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問“誰是青年”,使用年齡跨度說明恐怕是最方便的答案。但關于青年的年齡界定,各國有所不同。況且,生物學意義上的年齡只是青年這個概念的一個側面,而且是相對不那么重要的側面。青年更重要的是一種與未來相關的精神狀態和針對統治性的社會結構與思想權威的反叛性,羅伯特·肯尼迪說過,“這個世界需要青年的品質,并非人生的一個時段,而是一種精神的狀態,一種意志的性情,一種想象的品質,一種勇氣對于怯懦的戰勝,一種冒險欲對于安逸生活的壓倒。”
今年是“五四”愛國運動95周年,我們站在這一歷史的節點上回望,不得不承認,新的思想創造了青年,青年創造了新的時代。近現代的波瀾壯闊的革新,要歸功于青年;20世紀突飛猛進的進步,光榮屬于青年。
但是,歷史并沒有終結,并且總是二元呈現,政治經濟格局的不均衡日益加劇,正在制造越來越多的矛盾,越來越多的問題需要解決。
這是一個普遍焦慮的時代,年輕一代背負著太重的壓力。在高房價、高物價面前他們失望,在二胎、城鄉二元戶籍面前他們迷惘……面對日益復雜多元化的社會,他們該如何選擇自己的道路,如何應對人生的抉擇?當代青年道德感和理想真的淪喪了么?到底哪種生存生活狀態才能代表真實的青年?當然沒有統一的答案。但是,梳理當代青年成長軌跡和生存路徑,“二難境地”“二代問題”“二次轉型”等無疑是其中的關鍵詞,我們不妨就以“二”字為關鍵詞,在各種“二”的逼視下,來考量和呈現紛雜現實下當代青年的奮斗和突圍。
以下我們擷取了幾個這個時代青年生存狀態的切片,不妨對號入座,看看你是不是比他們更“二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