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慨
從2007年4月16日開始,每隔兩個禮拜,作家揚·馬特爾便向渥太華的惠靈頓街80號寄去一本書和一封信,收信人為總理斯蒂芬·哈珀——加拿大最有權勢的人。頭一本是《伊凡·伊里奇之死》:“托爾斯泰灑脫自如地審察著生活的膚淺表象及其內在規律,清晰而精練地呈現了我們的虛妄和冷酷。”馬特爾循循善誘地向總理講解“文學的偉大之處”,并苦口婆心地規勸他即便日理萬機,也該每天擠出幾分鐘來讀書。
作家和總理素昧平生,在寄去一百本書和一百封信之后,他們仍然沒能成為朋友。因為哈珀從未復信,而僅由身邊工作人員七次致信馬特爾,例行公事般地表示書已收到。于是在2011年2月28日,馬特爾寄出六冊裝的超級巨著《追憶似水年華》,就此結束了這一歷時將近四年的薦書活動,并再度訴諸出版,將101封信結集付梓。
人們可以將此舉理解為對總理的公開羞辱,或是一次處心積慮的報復——在2007年加拿大國會一次表彰本國藝術家的典禮上,哈珀未置一辭,“甚至連頭都沒抬起過”,作為布克獎得主和國際暢銷書《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作者,馬特爾自感受到了輕慢。但總理的確從未公開透露過他的文學品位,僅有一次說他最愛讀《吉尼斯世界紀錄》。如果此人不是手握重權的公眾人物,那么他讀不讀書完全是個人隱私,但是,“一旦某人——比如斯蒂芬·哈珀——有權凌駕于我,”馬特爾寫道,“那么,能了解此人想象力的本性和品質對我十分有益,因為他的夢想可能成為我的噩夢。”
在馬特爾開出的書單中,不僅有托爾斯泰和莎士比亞等人的文學經典,也有奧威爾的《動物農場》、卡夫卡的《變形記》、哈珀·李的《殺死一只反舌鳥》、博爾赫斯的《虛構集》、貝克特的《等待戈多》、海明威的《老人與?!泛臀闋柗虻摹兜綗羲ァ返痊F代名著;還有童話,如懷特的《夏洛的網》和圣??诵跖謇锏摹缎⊥踝印?;有詩歌或歌詞,如特德·休斯的《生日信札》和保羅·麥卡特尼《黑鳥吟》;有理論著作,如伊格納季耶夫的《兩害相權取其輕:恐怖主義時代的政治倫理》和曼古埃爾的《閱讀史》,有連環漫畫,如瑪贊·莎塔碧的《我在伊朗長大》和斯皮格爾曼的《鼠族》,也有廣播劇的錄音——迪蘭·托馬斯的《牛奶樹下》,甚至一部較早成書的《斯蒂芬·哈珀在讀什么》。
這份書目當然不是開給總理一人的,任何讀者都可以從中獲益。加拿大有公立圖書館據此向讀者推薦,而其中絕大部分都已經有了中譯。
2010年5月,馬特爾基于“十五年閱讀、撰寫關于中國的文章,五年在北京、香港居住的經歷”,向哈珀寄出了第81本書——魯迅的《狂人日記》,并敦促他:“要了解一個國家,必須了解這個國家的夢想以及那些懷抱夢想的人?!?/p>
沒有人知道哈珀是否讀過了作家寄給他的這些書,是否在某個寂靜的夜晚翻開了中國狂人的囈語——“吃人的是我哥哥!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我真心希望加拿大總理在入睡前把這個小短篇讀完,“妹子是被大哥吃了……我未必無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幾片肉,現在也輪到我自己。”
如果他是個只讀《吉尼斯世界紀錄》、對各種奇聞佚事都信以為真的人,我們實在有理由捏一把汗了。
救救哈珀……
《斯蒂芬·哈珀在讀什么:揚·馬特爾給總理和書蟲薦書》
作者:[加]揚·馬特爾
出版:譯林出版社
定價:48元
《責任的重負》
作者:[美]托尼·朱特
出版:中信出版社
定價:39.8元
作者選取了阿爾貝·加繆、萊昂·布魯姆、雷蒙·阿隆這三位法蘭西精神最優秀的代表人物,還原他們生活的年代,論知識分子與思想史的諸多重要議題。
《中國十億城民》
作者:[英]湯姆·米勒
出版:鷺江出版社
定價:35元
結合國內外媒體報道和新近研究成果,以一個在中國居住多年的西方人的視角,對中國在城鎮化進行冷靜、理性地分析。
《權衡:批判性思維之探究途徑》
作者:莎倫·白琳 馬克·巴特斯
出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定價:59元
通過在一組角色人物之間不斷進行的對話,展現出推理和論辯在批判性思維中的作用。
《行動中的繪畫:劉小東筆記(1998—2014)》
作者:巫鴻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定價:69元
本書收錄了劉小東十七年筆記文本,剖析“行動繪畫”:將行動注入繪畫,是劉小東十年來藝術創作的邏輯原點。
《如何用你的眼睛》
作者:[美]詹姆斯·埃爾金斯
出版:三聯書店
定價:60元
以畫家敏銳的眼睛和偵探家般的熱情,考察那些復雜的東西,如佛教和印度教的曼陀羅、化學元素周期表、象形文字等,把世界變成了觀察家的百寶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