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濤+黃薇莘
過去兩年,移動互聯網行業風生水起。借助3G/4G網絡的大規模應用、移動互聯網技術與業務迅猛發展、移動數據流量爆發式增長、智能手機等終端日益普及,移動互聯網應用正快速滲透到人們生活、工作的各個領域。微信、手機微博等社交應用,樂視、愛奇藝等視聽應用改變著人們的社交與娛樂習慣。移動互聯網已經在娛樂、信息獲取和溝通三大應用領域超越了PC互聯網。與此同時,移動互聯網視聽應用也隨之進入高速發展軌道。據《中國網絡視頻藍皮書》發布的數據顯示,移動終端視頻用戶每周觀看時長分別為:智能手機7.2小時,平板電腦8.3小時。移動視聽應用利用碎片化時間帶來的新市場為行業所覬覦,有專家預言,隨著內容、網速、資費的進一步解決,移動視聽節目將是視聽網站的一片新藍海。
視頻網站向移動端遷移
網絡視頻移動化是2013年業內聚焦的行業熱點,亦是行業發展的關鍵點。據統計,在全國607家《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持證機構中,提供移動終端應用服務的共有215家,占全部持證機構的35%。上述215家機構共開辦移動終端App 422款,其中視聽類App 207款。這說明,具有視聽節目服務資質的網站正紛紛開辦移動互聯網視聽應用業務,搶灘移動端市場。
根據2013年中國網絡視頻播放量分終端情況數據顯示,整個視頻行業已呈現PC流量增長停滯,移動端爆發增長的趨勢。因此,視頻網站正積極布局移動互聯網視聽應用,制作移動終端App,將網站的視頻內容向移動端推送遷移。有數據顯示,國內主要視頻網站正積極布局移動端業務,例如騰訊視頻在2013年實現了移動端視頻業務日均VV過億次;優酷土豆占據了移動端視頻業務約三分之一市場占有率;樂視網憑借移動端技術創新和精準市場定位,成為移動端的佼佼者。
隨著互聯網上海量的視聽節目向移動互聯網遷移,移動互聯網上的節目傳播呈現出節目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平臺集中、受眾差異化明顯等特征。
視聽節目內容豐富。據統計,在持證機構全部207款視聽類App中,傳播影視劇、綜藝、動漫、紀錄片、公開課等長視頻的141款,占68%;傳播新聞時政類節目的110款,占53%;傳播網民自制節目的83款,占40%;傳播微電影、網絡劇的41款,占20%。在全部207款視聽類App中,支持網民上傳視聽節目的共51款,占25%。
視聽節目傳播形式多樣。移動終端視聽節目傳播主要分直播、點播、下載三類。直播主要是中央電視臺、地方電視臺頻道,中央以及地方電臺頻率。據統計,在全國持證機構全部207款視聽類App中,有68款提供廣電節目直播,占全部視聽App的33%(見圖1)。其中,提供中央機構廣電節目直播的26款,提供省級機構廣電節目直播的44款,提供地方機構廣電節目直播的47款,提供境外機構廣電節目直播的兩款。
點播絕大部分還是來自騰訊、搜狐、優酷、土豆、激動、PPTV、PPS、樂視等專門視聽頻道或專業視聽網站,以及CNTV、芒果TV等廣電媒體網站所發布的手機視聽應用軟件,少部分內容為專門針對手機開發的拍客或播客(自制類)、娛樂綜藝(專輯類)、分類影視類(歐美大片、美劇、韓劇等)。下載主要是通過應用軟件安裝后點擊標題自動下載到移動終端。
傳播平臺集中。據統計,iOS系統和Android系統為移動終端App傳播的主要平臺。全部207款視聽軟件中,iOS系統版本的169款,Android系統版本的148款,相比之下,Window Phone系統僅有18款。
受眾差異化明顯。根據調查,網民使用移動視聽應用的目的可歸為四類,包括:娛樂需要,點播影視劇類節目;了解新聞,即瀏覽新聞、查看財經資訊;獲得資訊,如學習等;社交需要,通過社交軟件進行溝通交流。根據受眾差異和用戶偏好,移動互聯網上的視聽應用分類和聚合更為精細,一些差異化、個性化的應用異軍突起。
4G爆發力
隨著第四代移動通信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的發展成熟與應用推廣,移動互聯網視聽應用將發生“裂變”,呈現井噴式發展態勢。
擁有100Mbps下載速率及20Mbps上行速率的4G的普及,將宣告真正高速的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傳輸速率加快、帶寬加大、視頻觀看流暢度大大提升,通過手機觀看影視劇節目越來越普遍,即拍即傳的便利將促發網民原創UGC視頻的大幅增長。美國電信運營商Verizon的研究顯示,未來幾年的移動視頻流量年均增幅將達108%,預計2014年占數據流量的比例將達68%。
云計算被認為是電子信息產業又一次技術變革。云計算通過網絡提供可伸縮的廉價的分布式計算能力。也就是說,通過云計算技術,可以搭建以虛擬化技術為核心,以低成本為目標的動態可擴展網絡應用基礎設施。
近年來,基于云計算的云應用、云服務、云終端的出現,提升了移動互聯網的使用體驗。其中,云視聽應用備受關注。云視聽應用對用戶來說完全透明,不管是何種終端用戶,用戶看到的都是統一的云端內容。云視聽應用可以通過獨有的視頻動態格式轉換技術完成對用戶終端的適應匹配,從而做到對用戶終端的無限制性,即可以兼容各種終端設備訪問或接收云端視頻內容。簡單地說,不論在哪里,只要在移動網中,不管使用什么設備,用戶都可以隨心所欲地欣賞到海量的最新最全影視劇,內容播放無縫連接,視頻體驗多屏互動。
在業界,樂視網實現了PC、手機、Pad、TV等“多屏聯動體驗”,率先打造出以云計算為基礎的云視頻平臺。隨后,新浪網、百度紛紛推出云視頻服務。云視聽服務將在未來漸成基礎應用。
大數據最初是指多到無法去進行統計和分析的數據集,后來被衍生成通過某種方式和方法去分析海量數據,從中獲得所需的具有巨大價值利益的服務內容。隨著移動終端視頻流量的爆發性增長,各大視聽網站正抓住機遇,緊鑼密鼓地部署大數據戰略,通過大數據挖掘,提供更貼近用戶需求的服務,采取更精準的推廣、營銷手段,提升移動視頻用戶體驗。endprint
以優酷土豆為例,2012年優酷土豆合并,兩家搜索平臺進一步打通,其搜索引擎“搜庫”目前可以挖掘和推算出四個多億的視頻用戶瀏覽行為數據,包括對視頻的搜索、觀看、尋找、互動等等。通過對這些數據的研究和分析,能夠對不同地域、不同用戶、不同的行為有精準把握,推出更好地提升用戶體驗的應用服務。
物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顧名思義,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是互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絡;其用戶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和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物聯網通過智能感知與智能識別技術,廣泛地應用于網絡的融合中,被稱為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后世界信息產業發展的第三次浪潮。
物聯網與移動互聯網融合發展,通過在移動終端上集成傳感器、新型人機交互等技術來支撐融合類應用。新型智能終端包括集成傳感器和人機交互技術的智能手機或者平板電腦,以智能眼鏡、智能手表等為代表的可穿戴設備,以及以終端為中心的多屏互動、智能家居等等。“新型智能終端+視聽內容”是物聯網時代移動視聽應用的必然趨勢。
新媒體管理體系變革
社交行為在人類發展歷史中已占據相當長的篇幅,互聯網社交網絡服務(SNS)的發展也有一二十年的時間。移動社交網絡更像是社交網絡服務與移動終端特性的自然結合。用戶只是將進行網絡社交活動的媒介從傳統PC網頁轉移到移動App上。
隨著互聯網站移動化的深入,基于視聽服務的移動社交應用開始出現,并且迅速趨于主流。以騰訊公司于2013年9月底推出的移動終端App微視為例,微視的定位是基于開放關系鏈的8秒短視頻分享社區,用戶通過QQ號、騰訊微博以及騰訊郵箱賬號登錄,可以將拍攝的短視頻同步分享到微信好友、朋友圈、騰訊微博。在國外,視聽類移動社交應用早已普及,像美國的Vine、日本的Snap Movie都是類似的應用。可以想見,隨著4G的來臨, 8秒短視頻或者比8秒更長的視頻將會在社交應用得以普及。
移動社交化的視聽應用方式迅速趨于主流源于移動終端的便攜特性。一旦“移動+社交”在技術層面和業務層面得以實現,便會引爆應用潮流。目前流行的新名詞——數字雜食者(digital omnivores)是指同時擁有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用戶,利用這三種移動終端來進行上網交流的群體。2012年6月,美國44%的平板電腦用戶和38%的智能手機用戶在看電視的同時使用社交媒體。與此同時,社交網絡正經歷一個由娛樂化向工具化的過渡。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這樣一個趨勢,從而著手利用社交網絡和社區的作用帶來業務的增長。
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的發展將引領政府視聽新媒體管理體系的變革。2012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網絡劇、微電影等網絡視聽節目管理的通知》,首次探索視聽網站對網絡局、微電影進行“自審”,松了綁、立了規,邁出了視聽新媒體管理體制改革的第一步。尊重新媒體的價值觀和傳播機理,循序漸進地進行視聽新媒體管理體制改革是未來政府管理的趨勢。
一是政府管理機構需要不斷創新管理手段以適應快速發展的移動互聯網視聽業務。例如,面對大量出現的融合性業務,需要跟蹤業務變化、適時調整管理方式、拓展新的管理職能。
二是視聽新媒體管理與傳統媒體管理逐漸從早期的分業管理、對稱管理走向融合管理。在全國范圍,視聽新媒體多元融合進入深化階段,視聽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融合加速,臺網資源深度整合,因此視聽新媒體管理與傳統媒體的融合管理將成為必然。
創新與融合是移動視聽未來發展的核心關鍵詞,亦是政府管理體制機制改革的主流方式。所謂融合從業務角度是為了使用戶獲得無縫對接的視聽體驗,而從管理角度而言則是以更科學、合理、有效的手段,更好地促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endprint
以優酷土豆為例,2012年優酷土豆合并,兩家搜索平臺進一步打通,其搜索引擎“搜庫”目前可以挖掘和推算出四個多億的視頻用戶瀏覽行為數據,包括對視頻的搜索、觀看、尋找、互動等等。通過對這些數據的研究和分析,能夠對不同地域、不同用戶、不同的行為有精準把握,推出更好地提升用戶體驗的應用服務。
物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顧名思義,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是互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絡;其用戶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和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物聯網通過智能感知與智能識別技術,廣泛地應用于網絡的融合中,被稱為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后世界信息產業發展的第三次浪潮。
物聯網與移動互聯網融合發展,通過在移動終端上集成傳感器、新型人機交互等技術來支撐融合類應用。新型智能終端包括集成傳感器和人機交互技術的智能手機或者平板電腦,以智能眼鏡、智能手表等為代表的可穿戴設備,以及以終端為中心的多屏互動、智能家居等等。“新型智能終端+視聽內容”是物聯網時代移動視聽應用的必然趨勢。
新媒體管理體系變革
社交行為在人類發展歷史中已占據相當長的篇幅,互聯網社交網絡服務(SNS)的發展也有一二十年的時間。移動社交網絡更像是社交網絡服務與移動終端特性的自然結合。用戶只是將進行網絡社交活動的媒介從傳統PC網頁轉移到移動App上。
隨著互聯網站移動化的深入,基于視聽服務的移動社交應用開始出現,并且迅速趨于主流。以騰訊公司于2013年9月底推出的移動終端App微視為例,微視的定位是基于開放關系鏈的8秒短視頻分享社區,用戶通過QQ號、騰訊微博以及騰訊郵箱賬號登錄,可以將拍攝的短視頻同步分享到微信好友、朋友圈、騰訊微博。在國外,視聽類移動社交應用早已普及,像美國的Vine、日本的Snap Movie都是類似的應用。可以想見,隨著4G的來臨, 8秒短視頻或者比8秒更長的視頻將會在社交應用得以普及。
移動社交化的視聽應用方式迅速趨于主流源于移動終端的便攜特性。一旦“移動+社交”在技術層面和業務層面得以實現,便會引爆應用潮流。目前流行的新名詞——數字雜食者(digital omnivores)是指同時擁有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用戶,利用這三種移動終端來進行上網交流的群體。2012年6月,美國44%的平板電腦用戶和38%的智能手機用戶在看電視的同時使用社交媒體。與此同時,社交網絡正經歷一個由娛樂化向工具化的過渡。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這樣一個趨勢,從而著手利用社交網絡和社區的作用帶來業務的增長。
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的發展將引領政府視聽新媒體管理體系的變革。2012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網絡劇、微電影等網絡視聽節目管理的通知》,首次探索視聽網站對網絡局、微電影進行“自審”,松了綁、立了規,邁出了視聽新媒體管理體制改革的第一步。尊重新媒體的價值觀和傳播機理,循序漸進地進行視聽新媒體管理體制改革是未來政府管理的趨勢。
一是政府管理機構需要不斷創新管理手段以適應快速發展的移動互聯網視聽業務。例如,面對大量出現的融合性業務,需要跟蹤業務變化、適時調整管理方式、拓展新的管理職能。
二是視聽新媒體管理與傳統媒體管理逐漸從早期的分業管理、對稱管理走向融合管理。在全國范圍,視聽新媒體多元融合進入深化階段,視聽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融合加速,臺網資源深度整合,因此視聽新媒體管理與傳統媒體的融合管理將成為必然。
創新與融合是移動視聽未來發展的核心關鍵詞,亦是政府管理體制機制改革的主流方式。所謂融合從業務角度是為了使用戶獲得無縫對接的視聽體驗,而從管理角度而言則是以更科學、合理、有效的手段,更好地促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endprint
以優酷土豆為例,2012年優酷土豆合并,兩家搜索平臺進一步打通,其搜索引擎“搜庫”目前可以挖掘和推算出四個多億的視頻用戶瀏覽行為數據,包括對視頻的搜索、觀看、尋找、互動等等。通過對這些數據的研究和分析,能夠對不同地域、不同用戶、不同的行為有精準把握,推出更好地提升用戶體驗的應用服務。
物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顧名思義,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是互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絡;其用戶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和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物聯網通過智能感知與智能識別技術,廣泛地應用于網絡的融合中,被稱為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后世界信息產業發展的第三次浪潮。
物聯網與移動互聯網融合發展,通過在移動終端上集成傳感器、新型人機交互等技術來支撐融合類應用。新型智能終端包括集成傳感器和人機交互技術的智能手機或者平板電腦,以智能眼鏡、智能手表等為代表的可穿戴設備,以及以終端為中心的多屏互動、智能家居等等。“新型智能終端+視聽內容”是物聯網時代移動視聽應用的必然趨勢。
新媒體管理體系變革
社交行為在人類發展歷史中已占據相當長的篇幅,互聯網社交網絡服務(SNS)的發展也有一二十年的時間。移動社交網絡更像是社交網絡服務與移動終端特性的自然結合。用戶只是將進行網絡社交活動的媒介從傳統PC網頁轉移到移動App上。
隨著互聯網站移動化的深入,基于視聽服務的移動社交應用開始出現,并且迅速趨于主流。以騰訊公司于2013年9月底推出的移動終端App微視為例,微視的定位是基于開放關系鏈的8秒短視頻分享社區,用戶通過QQ號、騰訊微博以及騰訊郵箱賬號登錄,可以將拍攝的短視頻同步分享到微信好友、朋友圈、騰訊微博。在國外,視聽類移動社交應用早已普及,像美國的Vine、日本的Snap Movie都是類似的應用。可以想見,隨著4G的來臨, 8秒短視頻或者比8秒更長的視頻將會在社交應用得以普及。
移動社交化的視聽應用方式迅速趨于主流源于移動終端的便攜特性。一旦“移動+社交”在技術層面和業務層面得以實現,便會引爆應用潮流。目前流行的新名詞——數字雜食者(digital omnivores)是指同時擁有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用戶,利用這三種移動終端來進行上網交流的群體。2012年6月,美國44%的平板電腦用戶和38%的智能手機用戶在看電視的同時使用社交媒體。與此同時,社交網絡正經歷一個由娛樂化向工具化的過渡。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這樣一個趨勢,從而著手利用社交網絡和社區的作用帶來業務的增長。
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的發展將引領政府視聽新媒體管理體系的變革。2012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網絡劇、微電影等網絡視聽節目管理的通知》,首次探索視聽網站對網絡局、微電影進行“自審”,松了綁、立了規,邁出了視聽新媒體管理體制改革的第一步。尊重新媒體的價值觀和傳播機理,循序漸進地進行視聽新媒體管理體制改革是未來政府管理的趨勢。
一是政府管理機構需要不斷創新管理手段以適應快速發展的移動互聯網視聽業務。例如,面對大量出現的融合性業務,需要跟蹤業務變化、適時調整管理方式、拓展新的管理職能。
二是視聽新媒體管理與傳統媒體管理逐漸從早期的分業管理、對稱管理走向融合管理。在全國范圍,視聽新媒體多元融合進入深化階段,視聽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融合加速,臺網資源深度整合,因此視聽新媒體管理與傳統媒體的融合管理將成為必然。
創新與融合是移動視聽未來發展的核心關鍵詞,亦是政府管理體制機制改革的主流方式。所謂融合從業務角度是為了使用戶獲得無縫對接的視聽體驗,而從管理角度而言則是以更科學、合理、有效的手段,更好地促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