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燕,張愛蓮,崔 婧
(山西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1)
職業傷害(occupational injury)是指勞動者在從事勞動過程中以及在其所處的環境中遭受到的事故和職業病傷害[1]。醫務人員常暴露于各種職業危害因素中,身處于高強度、高風險、高應急的工作狀態下[2],是職業傷害的高危人群。預防和控制醫務人員職業傷害是當今應優先考慮的公共問題之一。減少醫務人員職業傷害,促進醫務人員職業健康成為目前醫院必須面對并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3]。本文就山西省三級甲等醫院醫務人員的職業傷害現狀進行調查,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引起醫務人員職業傷害的影響因素,為預防和控制職業傷害的發生提供參考依據。
山西省7所三甲醫院共700名醫務人員。
1.2.1 抽樣方法
采用方便抽樣的方法,在山西省7所三甲醫院抽取醫務人員700人作為調查對象,包括醫療、護理、衛生技術人員、藥劑人員等。
1.2.2 問卷設計
問卷在參考蔡文智、鄧凌[2、3]設計的《醫務人員職業傷害調查表》基礎上,結合本次研究的目的,做了適當的修改和完善。調查內容包括被調查者的基本人口學社會特征、行為生活方式、所接觸的職業危害因素及職業傷害等。問卷由被調查者獨立匿名填寫,當場收回。
1.2.3 統計分析
對所收回的問卷資料進行完整性、邏輯性和一致性的審核后,用Excel建立數據庫,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單因素分析。
本次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700份,回收70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問卷684份,有效率為97.7%。被調查的684名醫務人員中,男性246名,女性438名;年齡范圍18~62歲,平均(34.9±8.5)歲。684名調查對象的一般情況詳見表1。
醫務人員工作相關性損傷狀況排名前五位的是:針刺傷(57.02%)、皮膚皸裂(39.04%)、口腔潰瘍(38.60%)、切割傷(37.72%)、扭傷(36.11%),詳見表2。
由于文章篇幅有限,僅對排名第一位的損傷狀況進行相關危險因素分析。將所有可能影響因素分別與“是否發生針刺傷”進行單因素分析,篩選出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P<0.05)19個,詳見表3。

表1 研究對象的一般情況

表2 山西省三甲醫院醫務人員工作相關性損傷狀況

表3 針刺傷單因素分析結果
通過對山西省三甲醫院的醫務人員進行現場調查,發現存在于醫務人員中的職業傷害問題比較常見。職業傷害給醫務人員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視,各有關部門應引起高度重視,積極采取綜合防護措施,以提高醫務人員的身心健康水平[4]。
山西省三甲醫院醫務人員工作相關性損傷排名前三位的為:針刺傷(57.02%)、皮膚皸裂(39.04%)、口腔潰瘍(38.60%)。針刺傷的發生率為 57.02%,這與喻曉東[5]等的研究結果相似。
針刺傷的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醫院是否組織定期的職業防護培訓、使用刀剪等銳器、接觸病人血液/體液這3個因素與醫務人員是否發生針刺傷具有相關性。結合文獻和實際情況進行綜合考慮分析,可能結果如下:①對醫務人員組織定期的職業防護培訓,有助于提高他們的操作技能,減少工作誤差,從而可以有效地避免針刺傷的發生。②醫務人員尤其是護理人員是針刺傷及其他相關銳器傷的高危人群,手術縫合、輸液或采血時拔針、使用刀剪等器具是造成針刺傷的危險因素。③在日常工作中,醫務人員需要頻繁接觸病人血液、體液等污染物,這也是他們發生針刺傷的危險因素。
[1]馬長永,郭照江,黃 建.論職業傷害與勞動者生命健康權益的維護[J].中國醫學倫理學,2006,19(6):62-64.
[2]鄧 凌.醫務人員職業傷害流行病學特征調查研究[D].廣州:南方醫科大學,2009.
[3]蔡文智.醫務人員職業傷害現狀調查及相關影響因素分析研究[D].西安: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2009.
[4]戴青梅,王志萍,李法云,等.濰坊市醫護人員職業損傷流行病學調查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2,18(7):416-418.
[5]喻曉東,秦其榮,葉冬青.當涂縣醫務人員艾滋病職業暴露知識與針刺傷狀況調查[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1,10(10):853-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