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炳嘯
在《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進一步明確提出要“推進法治專門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提高職業素養和專業水平”。
推進法官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為保障和實現獨立審判提供了人才條件。而獨立審判是建設法治中國的奠基石,確保獨立審判地位是實現公正審判、司法公信的前提。
確保獨立審判,就要全面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和四中全會《決定》,建立健全獨立審判的體制機制及其保障措施。兩個《決定》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也是有力驅動新改革的雙引擎,并為確保獨立審判提供了制度改革的路線圖。四中全會要求完善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的制度,探索設立跨行政區劃的人民法院,推動實行審判權和執行權相分離的體制改革試點,改革司法機關人財物管理體制,探索實行法院、檢察院司法行政事務管理權和審判權、檢察權相分離。要建立領導干部干預審判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任何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都不得讓審判機關做違反法定職責、有礙司法公正的事情,任何審判機關都不得執行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違法干預審判活動的要求。對干預審判機關辦案的,給予黨紀政紀處分;造成冤假錯案或者其他嚴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同時,司法機關內部人員也不得違反規定干預其他人員正在辦理的案件,建立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的記錄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四中全會《決定》還提出了強化法官職業保障的具體措施,要求建立健全審判人員履行法定職責保護機制。非因法定事由,非經法定程序,不得將法官調離、辭退或者作出免職、降級等處分。
確保獨立審判,就必須首先樹立法治信仰,確立以審判權為核心的司法權威。要求根本改變以往審判權相對于行政權的弱勢地位,在司法過程中牢固樹立憲法法律至上的法治理念,使行政權尊重和服從司法權。健全行政機關依法出庭應訴、支持法院受理行政案件、尊重并執行法院生效裁判的制度;完善懲戒妨礙司法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拒不執行生效裁判和決定、藐視法庭權威等違法犯罪行為的法律規定;完善行政訴訟體制機制,合理調整行政訴訟案件管轄制度,切實解決行政訴訟立案難、審理難、執行難等突出問題。
確保獨立審判地位的目標是實現司法公正、司法為民。要通過獨立審判實現公正審判,就必要首先明晰審判責任。要求完善主審法官、合議庭辦案責任制;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全面貫徹證據裁判規則,保證庭審在查明事實、認定證據、保護訴權、公正裁判中發揮決定性作用;明確各類司法人員工作職責、工作流程、工作標準,實行辦案質量終身負責制和錯案責任倒查問責制,確保案件處理經得起法律和歷史檢驗。
要通過獨立審判實現公正審判,就必須普遍落實“陽光司法”。要求構建開放、動態、透明、便民的陽光司法機制,推進審判公開,依法及時公開審判依據、程序、流程、結果和生效法律文書,杜絕暗箱操作;要加強法律文書釋法說理,建立生效法律文書統一上網和公開查詢制度。同時也要規范媒體對案件的報道,防止輿論影響獨立審判與公正審判。
要通過獨立審判實現公正審判,就必須踐行“人民司法”,暢通公眾參與司法的渠道,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要求保障人民群眾參與司法,堅持人民司法為人民,依靠人民推進公正司法,通過公正司法維護人民權益;要在司法調解、司法聽證、涉訴信訪等司法活動中保障人民群眾參與;要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保障公民陪審權利,擴大參審范圍,完善隨機抽選方式,提高人民陪審制度公信度;完善人民監督員制度,建立司法機關及時回應社會關切的機制,并對司法領域的腐敗實行零容忍,建立讓人民放心和滿意的司法隊伍。
法官職業化建設涉及法官的職業準入、職業行為、職業保障、職業考核、職業監督和違法違紀行為懲戒等諸多內容,是一個體系龐大的系統性工程,旨在完善法官管理體制和審判權力運行機制,提升法官的職業榮譽感、歸屬感和責任感,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深圳法官職業化改革的核心理念是“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對于全國司法制度改革具有開創性的實踐探索意義。從2004年首次報送《深圳市法院法官職業化改革方案》,到2014年法官職業化改革正式破冰,可謂是“十年磨一劍,今日劍出鞘”。
如今,兩個《決定》為深圳以及廣東乃至全國新一輪司法制度改革實踐提供了全方位的行動指南。在經歷了十年的準備和期待后,“廣東號”司法改革破冰艦終于得以“乘風破浪會有時,抓鐵留痕開新局”,并理應在落實兩個《決定》的實踐探索中繼續引領中國司法改革前進的步伐,以獨立審判為基石,夯實法治中國的司法獨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