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君,劉奕婷
乳腺癌是婦女最為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占女性惡性腫瘤發病率的23%,僅次于子宮癌,已經成為威脅婦女健康的主要疾病[1]。乳腺癌目前最主要的治療手段是手術治療,乳房切除術是其最常采用的手術治療方式。乳房作為女性最重要的性器官之一,對于絕大多數婦女來說,乳房切除不僅意味著身體某一部分的喪失,更意味著身體形象和女性特征的喪失、自我價值和自尊感的降低,從而產生與自我形象紊亂相關的強烈的心理反應[2]。此外,擔心癌癥復發也常常會導致病人焦慮、抑郁及社會隔離等負性情緒,極大地影響了病人的手術效果和術后的恢復以及生活質量。一般認為,術后第1年是適應的分界點,病人的生理、心理都處于重要的調整階段,術后1年后的病人比1年內的病人調節適應得更好[3]。健康宣教是指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教育活動促使人們自覺地采納有益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心理干預是通過心理治療的途徑,影響應對疾病行為的系統工程,其目標是提高病人戰勝疾病的斗志,增強自信心,幫助病人與親屬更好地解決實際遇到的問題等[4]。健康宣教和心理干可以幫助病人更好地了解疾病以及適應環境,保持身心健康。因此,本研究以改善乳腺癌術后康復期病人的負性情緒和提高其生活質量為目的,探討了健康宣教結合心理護理對病人進行護理干預的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行乳腺癌手術的女性病人80例,年齡41歲~70歲(52.3歲±5.9歲);文化程度:小學21例,初中和高中46例,大專及以上13例。所有病人均經過影像學和病理學檢查確診,既往無精神系統疾病,無其他嚴重的軀體疾病,病人無認知功能障礙并能配合調查人員完成量表的測評。排除其他惡性腫瘤轉移病人及晚期乳腺癌、預期生存率低且預后較差者。
1.2 方法 乳腺癌病人行乳腺切除術后除接受常規護理及治療外,還給予健康宣教和心理干預,干預時間為1年,通過比較病人干預前后心理焦慮、抑郁程度和生活質量情況,從而評定健康宣教聯合心理干預的護理方式對乳腺癌術后康復期病人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1.2.1 健康宣教 對處于術后康復期的病人進行每個月兩次的健康宣教,每次30min,采用發放健康宣傳冊、觀看健康教育宣傳片及組織本院相關醫學專家授課等方式,為病人提供乳腺方面的診療常識和疾病轉歸等知識,幫助病人樹立正確的疾病認識和應對方式。
1.2.2 心理干預 定期舉辦心理衛生知識講座,指導病人應用放松訓練對抗焦慮與抑郁,采用合理情緒療法幫助病人及其家屬糾正對疾病、生活方式和行為的不良認知,從而改善病人的不良情緒,促進病情的好轉[5]。
1.2.3 評價量表 采用汪向東等的《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中的焦慮自評量表和抑郁自評量表。焦慮自評量表和(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由20個反映焦慮主觀感受的條目組成,其中15個為正向評分,5個為反向評分,按照中國常模結果SAS標準分的分界值為50分,其中50分~59分為輕度焦慮,60分~69分為中度焦慮,69分以上為重度焦慮。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由20個反映抑郁主觀感受的條目組成,其中10個為正向評分,10個為反向評分,按照中國常模結果SDS標準分的分界值為53分,其中53分~62分為輕度抑郁,63分~72分為中度抑郁,72分以上為重度抑郁。根據歐洲癌癥研究與治療組織研制的生活質量核心量表(QLQC30)測評乳腺癌病人的生活質量[6]。該問卷為自我報告形式,共設30個條目。包括5個功能量表:軀體功能、角色功能、認知功能、情緒功能和社會功能;3個癥狀量表:疲乏、疼痛和惡心嘔吐;6個單項測量項目和一個總體生存質量量表。總分40分~126分。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配對設計的t檢驗,以均數±標準差±s)的形式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干預前后病人SAS、SDS評分比較±s)分

表1 干預前后病人SAS、SDS評分比較±s)分
項目SAS SDS干預前58.56±4.23 59.68±2.15干預后 46.74±3.14 48.53±2.64 t值 2.231 2.105 P 0.03 0.04
表2 干預前后病人QLQ-C30評分比較(±s,n=80)分

表2 干預前后病人QLQ-C30評分比較(±s,n=80)分
時間 總體生存質量 軀體功能 角色功能 情緒功能 認知功能 社會功能 疲乏干預前 41.78±20.45 63.80±22.39 58.30±29.21 43.29±20.59 63.75±17.87 41.98±25.53 42.89±21.28干預后 62.86±15.23 84.61±13.56 63.12±25.36 70.42±21.68 68.12±21.35 60.32±30.38 40.58±20.16 t值 -2.379 -2.381 -1.502 -2.648 -1.413 -2.412 0.608 P 0.02 0.02 0.12 0.01 0.14 0.02 0.56時間 惡心嘔吐 疼痛 呼吸困難 睡眠障礙 食欲喪失 便秘 腹瀉 經濟困難干預前 26.25±20.17 44.87±19.32 39.86±32.34 31.33±23.49 31.81±22.83 40.67±31.74 34.10±22.83 49.33±32.56干預后 24.86±20.21 22.32±17.05 10.84±24.32 18.92±21.49 23.86±23.49 36.59±31.07 24.89±20.25 26.53±24.45 t值 0.396 2.316 2.659 2.095 1.823 1.357 1.998 2.702 P 0.76 0.02 0.01 0.04 0.07 0.17 0.04 0.01
隨著現代醫療技術的迅猛發展,乳腺癌病人的生存率明顯增加,但其術后普遍存在著心理障礙,總體心理健康狀況較差,其中焦慮和抑郁是其最常見的情緒反應[7]。有研究表明,惡性腫瘤的發生和轉歸與情緒有直接的關系,負性情緒可降低和抑制機體的免疫力,減弱免疫系統識別、清除惡性細胞的監視作用,從而使突變的細胞株得以增殖,可能是癌癥的活化劑[8]。生活質量是評價一個人生活好壞的一個重要概念,是其在社會或生活中的主觀感受,常常用來綜合評估病人的總體健康狀況。目前在國際上,改善病人生活質量已經成為腫瘤臨床治療的終極目標之一,對病人生活質量的評估已成為臨床療效評價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9]。病人對腫瘤的恐懼、對術后恢復的顧慮、對自身形體缺陷的痛苦、對家庭的擔憂等心理因素又直接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10]。近幾年來,隨著整體護理的深入,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逐漸成為整體護理的重要內容。積極的健康宣教可以使癌癥病人消除恐懼及心理壓力,喚起他們對生存的希望,更有效的配合好醫護人員的治療與護理[11]。通過心理干預可以提高醫療護理的質量,減少病人術后的焦慮、抑郁等癥狀,使病人能夠正確地對待疾病,積極配合治療,促進病人的早日康復,保持身心健康[12]。本研究結果顯示,乳腺癌術后康復期病人干預后較干預前其SAS和SDS評分顯著降低,并且此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明通過健康宣教結合心理干預的方式,可以改善病人對疾病的態度,幫助病人了解其病情的發生、發展及轉歸,消除其顧慮,提升病人戰勝疾病的自信心,從而改善病人的焦慮和抑郁等負性情緒;這與現階段的一些報道基本一致[3,10,13]。對于生存質量,干預前后,病人在總體生存質量、軀體功能、睡眠障礙、腹瀉、情緒功能、社會功能、疼痛、呼吸困難以及經濟困難方面有顯著的改變,這與國內的一些報道略有差異[14,15]。術后通過健康宣教,向病人講解疾病預后的相關知識,為其制定術后康復目標,督促病人按計劃實施康復訓練,改善其生活自理能力,從而提高了病人的總體生活質量及相應的軀體功能能力;同時,醫護人員在心理干預過程中,尊重病人的感受,主動與其交流,耐心解答與疾病有關的一些問題,努力為病人營造一種溫馨健康的醫療環境,從而提高其自我價值,轉變社會功能;有效的心理疏導也可以引導病人用積極平和的心態來正視疾病,鼓勵病人接受事實,緩解不良情緒的困擾;至于疼痛、呼吸困難、睡眠障礙、腹瀉等因素與病人的情緒和心理作用密切相關,即情緒的改善會降低病人的疼痛感、呼吸困難、睡眠障礙、腹瀉現象的發生;病人通過術后的健康干預,改善了軀體功能,降低了一些醫療費用,主要體現在經濟困難維度的改善方面。病人在疲乏、惡心嘔吐、食欲喪失、便秘等維度,干預前后的差異不顯著,可能與本研究的局限性有關,如樣本量偏小,且抽取的樣本僅在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等同時病人在角色功能和認知功能方面,干預前后差異也不明顯,可能與病人所患疾病的嚴重程度、文化程度等有關,且樣本量不大造成。
通過對本研究結果的分析可以看出,做好乳腺癌術后康復期病人的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干預顯得尤為重要,護理人員應根據病人心理特征及認知水平等特點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從而促進乳腺癌術后康復期病人的早日康復。
[1]Ahmedin J,Freddie B,Melissa M.Global cancer statistics[J].CA Cancer J Clin,2011,61(2):69-90.
[2]Martins SS,Carla C,Cristima CM.Pathways for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in breast cancer:A longitudinal study on coping strategies and posttraumatic growth[J].Psychol Health,2012,27(11):1323-1341.
[3]毛雪琴,藩芳,孫靖中,等.圍術期乳腺癌病人情緒的觀察[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6):422-423.
[4]Gorayeb RP,Gorayeb R,Barezowski AT,et al.Effectiveness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for treating symptom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mong pregnant women diagnosed with fetal malformation[J].Int J Gynaecol Obstet,2013,121(2):123-126.
[5]劉迎紅,田玉文,姚依坤,等.圍術期心理干預對乳腺癌病人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園地,2011,6(24):93-95.
[6]孟瓊,萬崇華,羅家洪.癌癥病人生活質量測定量表EORTC QLQ-C30的應用[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5,14(3):273-274.
[7]馮宗珍.乳腺癌病人的心理分析及護理[J].全科護理,2009,7(10A):2761-2763.
[8]Ken S.Effects of integrated psychosocial care for distress in cancer patients[J].Jpn J Clin Oncol,2013,43(5):451-457.
[9]Cheung YL,Molassiotis A,Chang AM.The effect of progressive muscle relaxation training on anxiety and quality of life after stoma surgery in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J].Psychooncoligy,2003,12(3):254-266.
[10]陜海麗,羅社文,支楠,等.惡性腫瘤病人與親屬心理健康和生存質量調查及心理干預對病人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1,25(2B):411-414.
[11]Butow PN,Bell ML,Smith AB.Conquer fear:Protocol of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a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to reduce fear of cancer recurrence[J].BMC Cancer,2013,13(1):201.
[12]Rodrigue JR,Mandelbrot DA,Pavlakis M.A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to improve quality of life and reduce psychological distress in adults awaiting kidney transplantation[J].Nephrol Dial Transplant,2011,26(2):709-715.
[13]張洪群.心理干預對乳腺癌病人焦慮及抑郁心理的影響[J].心理醫生雜志,2012,210(3):5-6.
[14]李福蓮,晁毅.乳腺癌病人術后心理干預對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19):62-63.
[15]黃志恒,王先明.心理干預對乳腺癌化療病人生活質量的影響[J].海南醫學,2010,21(21):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