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張玉芹

圖.供電技術人員到茶葉加工點幫忙解決用電問題。甘仁偉/攝
為推動地方加大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力度,早日實現藍天白云夢想,5月16日,財政部下撥專項資金80億元,支持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珠三角地區開展大氣污染防治。
越來越嚴重的空氣污染問題,已引起全社會對環境保護的高度關注以及對能源發展方式的深刻反思。創新能源消費模式,提高能源綠色、低碳、智能發展水平,走清潔、高效、安全、可持續的能源發展之路勢在必行。
作為重要的能源供應企業和責任央企,在構建能源消費新模式、推進節能減排、破解霧霾難題方面,國家電網公司給出了自己的答案:電能替代。
去年8月15日,國家電網公司在經營區域內全面啟動電能替代工作,面向終端能源消費市場,倡導“以電代煤,以電代油,電從遠方來、來的是清潔電”的能源消費新模式,不斷提高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與社會各界攜手共建安全發展、高效發展、清潔發展的美麗中國。
所謂電能替代,主要是指利用電力能源代替煤、油、氣等常規終端能源,通過大規模集中轉化來提高燃料使用效率、減少污染物排放,進而達到改良終端能源結構、促進環保的效果。
國家電網公司確定的“電能替代”方案概括而言就是三句話:一是“以電代煤”,主要是把工業鍋爐、居民取暖廚炊等用煤改為用電,減少東中部地區直燃煤和污染排放總量;二是“以電代油”,主要是積極推動和服務電動汽車、軌道交通發展,發展農村電力灌溉,減少石油依賴;三是“電從遠方來,來的是清潔電”,通過特高壓電網,把我國西部、北部電力大規模輸送到東中部地區,把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遠距離輸送到負荷中心,提高電力供應保障能力,減少大氣污染。
按照國家電網公司部署,電能替代工作主要在三個領域推進。一是在城市集中供暖、工商業等重點領域大力實施大型熱泵、電采暖、電鍋爐、雙蓄等以電代煤(氣)項目。在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國家環保部重點關注的污染嚴重城市優先實施一批“示范性強、經濟效益好、推廣效果佳”的電采暖替代燃煤鍋爐的示范工程。結合國家開展電力需求側管理城市綜合試點工作,重點在試點城市商業建筑集中區域推廣蓄冷(熱)項目,示范建設大型集中供冷(熱)站。
二是在交通領域積極推動和服務電動汽車、軌道交通發展。緊密跟蹤電動汽車產業及市場發展趨勢,加快充換電設施建設運營。結合電鐵和各地城市軌道建設規劃,主動做好配套供電電源和供電服務設施建設,積極推動交通領域電氣化,提升城市發展品質。
三是在居民生活領域積極推廣“家庭電氣化”。在城郊接合部、農村地區推廣“煤(氣)改電”,變燃煤取暖為電采暖,推動新建住宅推廣應用電采暖、家電設備等,倡導“零排放”家庭生活;推廣普及家電設備,促進居民生活用電增長。
電能替代戰略,統籌兼顧了各類能源以及能源發展各個環節之間的關系,對于構建以安全發展、高效發展、清潔發展為目標的現代能源保障體系至關重要。同時,該戰略的實施能促進工業、鐵路和公路交通電氣化,能夠降低能源對外依存度,顯著增強我國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在促進節能減排和保護生態環境方面,電能替代同樣可以大顯身手。
近兩年,我國長時間、大范圍的嚴重霧霾天氣頻發,環保形勢日益嚴峻。研究表明,直燃煤(油)是造成環境污染的重要因素(PM2.5中50%~60%源于燃煤,20%~30%來自燃油)。電能作為二次能源,在終端應用環節不產生污染排放,雖然火力發電在生產過程中仍需燃燒煤炭,排放污染物,但通過采取各種技術措施集中規模化處理,污染物排放強度和治理成本都大大低于傳統分散燃燒方式。同時,隨著近年來可再生能源迅速發展,清潔能源發電量占全社會發電量的比重逐年提高,進一步提高了電能清潔性。根據研究,中國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的比重每提高1個百分點,單位GDP能耗可下降4%。在人口聚集的城市實施電能替代,提高能源消費終端的電氣化水平,實現能源消費從低效高碳到高效低碳的轉變,可以有效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緩解霧霾困擾。
國務院出臺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出,到2017年全國PM10濃度普降10%,明確要求全面整治燃煤小鍋爐,加快推進集中供熱、“煤改電”工程建設。與之相對應,國家電網公司大力宣傳、倡導電能替代能源消費理念,在城市集中供暖、工商業等重點領域大力實施大型以電代煤(氣)項目,在城市交通領域推廣以電代油項目,推動電動汽車和軌道交通發展,在居民生活領域推廣家庭電氣化,力爭到2015年累計實現替代電量1000億千瓦時;隨著支持政策逐步到位,到2020年,累計替代電量達到10000億千瓦時,將顯著減少直燃煤,降低二氧化硫、重金屬、灰渣排放,綜合防治大氣、土壤和水污染,最終實現城市霧霾明顯改善,能源開發和利用效率顯著提升。
實施電能替代,實現電力能源替代煤、油、氣等常規終端能源,可以通過大規模集中轉化來提高燃料的使用效率、減少污染物排放,進而達到改良終端能源結構,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效果。有專家測算,通過全面實施電能替代,2015年、2017年、2020年我國東中部地區PM2.5排放可比2010年分別降低12%、20%、28%左右。
推進電能替代對于提高人民生活質量,也有相當大的作用。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實施電能替代,提升居民生活的電氣化水平,將從各方面滿足人們對于能源消費安全、清潔、便捷的要求,從根本上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
以農村推進電能替代為例,我國農村用電結構不合理,電能消費僅占農村能源消費的5.47%,農村如燃燒秸稈、薪柴、煤炭產生的污染物排放不僅是造成霧霾的元兇,而且也影響到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家電網公司在居民生產生活方面推廣的電能替代項目,主要包括用電采暖降溫、電氣化廚房、電熱水器等,技術上可行,潛力巨大,不但可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減少污染排放,而且可以極大地方便居民生產生活。
電能替代是關乎國家能源安全、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生態環境保護、人民群眾健康生活的系統工程。為確保取得預期效果,國家電網公司將分三個階段推進電能替代工作。2013年7~8月為前期準備階段,主要任務是開展市場調查,研究分析本地區重點用能領域電能替代形勢和環境政策,因地制宜編制各省公司電能替代具體實施方案。2013年9月~2014年年底為示范引導階段,主要任務是建立協同工作機制和技術標準規范,研究并促請政府出臺鼓勵政策,實施替代潛力大、實施效果好的示范項目,2014年底爭取累計完成400億千瓦時電能替代工作目標。2015~2020年為全面實施階段,總結示范經驗,著力解決問題,在公司經營區域更大范圍和更多領域推進電能替代,到2015年累計實現替代電量1000億千瓦時,到2020年累計實現替代電量10000億千瓦時。
全面實施電能替代,體現了國家電網公司貫徹中央精神、推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決心和一貫作風。順勢而為,乘勢而上。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電能替代這一關乎國家能源安全、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生態環境保護、人民群眾健康生活的系統工程必能取得豐碩成果,一條清潔、環保、可持續發展之路必將最終鋪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