,數學運算很有趣。每當解決一道難題,心中的喜悅便會油然而生。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地利用數學內在的魅力,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體會數學的美,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例如:數學的語言敘述簡潔與純粹完備,數學推理與證明的嚴密周全,數學的思想豐富多彩,數學圖象優美對稱且變化萬千,數學解題過程中方法奇異突變等等,所有這些,無不體現數學的簡潔性、和諧性、統一性、對稱性、奇異性等美感,通過各種精美的數學問題,繪制精美的數學圖形,達到提高學生對數學美的領悟度,培養學生對數學美的鑒賞力。
七、從成功的喜悅中激發學習興趣
任何人都渴望成功,成功會給學生在學數學時心理求知增加動力。教學中,要給每個學生創造出更多表現的機會,充分利用“低、小、全、快”的方法,階段型的開放學生的梯級思維。由淺顯的問題入手,摸索學生心理底限,增加數學解析的條條通道,引導學生對習題作出正確的解答。學生經過對問題的獨到見解或創造性的思維取得一次次的好成績感到高興和驕傲,從而獲得成功的體驗,提高他們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
總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不是知識的容器。只有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己動腦、動口、動手,才能變成學生自己的財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由“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我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