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勇,肖宏偉
(1.中國人民大學 法學院,北京 100872;2.國家信息中心 經濟預測部,北京 100045)
生態民間借貸制度研究
周明勇1,肖宏偉2
(1.中國人民大學 法學院,北京 100872;2.國家信息中心 經濟預測部,北京 100045)
民間借貸是一種相對于官方的正規金融和銀行組織處于金融管理部門監管之外的一般是以血緣、地緣關系為基礎的非正規金融。金融資本天生的風險性、趨利性以及非規范性造成了民間借貸制度的雙刃劍性質,其一方面是正規金融的必要補充,特別是對民營經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因無合理的規制制度,一旦發生危機則可能導致區域甚至全國經濟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因此,民間借貸制度應當從引導與規制兩個方面來預防和控制風險,充分發揮其對非國有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
民間金融風險;經濟泡沫;引導和規制
我國民間借貸是在特定的血緣、人緣等傳統民間借貸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非正規金融制度,是正規金融、民間資本及中小企業三者博弈的產物。金融資本天生的風險性、趨利性以及非規范性造成了民間借貸制度的雙刃劍性質,一方面是正規金融的必要補充,特別是對民營經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因無合理的規制制度,一旦發生危機則可能導致區域甚至全國經濟的多米諾骨牌效應①在一個相互聯系的系統中,一個很小的初始能量就可能產生一連串的連鎖反應,人們把這種現象稱為“多米諾骨牌效應”或“多米諾效應”;這種多米諾骨牌效應的物理道理是:骨牌豎著時,重心較高,倒下時重心下降,倒下過程之后,將其重力勢能轉化成動能,倒在第二張牌中,動能就轉移到第二張牌上,第二張牌將第一張牌轉移來的動能和自已倒下過程中由本身具有的重力勢能轉化來的動能之和,再傳到第三張牌上……所以每張牌倒下的時候,具有的動能都比前一塊牌大,因此速度一個比一個快,也就是說,依次推倒的能量一個比一個大。,從而損害了整個社會的集體利益。因此,生態民間借貸制度創新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表1 浙江省溫州市2002-2011年經濟數據

表2 全國綜合數據,中經網統計數據
通過對表1、表2中2006-2011年的全國和溫州經濟數據分析[1],筆者認為,2009年我國資本市場的股市神話的泡沫破裂,大量的資金使房地產成為暴利行業從而又再一次吹大該產業經濟泡沫,而一旦資金鏈斷裂民間借貸危機就不可避免。
具體來說,其一,從資本的供需來看,出口型企業由于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盈利微薄,資金周轉困難;正規金融由于風險控制和其他制度原因,一些中小型民企無法獲得其解決生存問題的周轉資金時,就只能依靠通過血緣或熟人關系建立起來的民間借貸,這就導致了非正規民間資本的活躍;其二,資本的趨利性和人的投機心理,將資本引入股市或樓市,或者是以彌補投資實業的低收益性或者為了獲得高利而投機;其三,熱錢的進入通過炒作吹大了股市或樓市的泡沫;其四,在2008年股市變成“股災”后,其中大部資本或通過“炒房團”或采用其他方式進入樓市;同時,地方政府投融資項目以土地為抵押通過正規金融機構融資的土地依賴癥、土地出讓的招拍掛制度導致頻繁刷新作為房地產價格風向標的地王地價、二級市場的“炒房團”的炒作、開發商通過房地產項目的抵押融資與金融機構的合作以及剛性購房者的按揭制度、一些所謂的專家將房地產定位為支柱產業并將房地產產品定位老百姓最佳保值的投資產品等,這些因素協同作用從而進一步吹大房地產泡沫;其五,一旦緊縮銀根和樓市調控,部分小的開發商和炒房者資金鏈斷裂,泡沫局部破裂就導致特別是以非正規的民間借貸為依托的投資者產生連鎖反應,其中特別是一些民間借貸資金是通過類似傳銷的方式通過非法集資而來的資金,由于沒有合理的引導與規制,當資金需求驟增時,民間借貸利率爆漲,泡沫局部一破裂則民間借貸危機就不可避免。
因此,針對目前的民間借貸危機,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是潛在原因;民間借貸的趨利性及非規范性所導致的以“傳銷”或其他方式突破熟人、血緣等傳統信用根基而進入房地產業并吹大房地產泡沫是直接原因;我國房地產泡沫的局部破裂是危機的導火線;資本市場不發達,制度不完善,非正規金融利益沒有合理引導與規制是民間借貸危機的根本原因。
在實踐中,盡管正規金融可能通過產業政策、貨幣政策和金融業的國家監管來規制,但非正規的以血緣、地緣關系為基礎民間資本卻具有不規范、高風險并基本游離于國家監管之外的特征,最佳的方式是構建合理流向引導機制。具體來說,對我國目前民間借貸資本引導機制,首先是完善資本市場體系,開拓創新投資渠道;其次是健全支柱或創新產業的引導機制;最后是建立房地產畜牧業的“去投機性”制度,實現房地產的基礎產業性質的合理回歸。
從2008年股災可以看出,我國民間資金規模或許難以量化,并具有分散性、盲目性和投機性的特點,但由于我國資本市場不發達,沒有適合的投資方向,普通居民的投資渠道卻屈指可數,只能“哪兒熱往哪投”,因而,許多普通居民的錢就流向了高利貸或地下錢莊或其他非正規民間金融機構。2010年根據招商銀行的一項調研數據可知,我國私人可動用的投資資本總額達70萬億元[2];如此巨大的“堰塞湖”似的資金量由于信息不對稱和缺乏政府的有效監督,如果沒有合理疏導,若是被其他非法“金融傳銷”等違法犯罪行為利用而突破其非正規金融正常運行的血緣、地緣基礎,一旦非正規金融機構的資金鏈斷裂或違法犯罪行為敗露,就會出現因“信貸互?!币碌摹暗挂患?,垮一片”的可怕景象,或如浙江的溫州、紹興地區在2007年到2008年轟動全國大型民營企業連環倒閉風波等的民間借貸危機。
因此,應當健全資本市場體系,疏導民間資本“堰塞湖”。首先,積極開拓市場,開展金融創新和產品創新,不斷豐富居民投資渠道,完善資本市場制度;其次,引導民間資金進入實體經濟,支持國內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第三,通過財政資金的資源配置功能,優化產業結構,適時調整國內支柱產業和高新產業,健康引導資本流向。
正是由于正規金融的國家有效監管和民間非正規金融的難于監管性,就需要政府利用財政配置資源的功能,通過宏觀調控,產業政策適時地調整支柱產業或創新產業。因此,通過財政政策和貨幣政府,調節正規金融引導資本合理流向,來實現宏觀調控的目標。這種引導機制,一方面,為非正規金融起到了指引作用,能引導民間資本的健康流向;另一方面,由于在調控時,正規金融的政策驟變,可能導致社會經濟的動蕩,從而有損社會整體利益。非正規金融因其靈活性、投機性特征,正好起了對正規金融調控所導致資金鏈驟變的過渡補充調節作用,特別是對于民營企業發展來說,是相當有益的。
從靜態的視角看,一個國家的支柱產業或高新產業是一個國家經濟的增長點或產業結構變動的方向標;而從動態的視角看,支柱產業是變化的,原來的支柱產業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成夕陽產業,而高新產業則很可能成為新的支柱產業。市場和政府財政是兩種互補的資源配置方式,市場配置是市場以主體利益最大化為目的,利益博弈是實現個體效益最大化的過程,并通過納什均衡來實現市場對資源的配置效率,因此市場配置具有低時效性、被動性和滯后性,不能迅速地對市場的變化作出反應;政府作為宏觀調控的主體,政府財政對資源的配置則是以社會整體利益最大化為目的并兼顧私人利益,通過積極主動地干涉經濟,調整產業結構,引導社會資本的流向來實現的。因此,政府財政配置資源具有及時性、積極性的特征,能及時應對市場的變化。這就要求政府通過完善產業政策制度,通過宏觀調控,調整產業結構,建立支柱產業或高新產業的適時調整制度,從而自發地引導民間非正規金融的健康流動。
在完全市場經濟條件下,解決某些經濟部門的暴利問題,從馬克思平均利潤率理論可知,需形成平均利潤率機制,調整社會包括借貸資本等生產要素的有效配置。在平均利潤率機制下,公平競爭只能獲得平均利潤,如果沒有人為地利用資源的稀缺性和投機炒作而制造一個暴利部門的話,要想獲得超額利潤,就只有通過技術創新這一途徑。當然,本質上,資本因為其趨利性,其目標不是流向技術創新,而是流向具有投機性、短期能獲取暴利的行業和部門[3]。這種暴利行業或部門如果不是通過技術創新而產生的,而是利用資源稀缺性或利用信息不對稱而炒作產生的,那么資本的趨利性就會加大該行業或部分的泡沫成分。這種泡沫一旦破裂民間借貸危機就會產生。
目前,我國在房地產業是支柱產業及商品房是最佳的投資產品等的錯誤理念指引下,與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實際及投融資措施的制度不完善,加上投資者的炒作,一旦中央政府采用包括行政措施在內的緊縮政策,局部房地產泡沫破裂,首當其沖的就是投機性、盲目性的民間非正規金融。筆者認為,應當建立房地產“去投機性”制度而恢復其本業的基礎產業地位。其理由為:首先,房地產業是以土地這個人類賴以生存的稀缺資源的政府壟斷性行業,其只能是其他產業的基礎;從產業結構與宏觀經濟體系來看,如果基礎產業過分超前,則必然導致資源浪費。其次,房地產的過分開發,還是導致破壞生態環境,而且,最終導致耕地減少或破壞而威脅人類的基本生存。再次,房地產市場是一個賣方市場,商品房當然具有一定的投資功能但并不應當將其當成是最佳的投資商品,否則,其與前述因素疊加而帶來耕地及生態破壞、金融危機等多方面的問題,將損害社會整體利益。
因此,筆者建議,應當建立“去投機性”制度,首先,對房地產一級市場建立“價格倒副”機制,利用政府指導價格機制、規范地方政府投融資機制,使房地產業實現理性的回歸。其次,對炒房投機者通過金融政策、特別是房地產稅制度對投機者進行規制,使其去投機性。如對每個家庭三套房以上的征收雙倍存量稅,迫使其交易而釋放二級市場中大量的炒作房源。當然,要根據不同情況,如對繼承或現在已有多套房源的進行區別對待,規定多少年內轉讓不收稅,而不轉讓則收征稅,從而實現商品房以居住為主并且有一定的投資功能性質的理性回歸。
所謂制度就是利益博弈的產物也是解決利益沖突的博弈均衡解,是“集體行動對個人行動的控制”[4],它能通過幫助制度范圍內的人克服經濟生活中可能存在的缺陷而實現制度均衡,從而促進社會福利的增加和經濟的發展[5]。因此,民間非正規金融作為游離于國家監管之外的正規金融的有益的制度補充,除構建引導機制外,還應當對非正規金融建立適當的規制制度,促使其健康發展。根據非正規金融危機的成因,首先,完善民間非正規金融的運行制度,嚴懲“金融傳銷”等違法犯罪行為;其次,建立個人信用制度,實現信用外部經濟的內部化。
民間非正規金融可以分為相對合法的機構和以非法牟利為目的的“金融傳銷”等非法機構。其中,對相對合法的民間非正規金融機構,根據其經營規模和運行業務的穩定性分兩種類型規制,其中一類是規模較大、業務相對穩定的非正規民間金融機構,一類是規模較小、業務不穩定或臨時性的民間非正規金融機構。
因此,對民間非正規金融的運行制度構建,首先,對于規模較大、其業務相對穩定的,可以建立在金融監管機構監管下的“準正規金融機構”,對其融資者可以采用“準存款保險制度”即監管機構要求對合作融資者應當收取一定的準備金和風險費,當然,其機構成立條件需略低于正規金融機構成立的條件,從而引導其一方面向正規金融轉向發揮其“準正規金融”的功能,另一方面又仍保留民間非正規金融應有的靈活性和低門檻性,并作為正規金融的有益補充。其次,對于主要依賴于血緣、地緣關系的規模不大、業務不穩定或臨時性的非正規金融,其一,對其利率仍采用現行的超過同期貸款利率的三倍不受法律保護;其二,建立個人信用制度,增加違反誠信的違法成本,使信用外部性內部化;第三,在刑法中增設對金融傳銷的相關規定,嚴懲對金融傳銷和非法集資違法犯罪行為。具體來說,就是嚴禁采用上下級超過三層級以上的“傳銷式”方法融資放貸,即對上下線層級總數不能超過三級,否則按犯罪論處,當然罪與非罪還有起刑點的問題;對上下級在三層級內的融資投資,必須要進行有效的信息披露,否則,可以實行懲罰性賠償即合法損失的兩倍賠償制度。
信用起源于交易的需要,具有維護市場關系的基本準則,節約流通費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等作用,失信卻具有負外部性。因為,如果違反信用的收益大于違反信用的成本,市場參與者往往存在機會主義的傾向,利用信息不對稱,有策略地對信息加以篩選或如說謊、欺騙等扭曲;或利用信息傳遞不暢違背對未來行動的承諾,從而實現其市場活動收益的最大化。
由于人們對內在本質的控制“是通過人們對每個人所施加的壓力來保持的”[6]。因此,可以構建完備的信用體系,并用強制性的法律制度來規范當事人的信用行為,將失信行為產生的外部性問題內部化,從而為失信者增加損失而為守信行為提供激勵。
[1]周明勇,易丹輝,肖宏偉.論民間借貸制度的演化[J].現代管理科學,2013(9):20-22.
[2]疏導民間資金“堰塞湖”[EB/OL].(2012-12-17)[2013-5-30].http://jingji.cntv.cn/2012/12/17/ARTI1355703765877386.shtm l.
[3]黃衛平,胡玫.美國次貸危機與世界經濟格局的調整——對美國次貸危機的政治經濟學分析[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0(5):46-51.
[4]約翰·康芒斯.制度經濟學(上)[M].趙睿,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9:75.
[5]段文斌,陳國富,譚慶剛,董林輝.制度經濟學[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36.
[6]羅斯科·龐德.通過法律的社會控制[M].沈宗靈,董世忠,譯.楊昌裕,樓邦彥,校.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10-11.
DF438.2
A
1674-5450(2014)01-0058-03
2013-11-21
本文為環保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經費項目(20090911);全國統計科學研究計劃重大項目(2013LD03)
周明勇,男,湖南汨羅人,中國人民大學經濟法博士研究生,高級經濟師;肖宏偉,男,湖南常寧人,統計學博士,國家信息中心助理研究員。
【責任編輯 王鳳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