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松

山區農民“劉德華”,穿著邋遢衣服,留著凌亂發型,在南昌火車站張貼尋人啟事,遭遇穿制服的驅趕。這條社會新聞,昨天以娛樂新聞的形式掛在網上,被廣為傳播,原因只因此“劉德華”就是劉天王。
“農民”劉德華貼啟事遭驅逐,也是電影劇透,它是否系有意為之,眾說不一。但有一點確實難料:倘若現場被驅趕的“農民”劉德華不暴露天王身份,接下來會發生什么尷尬事,確實難說。所以很多人笑言,幸虧他遇上的不是城管。
報道說,劉德華被追趕時,雖有路人好奇地看到這“犀利哥”一樣的農民貼啟事,但沒人將他與明星聯系起來。可見劉德華“亂真”的扮相無人識,與一些掃馬路的領導一出鏡就被人偶遇一樣,都有著演藝界實力派的風范。
沒人將“農民”劉德華與天王聯系起來不要緊,旁觀者與他擦肩而過,頂多失去一次追星機會。要緊的是,比起人們因錯失追星機會表現出的遺憾,在現場,沒多少人對一個疑似“失孤農民”的被拐孩子動眼球。要看到,公眾對劉德華入戲的贊譽,都是基于他將出演的那部叫做《失孤》的電影劇透而言的。試想,如果在南昌街頭張貼尋人啟事的主人公不是戲中人,而是個真實農民,其命運會否引起發現明星劉德華般的觸動?天王現身,跟農民孩子被人拐走間,引來的眼球資源可以說是天差地別。
而這映照的,正是現實生態:藝術在尋找生活,生活中的人們卻在尋找藝術中的人生。我們會為明星“扮農民”的出色表演感動流淚,卻可能對生活中底層人的真實不幸,感到麻木。你可以看到,那些為與明星劉德華失之交臂而捶胸頓足的粉絲,也很“入戲”,它比“農民”劉德華尋親的心情更痛苦。你還可以看到,那些穿制服的驅趕者,在敬業履職,但也在將可能真實的“尋人啟事”當做牛皮癬。
“打拐”電影《失孤》,劉德華演技再怎么逼真,都沒有“農民”劉德華“假戲真演”遭遇的漠視,來得更真實。我想,如果“農民”劉德華抽離了“劉德華”的明星光環,成了個普通人,我們能關心他們孩子被拐的命運,并伸出援助之手,那將來在電影院里為劉天王藝術形象動容的淚珠里,才能真正包含人性的溫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