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Article_郎 濤 喬 橋 圖 Pictures_喬 橋

1.500千伏竹賢變電站220千伏配出線路施工
2013年12月6日,焦作供電公司提前完成了焦作市區72個無人管理配電臺區的改造任務,受到焦作市政府通報表揚。2013年,該公司累計爭取8500萬元政府資金,用于線路遷建和電網建設。近年來,該公司緊緊依靠地方政府,站位全市經濟長遠發展,注重電網建設規劃與城市建設規劃、與服務民生高度協同統一,構建了多方共贏的局面。
作為一個新興的工業城市,焦作的建設與發展速度之快超乎想象,用電負荷的快速增長與電網項目建設遲緩之間的矛盾也日益凸顯。2008年9月底,焦作市首座500千伏變電站——博愛變的投運,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焦作供電區的供電壓力,但焦作電網依舊是西強東弱,由于焦作東部沒有500千伏變電站做支撐,外邊有電卻無法送到焦作。
2011年,在國家節能減排政策的大環境下,焦作境內的火力發電機組先后被關停。這個昔日的電力外送市,一下子變成了電力輸入市,接踵而至的夏季供電高峰,讓焦作供電公司承受了空前壓力。2011年年初,焦作市政府建設焦作東500千伏竹賢輸變電站的可研報告得到了省公司的大力支持,這個項目被提前納入河南電網“十二五”建設規劃并上報國家發改委。焦作市政府多次專題研究該工程建設,指派一名副市長負責協調,督促相關職能部門協助完成一系列支持性文件獲取工作和土地征用工作,2011年9月底,該項目提前一年獲得國家發改委正式核準開工建設。
“速度不能降,責任不能推,工程不竣工不減壓。”工程建設期間,時任焦作市委書記路國賢、市長孫立坤多次深入到施工現場,親自協調解決遇到的難題,督促工程建設進度。變電站、配出線路涉及的有關縣、市成立工作組,在遇到征地、拆遷、賠青、進地等難題時,積極協調、主動解決,全過程為加快工程建設保駕護航。
2012年6月28日,500千伏竹賢變電站及其配套工程提前半年投產,焦作市人民政府專致賀信,市委書記、市長分別作出批示,對供電公司工作給予充分肯定。至此,焦作境內有了500千伏竹賢變電站和博愛變電站東西呼應,焦作電網與省網的聯系更加緊密,制約焦作電力供應多年的“卡脖子”難題迎刃而解,充足可靠的電力也為焦作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強支撐。
隨著焦作經濟的快速發展,為改變人們對“焦作煤城”的黑色印像,打造靚麗城市,2012年,焦作市政府制定了三年城市建設規劃,決定利用三年左右的時間,市區的架空電力線路全部進行入地。
要將市區所有的電力線路入地改造,資金何來?該公司立意構建多方共贏局面,超前思考如何解決現有線路走廊與政府產業發展和市政建設的矛盾,提出了一個政府和企業都能接受的雙贏建議:由供電公司分期分批將城市上空電纜入地,將架空線路下方的土地解放出來,供政府做工業、商品房等項目的開發用地。2012年3月,焦作市政府出臺文件,明確從土地受益中拿出資金用于電網入地改造,并委托焦作供電公司負責具體實施。
隨著一條條架空線路入地改造工程的完工,線路走廊下的土地依次被解放出來,有效緩解了政府在招商引資和市政建設方面存在的用地缺口問題,使城市環境得到了美化,城市形象得到了提升,而且優化了電網資產,使部分運行年久的線路得到了改造,真正實現了多方共贏的和諧局面。
多年來,由于廠礦企業外遷或倒閉等原因,焦作城區遺留了大量無人維護管理的家屬院配電臺區和老舊線路,居民用電可靠性差,存在嚴重安全隱患。

2.城市配網改造施工

3.城區電網入地工程施工
焦作公司進行了大量實地調查,多次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專題匯報。2013年5月,焦作市政府將城市配電網建設與改造工程列為2013年“十大惠民工程”之一,決定用三年時間對城區195個無人管理臺區配電設備進行改造。專門出臺城市電力公用事業附加費征收使用管理暫行辦法,明確規定“城市公用事業附加費支出在優先保證城市路燈電費支出后,余額全部用于城市公用電力設施建設與改造”,并委托焦作供電公司負責具體實施。
為確保改造任務順利推進,焦作公司一是規劃設計到位,在工程改造前,認真進行現場勘察、技術交底,制定差異化改造方案;二是組織措施到位,帶電作業班最多一天開展帶電作業達14次,最大限度地減少停電,配電搶修班和運檢班合理調配人員對現場的工程質量、工藝等進行過程監督檢查,邊施工邊驗收,確保改造后順利接火送電;三是督促檢查到位,派出專人全過程進行現場安全、質量檢查,及時協調解決改造中存在的問題,有效保障改造工作順利開展。
無人管理配電臺區改造之后,該公司開始正式履行管理與維護職能。“以后再也不會因為電費高而煩惱了,再也不用擔心經常停電了!”2013年8月25日,看著剛剛更換好的配電變壓器和嶄新的供電線路,康馨小區的居民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焦作供電公司緊緊依靠地方政府,為焦作電網建設營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一個更加堅強、更加安全、更加靈活、更加高效的現代化電網一定會為焦作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更強勁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