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


草根公益人張藝冬躥紅,僅僅用了3年時間。在公益舞臺上,這位年輕人進行了一系列令人目眩的表演:跪陳光標、抱郭明義、整容成雷鋒……今年4月,他又在網絡上怒揭老家政府的黑幕。
高調的舉動給他涂上了厚厚的油彩,看客已經分不清他的本來面目:究竟是大公無私的赤子,還是追名逐利的小丑?
張藝冬只是“高調慈善家”群體中的一個樣本。他們屢行善舉,也因名患病,你很容易分清他們的善與惡,卻很難說清他們的是與非。
做好事就是要名動四方
32歲的張藝冬戴著無框眼鏡,整容后臉比較僵,看起來并不太像“雷鋒”。這個以雷鋒為整容樣本和人生目標的年輕人,卻并不認同“做好事不留名”的理念。在他的邏輯中,做好事就是要名動四方。
他在安徽合肥經營一家旅館,旅館走廊內掛滿展板:印有張藝冬報道的新聞版面、與救助對象和名人的合影、在黨旗下的宣誓照、背著雷鋒挎包微笑照……有些畫面因過度放大而失真。
這些是他驕傲的資本。張藝冬說他幫過下肢癱瘓的孤兒、幫過罹患骨癌的少女、幫過年邁無依的老人、幫過精神失常的流浪漢……,“當年只要我一接觸,沒一個不成功的。記者比兔子跑得都快,搶著往上轟。”他得意說道。
公益讓他迅速揚名,也讓這個年輕人很快結交上了“同道前輩”。2013年1月,張藝冬在陳光標公司前雙手合什,跪求其捐助,背后立有展板,印有陳光標和觀音頭像。此事曝光后,他成了全國焦點。
很快,張藝冬見到了陳光標。后者宣布:捐出價值20萬元的“陳光標好人牌涼茶”。然而因種種原因,張沒拿到涼茶。
他還在網上認識了遼寧省道德模范曹偉,兩人迄今未謀面,但經常在網上和電話中長聊。曹偉和全國道德模范郭明義很熟,他向郭介紹了張藝冬,郭對張評價頗高。
十八大召開時,張藝冬到北京,第一次見到郭明義。他哭著擁抱郭,隨后媒體曝出“張藝冬見郭明義后痛哭30分鐘”。他告訴記者,這是假新聞,哭是因為“看到他像見了親人”,但沒哭那么久。
而今,張藝冬旅館的走廊入口處,貼著他和郭明義、陳光標的合影。他稱呼陳光標為“標哥”,說郭明義“像是一個叔叔”。
“雷鋒是政治人物,不能瞎改”
張藝冬揚名的開始,是由于媒體報道他為照顧患尿毒癥的前女友“萍萍”從酒吧辭職。一位記者回憶,當時是張藝冬主動撥打的報社熱線。事情見報,他得到了一些捐款。此后,張藝冬開始在網上頻繁轉發求助信息,聯系媒體,幫人募捐。他也與一些愿免費手術的民營醫院保持了良好關系。
媒體很難拒絕張藝冬。“他選擇的都是急需救助的悲情人物,容易勾起媒體的報道欲望。”一位記者說。
有媒體試圖繞開他,卻發現這并不容易。他背著或帶著病人出入醫院,出現在病房顯眼位置,有一次還在攝像機前暈倒。有時媒體發救助微博并@張藝冬,后者并不滿意,會私信要求直接轉發自己的微博。“他要形成這樣的印象——這個人因他而得到救治。”上述記者說。
與地方政府打交道,張藝冬同樣有經驗。他救助過安徽省太和縣重癥少年姜朋,后者之父姜新志回憶,去縣醫院看望姜朋前,張通知了當地政府,還帶去了兩個記者。當天,縣、鎮、村和大隊領導都到醫院看望,并帶去了一萬多元,這是前所未有的事。縣領導當場問:“有沒有低保?”姜新志答:“什么都沒有。”第二天,姜朋的低保辦好了。
雖然已經在公益圈小有名氣,但真正讓他名聲大噪,還是因“整形成雷鋒”。
今年2月,在合肥一家整容醫院,張藝冬分兩次接受了微整形手術,把自己整成雷鋒臉。不久,他和醫院的人去市中心一家高檔照相館,拍了一套“雷鋒組照”。“整容雷鋒臉”后,有媒體報道了張藝冬,譴責和諷刺居多。他倍感委屈:“全國整容的多了,不能因為我在公益界,就限制我的自由啊!整個容,犯罪嗎?!”
整容完畢,張藝冬曾打算將身份證上的名字改成雷鋒,以達到和偶像全面合一。然而,他老家的民政部門回復:雷鋒是政治人物,不能瞎改。
“詆毀我的時候,你們摸摸良心”
化身“雷鋒”之后,圍繞張藝冬“高調慈善”的爭議愈發尖銳。
支持者的觀點簡單有力——張藝冬確實做了好事,貧病交加者得到了幫助。亳州電視臺的記者牛紅星幾次報道張藝冬。“他有點類似陳光標,但要人完全大公無私,不客觀。”
“別人也說過我作秀,但我愿意秀一輩子。”遼寧省道德模范曹偉說。他覺得張藝冬“是一個純粹的人”、“一個值得去樹的典型”。
曾和張藝冬合開過幾年小旅館的許華梅,更是張藝冬的堅定支持者。她說,張藝冬心地善良,看到老年乞丐都會給錢,最少10塊。他們的旅館多次免費接待救助者。
然而在合肥新聞界,對張藝冬卻有另外一種評價。一些記者稱他為“炒作小王子”,完全不愿提及。
一位記者發現,張藝冬會與救助者事先說好,自己全程參與所有救助活動。救助者選哪家醫院也由他定。一次某民營醫院不想免費救人,張藝冬說:“記者都來了,不救就報道。”醫院只能同意。
對于“作秀”的指責,張藝冬表現得很委屈。“你們詆毀我、誣陷我的時候,摸摸良心,你們都做了些什么?我背著癱瘓少年進京苦苦求醫5個月,你們在家看笑話,合肥沒有一個捐錢的!”
張藝冬說,自己壓根沒有過賬單——在微博上公布的賬號,是救助者的。“錢是人家直接給受助者了,跟我有什么關系?我沒有接受過人家的錢。”
“他不是喜歡榮譽嗎?我就幫下他”
張藝冬得到了很多名譽,比如“中國好青年”、 “安徽首善”、“最美80后”、“幸福傳播大使”、“愛心大使”、“中國好人”、“安徽好人”……
他不拒絕它們:“誰不愿意說自己好啊。”他介意的是,他一直沒得到官方的認可。安徽省委宣傳部和省文明辦打造了一個安徽好人館,張藝冬不在其中。他稱,省里還叮囑“最美鄉村教師”陳萬霞等道德模范,不要跟他來往。
讓張藝冬無法釋懷的是,自己的家鄉也從未給自己頒獎。“我有共產主義理想。”他說。他一直想入黨,但在老家申請多年也未如愿。然而,一位亳州公益人士告訴記者,張對他說,“入了黨,到北京開人代會,事情就好辦了。”
積怨終因落選“雙十”而爆發。4月中旬,他的炮轟得到了亳州市共青團回應。回復稱,愿接受社會監督,如有造假將進行審查;同時指出,張藝冬提出參選申請時,初評考察已結束。
張藝冬對此并不服。他隨后發微博,向亳州市委宣傳部部長舉報選舉涉嫌違規,并稱要到北京公開舉報。
他說,此后不久,他指責那位“沽名釣譽”的殘疾人候選者半夜來電,向他透露縣領導的和解之意:退一步,年底直接授一個稱號。
他未停止,繼續抨擊亳州渦陽縣政府建豪華大樓、違規占地。他稱線索來自當地人的私信。他稱,舉報后,當地派出所干部來電:“不就是黨員的事兒么?我明天就開車去給你匯報。”
“要是把問題解決,不就沒事兒了嗎?”這個時候,他還是很滿意輿論的力量。
他的前輩陳光標則給他提供了另一個解決辦法。“他不是喜歡榮譽嗎?我就幫下他。”陳光標說。他決定不久后授予張藝冬一個“高調學雷鋒”獎——這也是張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