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星,陳光清,李文強,楊春霞,李 麗,何 銳
(元江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云南 元江 653300)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是云南省玉溪市的1個山區農業縣,元江縣疾控中心2002年實施現代結核病控制策略以來,至今已治愈上千例結核病患者,其中多數患者在短程化療結束后不停藥,而是延長治療時間,為了解延長治療的主要原因,為將來確定治療時間提供參考,筆者觀察2005-2012年治愈的719例初治涂陽肺結核患者的X線胸片,了解病灶的治療改變對停藥時間的影響。
數據來源于2005-2012年在元江縣治愈的初治涂陽肺結核患者的病案資料,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文化程度、服藥時間、短程化療方案、X線胸片(包括CT、DR等)、停藥時間等基本信息。患者的人口學資料來源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V 2.0軟件的元江縣Excel數據庫。
從2005-2012年治愈的初治涂陽肺結核患者中篩檢出初治719例,觀察他們的X光片,X光片的特點是:胸片質量要求達到一級片,必須是繼發型肺結核。患者符合以下條件:采用初治短程化療方案:2H3R3Z3E3/4H3R3、規律服藥、按時攝片查痰等。
患者治療期間每3個月攝胸片1張,與上一張胸片作比較,按醫生的主觀印象來判斷病灶的影像學改變,病灶按面積或(和)密度大小變化分6個影像學表現(X線胸片報告單的報告意見)[1]:病灶吸收完畢,病灶無變化,病灶少量吸收,病灶明顯吸收,病灶少量增多,病灶明顯增多。
初治患者治療5、6月末連續2個月痰檢陰性,在完成短程化療后,影像學意見為病灶吸收完畢、病灶無變化、病灶少量吸收;即病灶穩定時停用抗結核病藥物。
采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描述偏態分布的資料不能直接計算均數和幾何均數,可以計算中位數和百分位數[2],病灶穩定停藥時間和痰菌陰轉時間用中位數M計算(式中 M代表中位數,P50分位數也就是中位數,f50為P50所在組段的頻數,i為P50所在組段的組距,L為P50所在組段的下限,∑fl為小于L各組段的累計頻數),分析胸片病灶穩定時間、停藥時間、痰菌陰轉時間的關系。
為確保數據質量,提高結論的可信度,首先統一攝片查痰時間、停藥標準、影像學意見。因不同個人胸片診斷結果不一[3],當對病灶的影像學意見有爭議時,由 3名醫生閱片判斷,按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裁定病灶的改變。
2005-2012年收集的719例初治涂陽肺結核患者,其中男性504例(占70%),女性215例(占30%),男女比例2.3 :1;患者中≤20歲的43例(占6%),21~40歲的300例(占41%),41~60歲的475例(占44%),≥61歲的57例(占8%);患者中農民532例(占74%);患者中少數民族(哈尼族、彝族、傣族、其他少數民族)590例(占82%);患者中小學及小學以下352例(占49%),初中文化215例(占30%),高中文化131例(占18%),專科及專科以上文化21例(占3%)。
719例初治涂陽患者,治療到第 3個月時病灶明顯吸收的人數占總人數的611人(占85%),具體數據見表1。

表1 2005-2012年初719例治涂陽患者不同治療時間胸片病灶變化人數分布
治療到第6個月因短程化療結束并病灶穩定而停藥194例,停藥率26.99%,余下的525例患者因X線胸片病灶不穩定而延長繼續期自費治療,延長治療率達73.02%,治療到第18個月時累計停藥704例,累計停藥率97.91%,各月的具體情況見表2。初治患者的病灶穩定停藥時間的資料用頻數表表示,見表3。

表2 2005-2012年初治719例病人的胸片病灶穩定與停藥人數

表3 初治涂陽患者停藥時間的頻數表
患者治滿療程痰檢必須≥4次,治療到第2個月時查痰719例,其中痰菌陰轉664例,2月末轉陰率92.35%,治療到第 5個月時痰菌陰轉 717例,5月末轉陰率99.72%,治療到第6個月時痰菌陰轉719例,6月末轉陰率100%,痰菌陰轉時間的資料用頻數表表示,見表4。

表4 初治涂陽患者痰菌陰轉時間的頻數表
第3個月是病灶明顯吸收的高峰,病灶明顯吸收的人數,呈現由多到少逐漸減少的過程;第9個月是病灶少量吸收的高峰,病灶少量吸收的人數,呈現中間高兩端低的過程,見表1。根據肺結核的演變過程使得其影像學表現也是多樣的、長時間的[4]。719例初治患者的X線胸片病灶穩定時間的中位數是11.09個月,說明元江縣的初治涂陽患者,其病灶吸收好轉至穩定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根據短程化學療法研究進展,強調細菌學檢驗在肺結核病診斷和化療效果考核中的作用[5],按照《中國結核病防治規劃實施工作指南(2008年版)》的標準,初治涂陽患者在療程結束時連續二個月痰檢陰性,可以判斷為治愈,應該停藥。如果按痰菌陰轉的停藥標準,719例初治患者在短程化療期間痰菌陰轉的中位數是 4.37個月,5月末痰菌陰轉率99.72%,6月末痰菌陰轉率100%,完成短程化療時停藥率應該是100%。
據新的醫學觀察,在短程化療結束后,X線胸片病灶在治療后經過18個月觀察約有1/3病例表現為繼續吸收,1/2病例的殘留空洞繼續縮小和自行閉合,說明 X線胸片病灶修復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停止治療時間應以痰菌為主,X線胸片為輔[6]。但元江縣實際按X線胸片病灶穩定的停藥標準,719例患者在完成短程化療后停藥194例,525例因病灶不穩定而延長治療,延長治療率73.02%(525/719),少數患者甚至延長治療時間達24個月。用不同的停藥標準就會有不同的停藥時間,痰菌陰轉時間顯然很短,病灶穩定時間顯然很長,用病灶穩定的中位數減去痰菌陰轉的中位數,(11.09-4.37=6.72個月),說明病灶穩定的時間比痰菌陰轉的時間延長 6.72個月,按X線胸片的停藥標準,顯然要延長患者的治療時間。
國家調查發現各省的患者均存在延長治療的情況,一般延長治療2~3個月,延長的原因是:(1)醫生根據胸部X線片的恢復情況,建議患者服藥至病灶穩定;(2)患者怕復發自己覺得需要延長治療[7]。元江縣延長治療的原因可能是多種多樣的,但主要原因還是受胸片病灶治療至穩定的影響,因為在排除復治、耐藥、毒副反應、合并癥、少數民族多(占82%)、農民多(占74%)、病人生活貧困、文化程度低(小學以下占(49%)、男性比例高(占 70%)且不良嗜好多等因素的干擾外,元江縣的初治涂陽患者的治療時間還是明顯延長。所以,元江縣按胸片病灶穩定的停藥標準,是延長涂陽肺結核治療的主要原因。
現代結核病控制策略推行的短程督導化療方案,初治肺結核患者治療需要6個月[8],醫生按X線胸片病灶穩定的標準進行停藥,導致元江縣的初治患者延長治療的人數多、時間長,不排除有過治現象的存在。根據衛辦醫政發(2013)37號《關于進一步開展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的通知》的要求,結核病人長時間延長治療的行為,可能同抗生素使用原則相悖。老分類法的慨念早已被老輩醫務工作者理解和接受[9],要把停藥時間定為痰檢陰轉的觀點,需要醫生參考執行痰菌陰轉的停藥標準,同時也建議患者的配合,這樣才能縮短初治涂陽肺結核患者的治療時間,避免過治現象的發生,減少不合理使用結核病抗生素。
[1]白人駒,鄭可國,等.醫學影像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
[2]蔣知儉.統計分析在醫學課題中的應用[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3]黎惠如,劉 文.多層螺旋CT對DR胸片顯示孤立病灶陰性肺結核的診斷價值[J].中國防癆雜志,2011,33(8):505-509.
[4]馬 艷,成詩明,周 林,等.初治涂陰肺結核胸片復讀結果與診斷質量多因素分析[J].中國防癆雜志,2011,33(11):707-711.
[5]宋文虎,肖成志,宋禮章,等.結核病學進展[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5.
[6]屠德華.細菌學檢驗在肺結核病診斷和化療效果考核中的作用[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7,30(4):317-318.
[7]張 本,王黎霞.劃時代的創舉-世界銀行貸款/英國贈款中國結核病控制項目成就與經驗[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0.
[8]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衛生部醫政司,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結核病防治規劃實施工作指南(2008年版)[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8.
[9]張廣宇.我對新結核病分類的看法[J].中華結核病和呼吸雜志,2007,30(4):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