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Article / 圖 Pictures_李建國
白天跑工地、進班組、訪客戶,協調督導工作,通報教育實踐活動意見建議辦理情況,組織群眾滿意度評價,并就解決用電質量問題的時間節點向客戶承諾;晚上對照“清單”,檢查整改落實情況,對已經整改的問題進行銷號,對正在辦理的事項依照進度細化完善相關措施……最近幾天,濟源供電公司總經理張明亮始終處于快節奏運轉狀態,總感覺時鐘走得快、時間不夠用,需要做的工作還有許多。和張明亮一樣,該公司其他班子成員也有同樣的感覺,抓整改、抓督導、抓落實,忙個不停。盡管職責范圍、方式方法不盡相同,但大家都為了同一個目標,那就是“把問題解決好,讓群眾更滿意”。
“檢驗教育實踐活動的成效,關鍵看整改落實的怎么樣,歸根結底看群眾的反響怎么樣。專題民主生活會后,我們針對存在問題,迅速定舉措、抓整改、促落實,一刻也不敢懈怠。”7月22日,談及最近緊張忙碌的緣由,張明亮告訴筆者。
“對照檢查時,我結合自身實際列舉了13種‘四風’表現形式,民主生活會上同志們又給我坦誠提出了16條批評意見。會后,我立即列出問題清單,重新給自己畫肖像,拿出自我校正、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具體措施,并制定出路線圖和時間表。”濟源公司黨委書記李國立說,紅了臉、出了汗,說明民主生活會開出了辣味,從思想層面受到了觸動,但抓好問題的整改落實才是根本。
“面對一條條意見和具體問題,我們倍感壓力。”李國立說。7月14日,開完一整天的專題民主生活會已是18時30分。簡單用餐后,他們趁熱打鐵,隨即召開黨委擴大會,針對民主生活會上查擺出來的問題,組織大家打開窗子、敞開心扉再溝通、再交流,對照問題清單,再次給自己照鏡子、畫肖像,拿出解決辦法,制定整改落實的路線圖、時間表。同時,結合批評意見,重新梳理領導班子對照檢查材料,針對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一項一項再研究,一條一條定機制,明確各個節點,建立“銷號”制度,讓措施更實用、更管用,確保整改一處、銷號一處、群眾滿意一處。
“擔任現職16年來,我年年參加民主生活會,年年參與會后整改措施的制定,從未有這次受教育深、定措施嚴、抓落實細。”紀委書記楊金龍說,在強化責任履行的基礎上,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還與班子成員建立“監督聯盟”,讓大家相互提醒、互促共進,并建立督導問責機制,定期組織領導班子和各部門通報整改情況,協調解決問題,加強過程控制,從根本上保證了整改落實的質量和進度。
“建議遞上去沒幾天,公司就送來了熱乎飯、暖心飯,領導們的辦事效率就是高。”7月16日,看到不銹鋼保溫盒中飄著清香的飯菜,濟源公司調度值班員吳靜娜說。
調度監控、95598熱線等工作崗位具有特殊性,需要24小時輪流值班。平時值班人員由職工餐廳負責送餐,盛裝飯菜用的是塑料食品袋,衛生標準低,由于距離較遠,送到后幾乎都成了冷飯冷菜。專題民主生活會召開后,為解決這一問題,該公司安排后勤人員購買了保溫飯盒。“雖說這是小事,卻可以看出公司對基層職工意見的重視。”95598坐席員李璐說。
運維檢修工李雪龍這兩天十分開心,忙完一天的工作,不僅能愜意地沖個熱水澡,還可以繼續在“清涼”的宿舍啃書本、上網查資料。而幾天前,他還在為“住”的問題犯愁。

1.通過基層窗口公開便民承諾,接受群眾監督,提高服務質量

2.給調度監控、95598等特殊崗位員工送上健康餐、暖心飯
李雪龍家在外地,入職兩年來他和另外一名職工共住一間職工宿舍。按照慣例,職工宿舍的空調等設施由個人購買,職工結婚或買房后自行處理。他使用的空調和熱水器都是室友的,過幾天室友要搬出去住,這些東西都要帶走,這讓他很糾結:自己掏錢裝吧,怕以后不好處理,不裝吧,大熱的天實在難熬。就在這時,公司為職工宿舍配置了空調,還安裝了熱水器,解決了像李雪龍一樣30多名職工的“心事”。
“以往我們班缺少工器具柜,東西隨意擺放,容易損壞和丟失,有時還會影響日常工作,現在公司專門配置了柜子,工器具存放和使用起來方便多了。”輸電運維班職工張南說,不僅如此,公司還在績效考核、內部二次分配時向他們這些條件艱苦、工作量大的班組人員傾斜,體現了對一線工作的肯定和鼓勵。
“我們堅持從領導班子作風改起,從職工群眾最迫切的愿望需求和具體事情抓起,真轉整改、即知即改,把專題民主生活會的成效體現在整改落實上,體現在新的變化上,體現在職工群眾的滿意度上。”張明亮說,截至7月22日,他們已整改各類問題12個,解決職工群眾合理訴求近20項。
“現場辦公,就地拍板,一攬子解決用電問題,讓我們吃上了定心丸。”7月21日,在濟源玉泉科技園區項目工地,看到現場敲定的用電方案,工程負責人魏東云表示很滿意。
這是一家集裝備制造、機械加工、電子電器為一體的綜合性工業園區,目前正處于施工階段。因毗鄰的110千伏堰頭變電站重載運行,給項目后續用電帶來了不確定性。在梳理客戶意見時,濟源公司專題研究,組織規劃、營銷、運維人員深入現場,結合區域電網實際,充分與園區工作人員溝通,采取分流、轉供等方式解決園區的用電難題,并對保證用電的各個節點當場答復。
“有了新的收費點,繳電費省心多了。”家住深山區王坑自然村的留守老人王同貴說。濟源市山區丘陵面積占88%,在打造城鄉一體化繳費服務平臺中,濟源公司推出了多種繳費方式,也基本做到了村村都有繳費點,但有些如網上繳費、智能手機繳費等方式不適合農村老年群體,加上一些自然村交通困難,部分居民繳費不便。該公司積極與移動、電信、郵政等部門協商,目前正逐步增加山區收費點。
而在與王同貴同村的居民趙保軍看來,供電服務的新變化還不止這些。7月20日他申請辦理了低壓用電業務,第二天就送上了電,他說要擱在以前,資料多、程序多,來回一折騰,有時一個星期就過去了。
“供電服務到位不到位,客戶是最好的裁判員。”張明亮說。他們堅持在機制上做到“先行一公里”,在環節上打通“最后一公里”,修訂完善了12項管理制度,細化了18項服務舉措,刪減3類9種報裝資料,并對現有服務流程進行了壓縮合并,大幅提高了效率效能。同時,針對客戶反映的電壓質量問題,已將80個都市村莊、20個居民小區、56個山村用電臺區改造事宜,提前擺上了議事日程。
“深化問題整改,服務廣大群眾,我們的任務依然艱巨,需要做的工作還很多。”張明亮表示,他們將把專題民主生活會作為新的起點,不斷鞏固和擴大教育實踐活動成果,推動公司健康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