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浩: “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我們傳媒行業,甚至是全社會各行各業,都走上了被互聯網裹挾的轉型之路,就如同每個行業和企業的來路不夠平坦一樣,未來的轉型之路注定將更加崎嶇。不管你選擇‘晴隆的24道彎、‘黃山的鯽魚背,還是‘華山的長空棧道,轉型已然是無可回避的選擇。未來,翻車、爆胎,甚至懸崖墜落,都有可能。”
評論:浙報集團社長高海浩在暨南大學做交流時對于媒體轉型發表如上見解。
Vivian Schiller:“推特沒有專業的記者和編輯,因而永遠不會成為具有‘把關人功能的專業新聞媒體。它應當發揮的是平臺功能,幫助專業記者和普通網民找到他們想要的信息,并且進行眾包型的‘糾錯和‘核查。”
評論:推特公司從NBC挖來的新聞總監Vivian Schiller上任三個月后接受專訪稱,推特應該發揮平臺功能。
史安斌:“一年一度的‘兩會也是中國的‘新聞發布季,每天有密集的新聞發布會,今年還增加了‘兩會代表與網民互動的網上發布會,各路記者使出渾身解數爭搶領導、名人,說到底還是因為新聞發布沒有成為常態化的機制。許多職能部門連‘主管領導至少半年、新聞發言人至少一季度開一次新聞發布會都做不到,遑論雙微發布。”
評論: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教授史安斌表示,現在職能部門的新聞發布缺少常態化機制。
何鎮飚:“在馬航失聯事件之前,新聞的真實性是以結論形式呈現在公眾面前的;而在馬航失聯事件之后,新聞的真實性是以過程形式呈現的,這是一個不斷發現、甄別、剔除、確認的過程。真實性不僅是媒體的專職責任,也成為了公眾參與和體驗。這一切都是因為社交媒體的多信息源和高傳播速度,主流媒體依然保持權威性。”
評論: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教授何鎮飚就馬航失聯事件中新聞真實性在呈現方式上的變化發表如上看法。
孫志剛:“經濟學里有兩個相對的概念,存量與流量 (Stock and flow)。存量指的是某個時點上所有的數值;流量指的是在某個時期內兩個時點之間發生的數值變化。如果我們用流量來比喻網絡流量的變化,那么,存量猶如具有持續性的(好的)媒體內容。無論何時何地,媒體需要有存量;在存量與流量之間,媒體需要平衡。”
評論:美國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高級社會研究中心主任孫志剛提醒媒體,無論何時都要重視高質量的內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