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君哲
摘 要:隨著建筑行業的發展,各類建筑工程項目日益增多,工程質量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而混凝土工程在建筑工程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對施工中影響混凝土質量的因素進行控制,這對于建筑工程質量控制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分析混凝土強度的影響因素和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而提出了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的策略,旨在為提高建筑工程質量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
關鍵詞: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強度問題;裂縫
中圖分類號:TU3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35(2014)04-0048-02
隨著我國基礎建設的快速發展,鋼筋混凝土結構和相關技術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并被廣泛應用于建筑工程中。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質量直接關系著建筑物的結構性能和安全性能,也影響工程造價。所以,對施工過程中影響混凝土質量的因素進行控制,對施工整體質量提高而言是極其重要的。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常見問題產生的原因和采取的措施主要如下。
1 裂縫
混凝土結構由于其內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不可避免地存在裂縫,而裂縫是混凝土結構承載能力、耐久性和防水性降低的主要原因。在混凝土硬化的過程中,由于混凝土脫水引起收縮或受溫差的影響,產生脹縮不均勻的現象進而產生裂縫。混凝土常見裂縫的成因和控制措施如下。
1.1 產生的原因
收縮裂縫是由濕度變化引起的,它是混凝土非結構性裂縫中的主要部分。混凝土是以水泥為主要膠結材料,以天然砂、石為骨料加水拌和,經過澆筑成型、凝結硬化形成的人工石材。在施工過程中,為了保證其和易性,往往加入水量多達水泥水化作用所需水的5~6倍。多出的這些水分以游離態形式存在,并在硬化過程中逐步蒸發,從而在混凝土內部形成大量毛細孔、空隙,甚至孔洞,使混凝土體積收縮。此外,在混凝土硬化過程中,水化作用和碳化作用也會引起混凝土體積的收縮。根據有關試驗測定,混凝土最終收縮量為0.04%~0.06%,由此可見,收縮是混凝土固有的物理特性。一般來說,水灰比越大,水泥強度越高,骨料越少,環境溫度越高,表面失水越大,其收縮值就越大,也越容易產生收縮裂縫。
溫度裂縫是由混凝土內外溫差或季節氣溫變化過大而形成的。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水泥水化反應將放出大量的熱(一般水泥可放出502 J/g的熱量),使混凝土內部溫度升高并在一定齡期出現溫峰,之后下降。由于混凝土內部散熱慢而表面散熱快,所以會形成溫差。為了協調溫度,混凝土表面將產生拉應力(即溫度應力),當超過混凝土抗拉強度后將會產生裂縫。
沉陷裂縫是建筑物建成后各部分發生不均勻沉降而引起的。回填土未經夯實處理,地層中含有軟弱下臥層,建筑物在使用過程中地基被水(雨水、生活用水等)長期浸泡等原因都將會引起建筑物的不均勻沉降,從而開裂。
施工裂縫是由于在施工過程中操作不當或構件本身的剛度不夠等因素引起的。
腐蝕裂縫是由于結構長期處于腐蝕性氣液的環境下引起的,它包括混凝土自身的腐蝕和鋼筋的銹蝕。
1.2 控制措施
1.2.1 保證施工質量
由于施工質量原因而產生裂縫的事件發生率在95%以上。如果在施工階段控制住了裂縫,在使用階段開裂的可能性就會很小。因此,施工階段是預防裂縫的主要階段,在施工階段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①砼選擇合適的配合比。大體積混凝土因其水泥水化熱的大量積聚,易使混凝土內外形成較大的溫差,繼而產生溫差應力,因此,應選用水化熱較低的水泥,以降低水泥水化產生的熱量,從而控制大體積混凝土溫度的升高。②鋼筋的成型和模板安裝位置要準確、牢固,以免在施工中變形。鋼筋上的污物和氧化鐵皮要清除,以免影響黏結力。③澆筑、振搗操作合理。振搗操作技術往往不被人們重視,過分地振搗會對砼均勻性產生重要的影響,振搗不足也不能保證砼應有的密實度,所以,振搗技術要使用得恰到好處。
1.2.2 溫度的控制
混凝土的中心溫度與表面溫度之間、混凝土表面溫度與室外最低氣溫之間的差值都應小于20 ℃。當結構混凝土具有足夠的抗裂能力時,溫度在25~30 ℃之間。在混凝土拆模時,混凝土的表面溫度與中心溫度之間、表面溫度與外界氣溫之間的溫差不超過20 ℃。
1.2.3 做好養護工作
養護的目的是使砼正常硬化,強度增長,不受或少受外界影響。而養護技術的關鍵是設法使砼溫度級慢慢下降到接近外界氣溫,縮小降溫過程中的溫差,以減小溫度應力和阻力裂縫的產生。常規養護方法是噴水,對一般砼結構來說,減小表面收縮,防止龜裂是可行的。大體積砼由于塊體內外溫度不一致,強度增長不同,常常是在強度增長慢的表面開裂,這時,對它的養護就不能只用常規的方法進行。具體來說就是盡量晚拆模,拆模后要立即覆蓋或及時回填,避開外界對其產生影響。養護期應以砼強度增長最快的階段為準,即7~28 d。
混凝土表層布設抗裂鋼筋網片,可以有效地防止混凝土收縮時產生干裂現象。
2 蜂窩
蜂窩主要是混凝土的表面出現了類似蜜蜂窩狀的窟窿,石子比較多,泥漿少。
2.1 產生的原因
具體原因有以下幾點:①出現蜂窩的現象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的配合比例不合理和水量太少,造成了石子比較多、泥漿少的情況;②攪拌的時間不夠,沒有達到黏合效果;③模板之間仍有縫隙,導致泥漿和水的流失。
2.2 控制措施
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①在設計混凝土的比例時,一定要認真檢查,準確計算,嚴格控制配合比例。②混凝土攪拌的時間也要控制好,使混凝土充分黏合。③仔細檢查模板有無縫隙,如果有縫隙一定要將其堵塞密實,以防出現漏水、漏漿的現象。出現蜂窩現象后,可以先將蜂窩刷洗,然后用一定比例的水泥槳將其抹平壓實。
3 麻面
麻面是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漿、粗糙或出現許多小凹坑,但無露筋現象。它是由直徑在25 mm以下的氣泡、溝洞形成的表面汽水空隙構成。
3.1 產生的原因
具體有以下幾方面:①模板沒有澆水或澆水不多,混凝土吸收水分后就出現了麻面現象;②模板的表面太粗糙或表面不干凈,拆模時混凝表面被破壞;③模板有縫隙,造成漏漿現象;④模板的隔離劑涂刷不勻稱,使模板和混凝土相互粘連,產生麻面;⑤混凝土振搗不實,里面仍有大量的氣泡沒有排出,氣泡黏在模板外,形成了麻面。
3.2 控制措施
主要有以下幾點:①模板澆水,并保證水分充足;②清洗模板表面,不能有任何雜物;③模板不能有縫隙,如果有縫隙,應將其堵塞嚴實;④模板隔離劑的涂刷得要勻稱,不能漏刷;⑤混凝土振搗應當充分,直到沒有氣泡。
4 孔洞
混凝土結構內有空腔,局部沒有混凝土或出現了大面積蜂窩現象。
4.1 產生的原因
具體原因是:①混凝土里面有大的雜物,導致混凝土被卡住;②鋼筋密集的地方有空洞,當混凝土下料時就會掉入孔洞;③混凝土下料的量沒有控制好,下料太多,導致有些地方振動不到,形成孔洞。
4.2 控制措施
主要有以下三點:①用壓力水清洗孔洞周圍的雜物和混凝土,檢查混凝土里是否有雜物,并及時清理;②檢查鋼筋密集的地方有無空洞,如果有預留孔洞,應當在兩側同時下料,并且在側面加開澆灌門,防止有些地方振動不到;③下料時,應當認真計算下料的量,避免下料過多、過厚。
5 露筋
在鋼筋混凝土澆筑過程中,由于振搗不到位,使保護層墊塊沒有設置或固定不牢,混凝土坍落度小或拆模早,混凝土硬化前受外力影響,導致剝落而使構件成型后出現鋼筋外露的現象。
5.1 產生的原因
具體有以下幾點:①在混凝土澆灌時,沒有放鋼筋墊塊或墊塊太少;②鋼筋過于密集,混凝土中的石子與水泥砂漿分離,石子在鋼筋上,水泥砂漿就失去了作用;③混凝土的配合比例不勻稱,石子多,水泥、砂漿少;④模板沒有澆水或澆水不多,使混凝土吸收水分后開始脫模。
5.2 控制措施
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①在混凝土澆灌時,要仔細檢查有沒有放置鋼筋墊塊,并且放的位置是否準確;②鋼筋密集時,應當選用比較小的石子;③混凝土的配合比例應認真計算清楚,保證其和易性;④模板縫隙應將其堵塞嚴實,模板應當澆水并且水分要充足。出現鋼筋外露現象后,要先將鋼筋表面清洗干凈,然后用一定比例的水泥漿將其抹平、壓實。
綜上所述,對在建筑工程中出現的混凝土質量問題作了簡要闡述,作為施工管理人員,應當重視混凝土質量的管理并加以控制。
參考文獻
[1]彭圣浩.建筑工程質量通病防治手冊[M].第三版.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
[2]任國嶺.新型混凝土砌塊墻體裂縫質量通病問題調查研究[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10.
〔編輯:白潔〕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various types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quality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and concrete work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quality control of concrete, which for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has a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By analyzing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strength of concrete and the main problems, then put forward concrete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strategy aim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Key words: construction; concrete construction; intensity of the problem; crac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