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生
摘 要:新時期農村扶貧開發工作對整個社會的反貧困體系有著重要的作用,所以要重視這項工作的開展。本文首先分析了新時期農村扶貧開發模式,接著提出了農村扶貧開發中存在的問題,針對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農村扶貧;開發模式;對策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但是區域間的不平衡性也在加劇,特別是那些落后的農村地區,脫貧斗爭還在持續進行。消除貧困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本質的要求,也是貧困地區人民的殷切希望。
1.新時期農村扶貧開發模式
1.1小額信貸模式
這個扶貧模式從1981年開始實施,已經成為當前扶助農民發展的一種重要模式。這種模式主要是以搭建貧困農戶繼續增收載體為扶貧目標,為貧困農戶申請項目資金,扶持農戶發展養殖業或者種植業。小額信貸模式主要是因為信貸的成本相對比較低,加上鼓勵農戶自我組織,可以把相應的貸款發放到農戶手中,所以成為我國多個地方常用的扶貧模式。
1.2生態移民扶貧模式
這種模式主要是鼓勵那些處在惡劣條件下的貧困農戶進行整體的遷移,在異地開辟解決溫飽問題的新途徑。生態移民扶貧模式的主要做法包括:政府建立移民開發基地、插戶移民、吊莊移民等等。在安置了農戶之后,配套安置水、電、道路等設施,分配給這些貧困農戶一部分更低,把搬遷的農戶納入到農村合作醫療范圍中去。
1.3智力扶貧模式
這種模式主要是針對那些農村貧困地區的人員,政府部門希望他們能夠掌握一些致富的技能,這樣能盡快的脫離貧困,以勞務輸出為主要目標,從而加大貧困人口勞動力轉移的培訓,更好的協調專業培訓機構以及教育機構等在貧困地區開設致富技能培訓,能讓貧困人員學習一門技術,走向脫貧路。
1.4合力扶貧模式
主要是借助外部的力量,積極正確一些對口單位的支持,從而進一步改善農民的生活條件,可以結合相應的實踐活動來開展對口幫扶工作。在資金的融合方面,可以捆綁運作其中一部分資金,這樣能最大化的發揮資金的使用效益。而在依托內力方面,主要是實施單位部門包村幫扶的工作機制,來幫助貧困農戶理清發展的思路,從而制定相應的農戶脫貧實施計劃。
2.新時期農村扶貧開發面臨的問題
2.1貧困人口多,脫貧難度大
我國很多農村貧困地區存在嚴重的落后狀況,這些地區的文化、經濟等狀況仍舊沒有得到有效的改善,尤其是那些居住的比較偏遠,交通也不是特別便利的地區,加上自然災害等因素,導致這些地區的脫貧工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2貧困人口脆弱,返貧現象凸顯
在那些已經脫離了貧困的人口當中,存在很多不利的因素,導致脫貧工作的脆弱性,處在一個非常不穩定的狀態,遇到一點沖擊就可能導致這些農戶重返貧困。因此,當一些負面沖擊到來的時候,比如生病、災害、經濟危機等,這些脫貧的人口非常容易回歸到原始的貧困狀況。
3.新時期農村扶貧開發的對策研究
3.1實施產業扶貧,夯實集體經濟
在扶貧工作開展過程中,要大力發展相關產業,為農民提供相應的工作崗位,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才能支撐起真正意義上的扶貧工作。積極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轉變農業增長方式,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要做到以上幾點,就要有關部門積極做好農村經濟發展規劃,因地制宜,發展新產業,發展地方特色經濟。加大以工代賑的投資規模。要把一些閑散資金匯集起來,搭建平臺解決農戶發展資金足部的問題,不斷夯實農村集體經濟。
3.2重視農業技術推廣,幫助農戶致富
加強農業科研試驗基地建設,加大新產品、新技術的支持力度,加大財政支持力度,促使科技成果盡快的轉化為生產力,加大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要理順相互之間的關系,從中央到各個地方建立全國統一的農業技術推廣機構,這就打破了多頭領導的局面,加強農機推廣工作的協調發展。根據農村貧困地區的具體特點和實際情況出發,引進合適的生產技術。對于那些掌握真正農業技術的人員進行合理化分流,積極鼓勵他們為貧困農戶開展農業技術方面的服務工作。地方政府部門要做好高校跟當地貧困農村的溝通和橋梁作用,發揮高等院校的人才優勢和技術優勢,積極與貧困農村地區進行信息互動,從而實現高校研究與農村發展的雙贏局面。要積極貫徹科技信息下鄉活動精神,鼓勵相關人員下鄉進行農業信息知識的宣傳。
3.3加快項目建設,改善村容村貌
圍繞建設現代農村的主要目標進行多渠道的資金籌措,可以很好的改善村容村貌;其次是不斷完善貧困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這樣才能給脫貧農村提供建設的依托和重要的載體,才能方便村民的生活。基礎設施包括道路設施、市政設施等等,這是農村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之一。農村不需要建設成為建設成城市的樣子,不需要車水馬龍、高樓林立,但是還是需要農民在農村中生活的時候,有一條條干凈整潔的道路,用上安全放心的水源,能夠有可靠的電力供應,擁有一個舒適干凈的居住環境。再次,建設相應的文化設施,要先從功能上進行確定,之后根據功能進行相應的規劃。比如建立村文化室以及文體運動場地等等,為村民營造文化和運動的氛圍。
結論:農村扶貧開發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扶貧開發措施。不斷健全農村地區扶貧開發工作制度,創新扶貧開發模式,針對農村貧富開發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實施產業扶貧,夯實集體經濟,重視農業技術推廣,幫助農戶致富,加快項目建設,改善村容村貌,切實維護貧困農戶的利益,把農村貧富開發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參考文獻:
[1]營洪民.中國農村扶貧模式研究的進展與框架[J].人口與經濟,2012(2).
[2]莊蓉.我國傳統扶貧模式的缺陷與可持續扶貧的戰略選擇[J].農村經濟,2012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