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子玲


PX俗稱對二甲苯,低毒,是苯的衍生物,也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這是化學詞條中對PX最常見的介紹。清華大學化工系的學子對PX的化學特性應該最為熟悉也最為敏感,在最近維基百科的“詞條保衛戰”中,PX的“低毒性”就是因為他們的晝夜堅守才得到捍衛。但是,對大部分公眾來說,除了PX的英文縮寫和一些或多或少由主觀情緒牽引著的初淺認識之外,對它的了解似乎并不算多。即使近年來,因為PX項目引發了多次抗議風波,但在喧囂的爭論之外,我們對PX的了解并未因抗議和爭論而進一步加深。在觀點博弈的過程中,通往共識達成協議的道路注定是艱難的,但在通往科學的道路上,我們至少期待對它能有更多的理解。
PX“黃金產業鏈”
1985年,中國引進的第一套PX裝置在上海正式投入生產,距今已有29年歷史。財新網整理統計的數字顯示,截至2009年底,中國大陸范圍內共有13家PX生產企業、16套生產裝置,分布范圍從沿海的上海、大連、青島,沿江的南京、洛陽,一直延伸至內陸的烏魯木齊。在中國,PX產能主要集中在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三大國有企業,產能占到全國的七成。
作為石油化工的中間產品,它的下游主要用于生產PTA及PET,是制取聚酯纖維(滌綸)的主要原料,這也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最熟悉的應用。據了解,目前我國合成纖維已占紡織纖維產量的70%,其中用PX生產的滌綸纖維又占合成纖維總量的80%以上,也就是說,我們身上正穿著的衣服很可能就是用PX原料制成的。
除了廣泛應用于紡織面料和服裝生產中,PX原料在生產薄膜瓶片、樹脂、涂料、染料,生產香料、醫藥、殺蟲劑、油墨、黏合劑等領域也有廣泛應用。中國石油與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李潤生曾說:“石化產業從煉油到PX,以及隨后的聚酯、抽絲、紡織、印染、服裝,每個環節幾乎都是一個龐大的產業群,不僅能帶動就業,還有大量的社會財富被創造出來。”的確如此,PX下游生產加工的產業鏈條長,附加值高,也被譽為“黃金產業鏈”,它的背后是一個世界性的龐大產業。
去國外建PX工廠
據統計,目前全世界PX的總產能約為3900萬—4000萬噸,亞洲大約占2800萬—3000萬噸,由于需求旺盛,全世界有3/4的PX產能集中在亞洲。但是作為紡織生產、消費和出口的大國,我國PX自給率其實并不高,并存在較大的市場缺口。2010年時,國內市場的PX消費量已經超過900萬噸,但根據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提供的數據,十年間,國內的PX自給率卻從2000年的88%降至2012年的53%。李潤生去年在接受《人民日報》采訪時曾預估,根據國內在建、擬建計劃,2015年中國PX需求量將達2200萬噸左右。中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發布的報告則預計,2014年我國PX供應缺口將擴大至930萬-950萬噸。
早在上世紀50年代,美國、英國、日本就先后展開了對PX技術的研究,在中石化研發出世界上第三套芳烴成套技術之前,PX的核心工藝技術一直被美國環球油品公司(UOP)、法國石油研究院(IFP)等國外大公司壟斷。中國PX產業起步較晚,在國內的產能提升又受到局限,因此,中國大陸的PX市場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韓國、日本、新加坡和臺灣地區的進口供給。有人曾提出:既然多國出口PX,我們能否不發展PX,依靠進口解決問題?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總工程師李君發在接受《人民日報》的采訪時對此曾回應說,PX價格上升對我國生產企業有重要影響。“最大的問題是,對于國際市場的PX價格,不生產就沒話語權,價格大起大落,會嚴重影響整個產業鏈的發展。”
近年由于供求關系的變化,PX的價格已從2009年8500元/噸上漲到11500元/噸左右,較大的利潤空間引起了周邊國家對PX項目建設和擴容的興趣,也刺激國內企業去海外建設PX項目。去年4月9日,一家中國民營企業宣布,其在文萊的一個150萬噸PX項目獲得文萊政府批準,這是迄今為止中國民營石化公司在海外的最大投資項目。
安全隱患的虛與實
在國內,目前對PX項目擔憂較多的地方普遍集中在項目落地后的安全隱患和一旦發生泄露所產生的污染問題。
易燃的化學特性,決定了PX生產裝置可能引發的最嚴重的安全事故就是著火爆炸,不過,爆炸也基于兩個前提,一是PX泄露導致氣體擴散,并和空氣充分混合;二是遇到明火。中國工程院院士曹湘洪早前在接受媒體專訪中表示,中國自引進PX裝置以來,從未發生過重大安全事故。曹院長以在石油行業十幾年的專業經驗解釋,一般來講,在石油化工生產裝置中是絕對禁止明火的。一旦發生物料泄漏,也會有嚴格控制措施。即使是從世界范圍來看,PX項目也沒有發生過安全事故的先例。去年7月,福建漳州古雷石化廠區曾發生過一起PX項目爆炸事件,但事后,也被證實是由于高壓加氫裝置管線彎頭的質量問題引起的,而非PX項目本身的質量或泄露所致。
有人擔憂,PX生產過程中產生的苯、甲苯、二甲苯等一旦泄露,將會對大氣、土壤和水流造成污染,造成苯中毒,而苯中毒可能會帶來致癌、致殘等后果。廈門大學環境科學研究中心的教授袁東星曾對PX項目可能產生的危害性進行過求證,據他當時的初步估算,加上翔鷺石化在廈門已經投產的PTA(苯二甲酸)項目,廈門的PX項目投入生產后,每年將有大約600噸的化學物質不可避免地泄漏到大氣中。而有化學領域的專業人士認為,化學物低劑量的長期暴露是相當危險的,但目前很少有專家或者機構對這種長時間跨度下化學物的影響及危害進行過全面深入的研究。
有專家表示,中國PX項目的安全生產技術早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在正常的操作下,PX在密閉的空間里儲存、運輸是安全的,但是緊接著,另一種聲音就出來了,除了技術性的問題,還有一些非技術層面上的問題需要考慮,比如風險防范機制的完善,比如對重化工業企業的管理方式。法律學者姚遙提出的觀點值得深思,他認為,了解PX并不等于了解PX項目,PX的低毒性也不代表著PX項目低污染,有些生產企業一降低治污成本,就可能立馬變成污染大戶,因此,最需要的是一份專業、客觀、全面的環評報告。
PX工廠該離居民區多遠
PX項目的選址問題也是公眾關心的重要問題,但從世界范圍來看,擔憂的聲音似乎都沒有中國來得“猛烈”。在國際上,并沒有關于PX項目需要距離居民區100公里的慣例。不過,韓國SK蔚山工業園區的宣傳人尹盛昱介紹,出于節約成本、保護環境的考慮,世界各國PX項目的建設往往秉承著“三近原則”:離煉油企業近,離下游PTA工廠近,離大江大海近。而滿足這些條件的地區,往往又人口稠密,環境優美。
蔚山是韓國最大的化工基地,有“工業首都”之稱,這里除了有SK集團的大型化工區,還有S-oil的大型化工廠。這樣一個以石油化工企業為主的城市,不僅擁有亞太地區能源效率第一等級的煉油廠,還有SK集團耗資1020億韓元(約合9億元人民幣),歷經十年時間興建的蔚山大公園。在園區中,PX廠區與居民區的距離僅僅400米左右,而更大的二期PX工廠與居民區的距離也只有4公里。
再看其他國家PX項目的選址距離時,這個問題也顯得輕松很多。號稱全球最大的PX工廠,距離新加坡主城區5公里;美國休斯頓PX工廠距城區1.2公里;新加坡裕廊島埃克森美孚煉廠PX工廠距居民區0.9公里;日本橫濱NPRC煉廠PX生產基地與居民區僅隔一條高速公路;德國路德維西港巴斯夫石化基地與曼海姆市隔著一條萊茵河。
在國內,對PX項目與居民區的距離選擇則相對更加保守和謹慎。上海金山石化PX工廠距居民區最近距離約1公里;天津石化PX工廠距大港區中心5公里;曾頗受爭議的廈門PX項目也因為公眾“毗距廈門市中心不足10公里”的擔憂,而遷往了漳州市漳浦縣的古雷半島。一個合適的選址固然重要,不過也需要反思和警惕,我們對合適選址的爭論,有時是否掩蓋了其他的聲音,比如對PX項目本身的質量、企業生產是否符合環保標準和相關部門的安全監管的討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