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娥媚
今天我回憶起這幾年的教學生活,會覺得有幾許歡笑,也有幾多哀愁。當我審察過去的時候,我才發現有些事情對于教師一生的成長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一、正視困惑,藐視困難,促進成長。
記得在工作之初,有位前輩跟我說過,教師工作兩三年之后就會到一個困惑期。這時我們會覺得工作非常枯燥無味,甚至會覺得自己做什么事情都不會成功。如果能順利地度過這個時期,那我們在工作上會有很大進展與突破。當時我是一笑置之的,而現在真到了這個時候,我才覺出當時前輩說這話時所傾注的真誠。
當我來到一個新的環境的時候,首先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怎樣盡快適應環境、盡快地融入到新環境中來。要熟悉學校的環境比較容易,上兩天班,就能解決問題。了解學校各種設施的位置和使用情況等;了解學校的作息時間安排、各項教育教學的制度和規定等。我們只有對學校的環境有一個詳細的了解,才能盡快地融入到這個環境里面來。
然而最關鍵、也是最困難的問題是:怎樣盡快實現我們角色和身份的轉變?開始我沒有找到好的方法,覺得自己好歹也是一個正規院校的師范畢業生,運用在學校里學到的理論和方法應該能夠輕松駕馭個人教學和班級管理。可是很快就暴露了不少問題,與學生關系過于親密,課堂氣氛活而不實。后來一個比我年長一點的師姐建議我多向老教師虛心地學習。
二、勤于思考,善于比較,快速成長。
聽老教師的課,在課堂上看老教師是怎么樣上課的,在課下看看老教師的教案,問問人家是怎么備課的,平時上課應該注意些什么。我覺得這樣能讓我們少走很多彎路,能讓我們盡快地適應學校的教學工作。聽過其他老師的課之后,你就會發現你自己上課更容易上手了。別人課堂好的地方你會去效仿、去借鑒,別人不好的地方你會有意識地在自己的課堂上去避免,從而使你的課堂減少了失誤,增加了亮點。
我把所聽的課與我自己上的課作比較,然后我完全按照他的教學方法教,但是結果卻遠不一樣。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到底良好的教學效果取決于什么呢?我去仔細地問問學生,我會明白原因是多方面的,這跟學生現時段的知識結構、學生家庭生活的情況、學生的智力因素等都是息息相關的。只有知道了這些,我才能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在課堂上設置問題或者用一些小的練習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樣才會事半功倍。
三、以學促教,教學相長,共同成長。
我發現就我所教的語文學科而言,有時候學生有敏捷的思維,卻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語文新課程教學標準十分重視學生的朗讀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應該是針對上面的問題提出來的。辦過私塾的宋代大理學家朱熹說過:“非高聲朗誦則不能得其雄偉之概,非密詠恬吟則不能探其深遠之韻。”我以為,語文教學中的讀應該是:讀書使人如見其人,讀聲使人如聞其聲,讀景使人如臨其景,讀事使人感到歷歷在目。
當學生在以沉穩的感情,平和的心態去朗讀課文時,學生會把自己融入到課文中去,能于密詠中探課文深遠之韻。朗讀教學真正做到這一步時,學生的朗讀能力就毋庸懷疑了。當學生的朗讀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都上了一個臺階的時候,學生就不會僅有敏捷的思維了,還會有流暢的表達。
四、拓展閱讀,強化思維,茁壯成長。
一個學生要學好語文,光有敏捷的思維,流暢的表達還不行,還得有深刻的理解力。記得我幾年前在一篇文章中看過這樣一段表達:至今我不記得小學的語文老師給我們講過些什么課文,只知道當時最大的收獲就是我們在課堂上看了很多的課外書,那些書直到今天仍然對我有著極大的影響。
這可能對每一位語文老師來說都是一種悲哀,但從中我們也能得到許多啟示,課外閱讀對于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有著很重要的作用。而現在很多時候,我們已經因為對分數的過分追求而無形中剝奪了學生課外閱讀的權利。我深深感到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只是在學習期間掌握了有限的一點課本知識,而對學生一生都有著很重要意義的知識技能學生卻是極其貧乏。我們應該把讀書的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也能感受泱泱大國的優秀歷史文化帶給他們的巨大沖擊。
五、學作好文,爭做好人,健康成長。
從我自己的教學經驗來看,教師在教學中往往會忽略作文教學。而作文的表達恰恰是學生語文學習成果的重要呈現。所以作文教學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作文教學的重點并不是講授作文的寫法,而是引導學生體驗生活。
初中學生雖然已經有了小學作文教學的基礎,雖然他們也已經從道理上知道觀察生活的重要性,但他們仍然對很多的生活現象和自己的生活經歷熟視無睹。他們在作文中對人的描述仍然局限于從五官到衣著,從雙眼皮大眼睛寫到高鼻子再寫到小嘴,從淺顏色的上裝寫到深顏色的褲子,服裝光新整潔,這樣的描述對于任何一個人都是使適用的。他們沒有注意到生活中有些人是單眼皮小眼睛,;他們也沒有注意到有些人是塌鼻梁;他們更沒有注意到有些人是闊嘴,甚至齙牙豁嘴。他們也不知道根據各人的經濟條件、衣著品位,來判斷一個人的生活品質。
但是在作文教學中,在課堂上不可能引領學生去經歷千山萬水,教者就可以讓學生充分回憶自己以往的經歷,閉上眼睛也能夠“看見”一棵小草在成長,一群孩子在玩耍,一片如詩如畫的美景等等。這樣學生的作文水平會得到大幅度提高。教師真正的成長,不僅在于教學水平的提高,而且更主要的是與學生之間毫無阻礙地溝通。
一個優秀的老師應該懂得如何保護童心;如何讓學生繼承優良的文化傳統;如何讓學生明確成功的意義,并為之而奮斗;如何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品質,具備人格魅力。
現在我想引用魯迅先生的一句話: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教師成長的道路也不會是一片坦途的,總有磕磕絆絆,但你只要眼看前方,堅定不移地走下去,你會發現其實路一直就在你的腳下。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下原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