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克珊·羅伯茨
搖滾歌手斯汀、比爾·蓋茨和沃倫·巴菲特這三個人有什么共同點?他們都擁有大筆財富,而且都不打算把財產留給自己的孩子。
據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8月11日報道,斯汀日前表示,不會把他3億美元財產的大部分留給6個已成年的子女。
“他們得去工作。所有的孩子都深知這一點而且很少向我伸手要東西,我真的很佩服和感激他們。”
今年2月因過量吸食海洛因離世的菲利普·西摩·霍夫曼在他的遺囑里做了詳細說明,這份遺囑7月被公之于眾。遺囑中寫道,他的兒子應在美國的大都市里長大成人,應“感受到都市文化、藝術和建筑氛圍”。
這份遺囑在他的兩個年幼的女兒出生之前就已經立好。不過,這位演員有意不把他3500萬美元的財產留給他的子女,因為他不希望兒女成為“‘信托兒”。
留給子女多少錢合適?富有的家庭經常會飽受這一問題的困擾。而嬰兒潮時期出生的數百萬人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只不過財富規模沒有那么大而已。咨詢公司埃森哲公司稱,未來30年間,這些人將會處置安排自己的財產,而這些財產的總額約達30萬億美元,可謂美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財富轉移。
曾經只屬于家庭范疇的問題現在成了關乎財富、權利和責任的社會問題。大筆遺產留給誰?應該留給子孫后代嗎?
據悉,比爾·蓋茨和妻子梅琳達·蓋茨將留給他們的三個子女每人1000萬美元資產,不過這個數字相比他們760億美元的總資產來說就是個零頭。巴菲特的三個子女每人將得到20億美元的由“親愛的老爸”創立的基金。
那么剩下的錢呢?全部捐給慈善事業,就像蓋茨和其他很多億萬富翁一樣,將大量的財富用于創建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正如巴菲特的名言:“既要讓他們覺得自己能做任何事情,又不會多到讓他們一事無成。”
“我們在這一問題上的困擾似乎超過了其他問題。”一位千萬富翁說。
受到巴菲特的啟發,他們為正值大學年齡的孩子每人創立了一份250萬美元的信托基金。基金由托管人管控,根據教育、醫療或是購入房產、創辦公司等情況將一定款項交付子女。基金中暫未動用的錢財將繼續用于投資。
在子女40歲之前,這些限制將一直有效。40歲之后,這些錢財才由他們隨意支配。在子女二三十歲時,這筆資金是他們事業人生的起步資金,到了40歲,他們也就成熟到能夠理智地處理錢財了。
杰米·強生自小到大都在超級富豪的包圍下生活。2000年,當他21歲的時候,這位強生公司的繼承人從家庭信托基金處得到了一筆據說約有6億美元的巨額財富。他說:“那些超級富翁雖然嘴上說著什么‘我不會把錢留給我的孩子之類的話,但基本上不會動真格,也僅是停留在口頭而已。即便他們的子女不能馬上支配這些錢財,也能進最好的學校、住最好的居所,獲得最佳的人脈和機會。這些都是富有人家才能做到的,而這些都是轉讓財富和影響力的方式。”
杰米·強生用他所繼承的財富投資了自己的制片事業,并在紐約過著相對平凡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