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
黨的十八大以來,作風建設被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中央出臺八項規定,對作風建設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提出以反對“四風”為主要任務,進一步明確了作風建設的重點。作風建設具有很強的復雜性和長期性,要將作風建設真正落到實處,抓出實實在在的效果,必須首先找準工作的著力點,以帶動作風建設整體工作的轉變。棗莊市紀委監察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堅決“反對四風”,以抓制度規范、抓督促檢查、抓治理懲戒、抓機制建設為著力點,深入推進干部作風建設,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健全制度抓規范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制度是全體黨員和黨的組織都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制度,就是為作風建設從思想上定標、行為上定規。作風建設的核心,就是將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的要求內化于心、外踐于行。但制度如果過于模糊,就不能對黨員干部的思想行為起到約束作用。因此,只有把作風建設的要求上升為制度,把制度細化為規則,才能以制度規范約束黨員干部的思想和行為,從而使作風建設體現出嚴肅性和可操作性。在作風建設過程中,要把制度細化為具體的行為規范,對作風轉變的一般性號召、原則性要求進行細化,不搞“彈性”、不留“余地”,強調“剛性”、體現“硬度”,使黨員干部嚴格按照具體的規范辦事,真正做到有據可依、有據好依。棗莊市在加強作風建設的過程中,重點圍繞密切聯系群眾、厲行勤儉節約等,制定了一套具體可行的規范辦法,構建了為民務實清廉的規范制度體系。
二、堅持不懈抓督查
防止作風建設“一陣風”,必須加大督促檢查力度。從作風建設實踐來看,紀檢監察等專門機關強有力的督促檢查是確保工作取得實效的重要保障。只有盯得緊,作風轉變才能有進度;只有查得嚴,推進落實才能有力度。紀檢監察機關要把嚴格監督執行八項規定作為一項經常性工作,執好紀、問好責、把好關。要采取專項檢查、隨機抽查、明察暗訪、巡視監督、信訪受理等多種方式,對黨員干部貫徹執行八項規定情況進行全面的、經常性的監督檢查。要突出監督的針對性,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群眾關注度高的重點領域開展監督檢查,切實提高監督檢查的針對性、實效性。中央八項規定、反對“四風”的精神要求出臺以來,棗莊市加強了對全市各級各部門開展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情況的督導檢查,通過解決作風建設方面的突出問題,切實使作風建設的要求落到實處。對全市公務接待、公車管理使用和公務飲酒等情況進行了7次明察暗訪,梳理問題65個,提出整改意見37條。特別是加強對國慶、中秋等重要節點期間的監督檢查,對頂風違紀的,發現一起處理一起。開展涉企“四亂”行為專項檢查,對11起涉企亂收費行為在全市進行通報,集中整治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等行為,優化了經濟環境。
三、嚴肅紀律抓懲戒
一些不良作風之所以禁而不絕,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懲戒問責不夠。因此,要堅持預防和懲戒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注重發揮懲戒在作風建設中的清潔、挽救、保護作用。要推進對不良作風的重點懲戒,要推進抓作風由治標向治本深化,力爭取得良好的政治、社會和法紀效果。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頂風違紀、造成惡劣影響的要嚴肅處理;對貫徹執行八項規定態度不堅決、措施不得力,工作中敷衍塞責、弄虛作假、欺上瞞下,走形式、搞變通的,不僅要嚴肅追究直接人員的責任,而且要依據規定對有關領導特別是主要領導進行問責。堅持從嚴執紀、鐵面執紀,對違反八項規定精神的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對媒體披露、網絡反映或實名舉報的典型問題,認真查辦。綜合運用紀律處分、組織處理手段,不僅嚴肅追究直接人員的責任,而且追究有關領導干部的責任。對典型問題,特別是有影響的案件適時在全市進行通報。設立舉報電話,認真受理群眾舉報,對違反八項規定精神和“四風”問題進行堅決糾正、嚴肅問責。截至去年10月,棗莊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共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問題57起,處理104人,其中給予黨紀政紀處分6人;對6起典型問題在全市進行通報,并在《棗莊日報》、棗莊電視臺等媒體公開曝光,有力推動了中央和省、市關于改進作風各項規定的落實。
四、立足常效抓機制
棗莊市認真總結作風建設的經驗,努力把作風建設的具體行動轉化為制度化、機制化的成果,努力做到作風建設推進一步,機制建設跟進一層,促進了作風建設的常效化。
一是建立權力運行監督機制。推行審批事項 “兩集中、兩到位”改革,做到部門行政審批事項向一個科室集中,審批科室向大廳集中,大廳窗口審批授權到位,審批事項辦理到位;依法對每項許可事項的審批流程進行了簡化、優化,流程再造,審批時限比法定時限縮短了1/3以上;建成啟用了新的市政務服務中心,實現了市、區(市)、鄉鎮(街道)和村居(社區)四級政務服務網絡全覆蓋,極大地方便了基層群眾辦事。加強公共資源交易統一管理,按照“一委”、“一辦”、“一中心”的模式,建設了公共資源交易統一平臺,實現了各行業行政主管部門與交易機構職能、人員、財務三分離,確保了公共資源交易的公平公正,自開通以來,共監督項目533個,涉及金額96.11億元。其中,對14個千萬元以上政府采購項目全程監督。開發了行政審批、公共資源交易、行政處罰、輿情監督、公共資金監管等電子監察系統,全面同步地監察各類事項辦理的全過程,實現了“全程監察、績效評估、社會監督、公開公正”。強力推進行政處罰權公開透明運行,細化量化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標準,共梳理上報涉及行政處罰自由裁量事項4589項,分檔次進行細化后項目17352項;建設棗莊市行政處罰網上服務大廳網站,實現行政處罰流程網上留痕、減少行政處罰過程中自由裁量權過大,規避行政處罰中人為因素干擾,提升了行政執法的質量、效率和水平。
二是深化行政效能提升機制。針對個別市直部門和工作人員在行政審批、行政執法過程中存在的“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和“中梗阻”等現象,開展“百家企業千名群眾評議市直部門百個重點科室”活動;對評議排名靠后的科室所在部門給予預警,對連續兩次排名靠后的科室所在部門進行效能告誡。
三是健全群眾利益的保障機制。深入推進“123農廉工程”,全市共創建區(市)級示范村257個,市級示范村100個,村級成立了村監委,共糾正不合規決策2320次,意見建議被采納5276條,促進了村務決策民主化、村務監督常態化、“三資”管理長效化、“三務”公開規范化、“三級”網絡信息化,較好地維護了群眾利益。
四是完善密切聯系群眾的工作機制。結合正在開展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市紀委監察局建立了基層聯系點制度,市委領導班子成員每人聯系一個區(市)和一個信訪問題比較突出的鎮(街)、村(居)作為群眾工作聯系點,其他縣級干部也選擇了一些單位和重點企業作為聯系點,主動深入農村、社區、企業等基層單位進行調研走訪,聽取群眾意見或建議,研究加強和改進工作的具體措施。共征求意見建議70余條,梳理匯總出相對較集中的問題21個。將梳理出的這21個問題全部列入“問題臺賬”,實行項目化管理,按照問題的性質特點和整改時間劃分為中長期和短期整改項目,確定整改時限,落實整改責任,抓好整改落實。
(作者:中共山東省棗莊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
責任編輯:李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