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Article/圖 Pictures_甘仁偉
“空調終于不‘罷工’了。”7月20日,信陽氣溫升至36攝氏度,享受著空調里吹來的涼風,信陽市平橋區80多歲的老人張玉柱興奮地說。
電壓穩多了!這是許多信陽人今年入夏以來的共同感受。其實很多人不知道,為了讓全市人民從容度夏,近年來信陽供電公司持續加強電網建設,實施了一場轟轟烈烈的降服“攔路虎”行動。
“今年省公司迎峰度夏演練中,咱們終于不是重點參演單位。”6月26日,參加完省電力公司迎峰度夏綜合應急演練,信陽公司電力調控中心主任魏麗芳說。近幾年,每逢迎峰度夏、度冬等用電高峰時刻,信陽電網情況一直讓省公司相關人員放心不下,在預案和演練中,都是重中之重。
“這是因為隨著信陽經濟社會的發展,用電需求與供電能力存在缺口。”信陽公司總經理孫啟偉說,以往信陽電網存在四大難題,即總體供電不足、送電網不夠堅強、18個工業集聚區供電保障不足以及農村低電壓問題。四大難題如同“四只老虎”攔住信陽電網暢通運行的去路。
信陽電網呈西電東送的格局,東部缺少大的電源點支撐。2009年,信陽電網總供電能力只有120萬千瓦。2010年隨著500千伏浉河變電站增容,信陽電網供電能力也只有160萬千瓦,之后一直未增加。而2013年,當地最大負荷需求卻達到200萬千瓦,今年預計為210萬千瓦。與此同時,信陽電網通過220千伏網架向各縣輸送電能,2010年之前,220千伏網架薄弱,對縣域經濟發展電力保障不足,尤其是東部電網220千伏斷面存在嚴重“卡脖子”,供電能力只有35萬千瓦,而迎峰度夏期間最高需求卻達到53萬千瓦。
產業集聚區是當地經濟發展的引擎。近年來,信陽市先后建設了18個產業集聚區,但這些集聚區很少有專屬的110千伏變電站,迎峰度夏期間,入駐的企業供電可靠性較差,存在停限電的現象。“最熱的那段時間,工廠不能開足馬力生產。”固始縣產業集聚區一鞋廠負責人說。
此外,信陽地處山區,地域較廣,群眾居住分散,造成供電線路半徑過長,低電壓現象嚴重。
種種因素疊加造成了2013年信陽地區迎峰度夏十分被動的局面:該公司在省公司系統中缺電時間最長,負荷缺口比例最大,缺電影響人口最多,供電最不可靠,供電卡口層面最多,工業用電負荷小、錯峰空間最小。“我們最多一天接2.2萬個電話,簡直是度日如年啊!”該公司95598班長樊向輝回憶說。
“要解決信陽電網問題,必須要實現‘1230’電網規劃。”2010年,孫啟偉調任信陽后,站在服務老區經濟社會建設的全局考慮,提出實施了“1230”電網規劃,全面改善信陽電網的網架結構。
信陽公司“1230”電網規劃即在全市新增1個500千伏春申變電站,形成以500千伏變電站為電源的2個供電大區,實現東中西部3個220千伏環網,新建商城220千伏輸變電工程,“消滅”全市沒有220千伏變電站的縣。“1230”電網規劃也是該公司“伏虎行動”的主要內容。
按照該規劃,信陽電網走上了“強筋健骨”之路:過去四年,該公司擴建了4座、新建了7座220千伏變電站,大大增加了電能向各縣輸送的能力。同時,該市已有29座110千伏變電站為18個產業集聚區輸送可靠電能,困擾產業集聚區的用電問題也得到了根本解決。
“這意味著全市每個產業集聚區都有一座或者兩座110千伏變電站,有的還有一座220千伏變電站。”孫啟偉說。
最讓信陽人激動的日子還是今年的6月14日。當天,500千伏春申變電站順利投運,信陽電網實現歷史上的第四次跨越。
500千伏春申變電站投運后,信陽電網供電能力提高到225萬千瓦,隨著最終4臺主變投運和線路運行方式的改變,其供電能力還將大大增強。這對提升信陽電網整體供電能力有著重要作用。
“一直緊繃的神經終于可以放松一下了!”談起今年信陽電網的度夏形勢,魏麗芳說。
降龍伏虎,步步為營。7月底,商城縣220千伏赤城變電站投運,信陽電網提前一年半實現“1230”電網規劃目標。目前,信陽電網正向各級電壓等級比例協調,運行操作靈活,供電可靠的方向堅實邁進。
“我現在不用為用電操心了,完全可開足馬力生產!”固始縣產業集聚區那位鞋廠負責人說。
日前,信陽大地正插秧抽水。與去年由于電壓低難以抽水灌溉不同的是,淮濱縣鄧灣鄉的鄉親們不慌不忙地用電水泵抽水。這得益于該鄉5月20日新投運的一座35千伏簡易變電站。
鄧灣鄉位于淮濱縣西南,僅靠一條10千伏線路供電,夏季抽水抗旱與排澇、降溫負荷疊加在一起,使季節性負荷迅猛增長,高峰時段電壓低至150伏左右。淮濱縣電業局與該縣水利局協商,利用其大部分時間閑置的35千伏排澇線路,在末端新建了一座簡易變電站,以最小的成本投入,解決了多方關切的低電壓問題。

圖.縮短供電半徑,提高供電質量
信陽是革命老區,地域較廣,群眾居住分散。部分農村電網供電半徑過長,配電變壓器布點少,配變容量不足,在用電量較大的夏季、冬季及炒茶季節,會出現低電壓、低可靠性、低效能“三低”現象。
信陽公司調查顯示,要徹底降服低電壓這只“小老虎”,需要57億元。如此大的投入,一時難以投資到位。針對該市農村人口正加速進城的實際,該公司創造性地采取了“三小”治理“三低”的措施,即采用小容量單相變壓器、小容量三相變壓器和35千伏小簡易變電站,在有限的資金規模下,增加35千伏變電站和10千伏變壓器布點,建設35千伏簡易化變電站縮短10千伏線路的供電半徑,采用小容量單相變和三相變增密布點,縮短400伏線路的供電半徑,有效治理“三低”難題。
信陽浉河區十三里橋鄉小廟村6組有110多戶居民,原來共用一臺50千伏安變壓器,最遠供電距離1.6千米,末端電壓不到110伏,線損高達16%。因為沒有動力需求,信陽公司在此新增一個小單相變壓器臺區,該臺區分帶原臺區30多戶的用電,最遠供電距離只有350米,電壓升至230伏,線損也降至6%~7%。
“前些年夏天我們這兒電壓很低,家里還專門買了一臺電子調壓器。電業局改造線路后,今年電壓正常了,我買了一臺空調,好好享受享受!”小廟村村民李大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