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埃博拉病毒在非洲的爆發,是發現這種病毒以來最大的一次,引起全世界緊張。中國多家媒體報道,“國家衛生計生委近日表示,中國已具備應對埃博拉疫情科技儲備,包括檢測、診斷試劑、抗體生產能力,以及疫苗的研發。”似乎我們可以吃顆定心丸了。
衛計委的表態來源于8月7日的一次例行新聞發布會。在發布會上,有香港記者詢問中國政府對埃博拉有什么防范的措施?衛計委科技教育司副司長王辰答道:
“現在,我們國家從科技角度對埃博拉病毒在幾個關鍵點上作了一定的準備。一是診斷試劑方面……二是目前在美國兩例患者上初步顯示抗體治療有效,在抗體技術上,中國前期已經有了很好的多元性抗體的制備能力,包括我們已經掌握了埃博拉病毒的抗體基因,啟動抗體的生產程序不會需要太長的時間。”
此言一出,中國網友為之歡欣鼓舞,而新聞中諸如“阻擊埃博拉,中國有力量”“蘇企僅用時三天合成埃博拉病毒關鍵基因,為控制疫情爭取了寶貴時間”的說法頻現。
王辰所言“目前在美國兩例患者上初步顯示抗體治療有效”確有其事。美國和加拿大的幾家企業和機構于近年聯合研制了一種治療埃博拉的藥物ZMapp,雖然還處于試驗階段,但為救人臨時被派上陣了。但中國有沒有掌握ZMapp這種抗體呢?答案是沒有。
那么中國掌握的是什么抗體呢?武漢大學醫學病毒學研究所副所長楊占秋教授一語道破,是“公開的”抗體。簡而言之,埃博拉病毒的分子結構早就被歐美科學家破解了,有些抗體的資料就是公開的,掌握這樣的抗體既不神秘,也不代表就掌握了可以治病的抗體。
ZMapp的研制,過程相當復雜,需要利用尖端技術,首先就需要建立P4實驗室——即生物安全等級為第四級的實驗室。因為對埃博拉這種沒有防治方法的病毒進行研究,必須在最高安全等級的實驗室里進行。在這種實驗室里,科研人員都穿得像宇航員一樣來保護自己。
P4實驗室,不只是歐美有,我國臺灣有兩個,印度也有四個。中國在2003年被“非典”觸動后,提出要建設P4實驗室,但是至今還沒有建成。據中國媒體的公開報道,法國正在中國的武漢幫助援建P4實驗室,習近平主席今年3月訪問法國時,專程訪問了梅里埃生物科研中心,并對P4實驗室建設做出重要指示。經過中法兩國十年的努力,P4項目目前已進入尾聲……其實正如很多科技工作者所言,中國至今沒建成P4實驗室,是因為基礎太薄弱,也就是重視得太晚,等SARS來了才意識到重要性。
沒有P4實驗室,像研制ZMapp所需的在猴子身上做試驗就無從談起,更談不上對防治埃博拉病抗體的掌握。
把可能防治埃博拉的抗體和中國掌握的不能防治埃博拉(但可以用于檢測病毒)的抗體串起來說,是對外行人的一種誤導。中國人的科技自信和自豪得靠中國的科技官員和科技工作者腳踏實地做出來,而不能靠誤導虛幻出來。
@中國新聞周刊:你認為中國應該加大對埃博拉病毒的研發投入嗎?
@騰訊今日話題:大部分網友認為中國應該加大對埃博拉病毒的研發投入。有網友評論說,我們不能靠板藍根和一腔熱血來抗擊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