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利花
摘 要:山區公路水毀不僅是山區公路養護的重、難點,也是各省、各地區普遍存在的問題。山區公路水毀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對山區公路水毀問題進行分析,研究水毀的類型和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從而減少山區公路水毀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的損失。
關鍵詞:山區公路;公路安全;公路水毀;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TU418.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35(2014)04-0050-02
建國以來,我國的公路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隨著公路行業的飛速發展,公路質量也備受關注,公路的安全問題不僅關系著國家和人民的財產安全,更關系到人民的生命安全。然而,由于山區公路大多依山傍河建設,極易遭受山洪災害襲擊,從而發生水毀。公路水毀(特別是山區公路水毀)是各省、各地區普遍存在的問題,因此,認真探索造成水毀的原因,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并提高公路防洪抗災能力,是公路部門的一項長期且艱巨的任務。
1 類型和原因
1.1 路基沉陷
客觀因素:①地形復雜,地質條件不好,土質達不到要求;②氣候條件復雜,比如多雨、干旱和冰凍時間過長等;③公路路段的土質不好,填土時用了大量的劣質土。
主觀因素:①設計時存在缺陷,比如公路在測量時斷面尺寸不準確排水系統不合理。②施工時不合理,例如填筑、碾壓的厚度超過了標準厚度,導致壓實度不足;路基排水措施不當,路面、邊溝形成積水。③施工后維護不當,比如缺少必要的排水和防護措施,從而導致急彎、陡坡處,路基路面經受不住洪水的沖擊。另外,車輛超重對公路的危害很大。
1.2 路基坍塌
客觀因素:①不少路段臨河傍山而建。在水沖刷下邊坡中的填料被沖走,從而造成路基坍塌,出現很多缺口或半個以上路基被毀。地形峻峭也是路基產生崩塌的基本條件,因為巖構造面傾角較陡時,往往會構成崩塌。②氣候條件復雜。在暴雨或長時間下雨之后,巖石裂隙間的黏聚力、摩擦力和重力都在增加,就會促進崩塌的產生。
主觀因素:例如在山坡上部增加荷重,切割了山坡下部,造成大爆破的振動等。
1.3 橋涵破壞
客觀因素:路段臨河傍山而建,地形峻峭,給建造橋涵帶來很大困難。
主觀因素:①設計不當。橋涵是重要的排水建筑物,位置不當或孔徑偏小或缺橋、少涵,排水不通暢,造成洪水漫溢路面,沖毀路基和路面;小橋涵底坡較陡,截水墻設置不當而造成鋪底損壞,甚至沖毀小橋涵。②日常養護差,并且當橋涵被沖毀后,不能及時清理。
1.4 防護與排水工程損壞
客觀因素:地質復雜,地下涌水泉水滑坡等因素給設計帶來很多難題。
主觀因素:基地處理不到位、質量達不到要求和養護差。
2 預防
除了以上分析的原因外,修建植被遭到破壞、水土流失、河道變遷淤塞和洪水位相應提高等也是造成公路水毀發生的主要原因。所以,山區公路應全面養護,以預防為主,防患于未然,清除隱患,同時,對水毀形成的原因進行分析,尋找對策來解決問題。在實際工作中,不斷總結工作經驗,及時改進不足之處。
此外,不論在設計還是在施工方面,山區公路建設都需要大量的專業技術人才。
3 防治措施
3.1 路基沉陷
在軟弱地基上修建公路時,應該對路基進行加固,可以采用換填土法、摻石灰法和石灰樁法等多種方法;在進行路基填筑時,填料要采用挖取方便、壓實容易、強度高和水穩定性好的材料,不能使用腐殖土或帶草、樹根的土;鋪筑時應分層填筑、夯實,并及時排除流向路基的地面水;填石路堤時,應該從下而上,用從大到小的石塊填筑,并用石渣或石屑及天然砂礫石填滿空隙。因填料和鋪筑方法不當而引起的沉落,應及時清除原有填料,按規定重新鋪筑、壓實,同時清溝瀝水,降低地下水位。
3.2 路基坍塌
路基坍塌多見于山區公路,在公路選線時要避免經過地質水文不良地段,如果無法避繞,可以采用明洞、棚洞或懸臂式棚洞等遮擋建筑物;路基上方的危巖和危石應該盡量清除,以防后患;對邊坡的坡腳因受河水沖刷而易形成崩塌者,河岸要做防護工程;對可能發生崩塌的地段,必須做好地面排水;對于對位公路上下邊坡和附近的排、灌溝渠,要采取加固措施,防止溝渠發生大量滲漏導致崩塌。
3.3 橋涵破壞
橋涵破壞主要是指在山洪暴發情況下,洪水沖刷淘空橋基,使橋梁失穩損壞或涵洞開裂。橋涵類水毀是公路水毀預防中的重中之重,應該引起高度重視。形成橋涵破壞的原因有:①涵洞位置設置欠佳,孔徑偏小,不能滿足排洪要求;②涵洞進口處理不當,泄洪發生時,洪水流向偏差;③橋位選擇不當,河床的地質條件差,極易發生沖刷,進而影響橋梁基礎及墩臺結構;④橋涵日常養護差,長期得不到清理,發生堵塞,水流不暢;⑤河床變化較快,水流偏差較大。
3.4 防護工程與加固工程損壞
為避免地基不均勻沉降引起墻身開裂,需要按照墻高和地基性質的變異,每隔10~15 m設置一道,縫寬2~3 cm,自墻頂做至基底,縫內宜用瀝青麻絮、瀝青竹絨或涂以瀝青的木板等具有彈性的材料,沿墻的內、外、頂三側填塞,填塞深度不小于15 cm。
另外,要加強公路水毀的預防工作,成立雨季公路水毀預防搶修領導小組,組建防汛搶險隊伍,儲備搶險設備物資,做好公路突發事件的應急搶險準備工作。同時,成立專門養護小組,加大路面、橋梁的巡查力度,對易發生水毀的公路高邊坡、高擋墻、橋涵和地質不穩定路段進行全面排查,要求工作人員對經常塌方地段和容易發生水毀路段加大監測力度,一旦出現險情立即向上級報告,并采取有效措施在最短時間內恢復通車。在養護作業上,以清除落石、清理塌方、修補坑槽和排除積水為重點,及時清掃路面、整平路肩和疏通邊溝,確保道路安全暢通,使水毀損失降到最低。
4 結束語
修正原結構中不合理的地方,有針對性地予以根治,才能達到預期效果,因此水毀的修復工程要比新建工程困難得多。防治山區公路水毀工作一定要認真貫徹執行“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不論是預防工程,還是水毀恢復工程,都必須依靠科學。只有了解了水毀原因,因地制宜地選擇合適的方案,才能更好地進行預防和處理。
〔編輯:李玨〕
Abstract: Mountain road waterlogging is not only a heavy and difficulties of mountainous highway maintenance, and various provinces, regions and common problem. Mountain road waterlogging need according to actual condition adjust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fundamentally solve the problem. Road waterlogging problems in mountainous area were analyzed, and the research types and reasons of waterlogging, and puts forward prevention measures, so as to reduce the mountain road waterlogging losses to the people and the country.
Key words: mountain roads; road safety; road waterlogg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