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占勇
摘 要:城市軌道交通工程主要是在城區施工,地下管線事故發生的頻率比較高,損失比較大,原因也比較復雜。針對這些狀況提出,政府應在信息平臺、監管手段、新技術推廣應用等方面發揮地下管線保護的基礎作用,而軌道交通工程參建各方則應通過線網規劃、設計優化、管線調查、專項方案、現場執行、信息交流等方面加強地下管線保護,同時也提出管線負責人、交叉作業這兩個現場管理需要加強的方面。
關鍵詞:城市軌道交通;管線保護;交叉作業;現場管理
中圖分類號:TU99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35(2014)04-0054-02
1 地下管線保護的重要意義
在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建設過程中,要考慮到地下管線的保護問題。地下管線是指供水、排水、燃氣、熱力、電力、電信、交通、工業等地下管線及其附屬設施,擔負著城市的信息傳遞、能源輸送、排澇減災、廢物排棄等功能,是城市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是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發揮城市功能,確保社會經濟和城市建設健康、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和保障,是城市的生命線。管線事故可能會影響到社會秩序,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還會引發次生事故,因此要特別重視地下管線的保護。
1.1 法律法規有明確規定
建筑法第40條明確規定了建設單位和施工企業的管線保護義務,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法也就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第6條、第12條、第30條分別明確了建設單位、勘察單位和施工企業的管線保護義務。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安全質量管理暫行辦法在上述法律條文的基礎上,通過第7條、第8條、第17條、第21條、第39條對軌道交通工程參建各方的管線保護義務進行了更明確的規定。
1.2 城區地下管線事故多發
雖然沒有專門的統計數據,但從各地媒體的報道看,在城區工程施工中,管線事故發生的頻率和數量較多。根據中國城市規劃協會地下管線專業委員會在2011年年會上透露的數據,2008―2010年,全國媒體報道的地下管線事故,平均每天就有5.6起。“(2012年)貴陽市中心城區地下管線事故就發生上千起,經濟損失上億元……僅2013-01—03,貴州燃氣集團公司就發生12起煤氣管線事故……2009年以來,(電信)公司權屬管線已發生1 071起事故,數據呈逐月上升趨勢。”
2 地下管線事故發生的原因
城市軌道交通工程主要是在城區施工,管線事故發生的頻率比較高。從表象上看,事故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①管線不明,野蠻施工;②對已知的管線保護措施不到位;③不均勻沉降引發管線事故。實際上,管線事故的發生,還是有比較深刻的原因,涉及面比較廣。
2.1 監管手段缺失是根本原因
監管手段缺失導致管理部門對地下空間的規劃利用和地下管線的信息管理水平低下。很多城市還不清楚地下管線的“家底”,缺少一個能夠全面掌握地下管線數據的管理部門或企業。地下管線委員會統計顯示,截至2011年,全國660多個城市只有1/3進行了地下管線普查,而且大部分集中在東部地區。
2.2 管線保護措施落實不到位是主要原因
從建設單位到施工單位、監理單位,思想不重視、程序不到位、信息不通暢、對施工現場的管控力度不足,是導致管線事故的間接和直接原因。原因具體分為三點:①開工前無調查,對重要管線、重大危險源的管理和重視程度不足,不編制方案,也不開展管線交底;②部分單位未配備管線負責人,或者管線負責人經常變動,不熟悉地下管線情況,管線負責人未切實承擔起責任,未落實單位內的不同部門之間、單位之間的信息傳遞;③管理程序不到位,現場施工隨意,防護措施不到位,地下管線周邊沉降過大或堆載過大。
2.3 地下管線本身存在問題
地下管線設施老化、施工質量較差,特別是臨時改遷的管線,材質、基礎差。受到工程建設等外部的荷載或氣溫變化影響時,容易損毀。
2.4 管線權屬單位現場監管和指導不足
部分管線權屬單位并不完全清楚地下管線情況,提供的資料只能起到參考作用,對施工單位進行的交底比較簡單,后續的現場巡線、監管、溝通以及地下管線附屬設施情況的提供等工作開展得不夠深入。
3 政府應發揮地下管線保護的基礎作用
地下管線事關民生,政府應發揮基礎作用,督促各主體落實地下管線保護的職責。
3.1 建設地下管線管理平臺
推動地下管線管理平臺建設,為城市建設提供準確的信息。例如,哈爾濱市啟動“智慧管網”建設,建立全市8大類地下管網地理信息管理平臺,變多個“婆家”為一個“管家”;昆明、蘇州、淄博和廈門也在向這個方向努力。
3.2 推動落實監管手段
例如,上海出臺了《上海市道路地下管線保護若干規定》,明確了管線保護各相關主體職責,也落實相關管理網絡。
3.3 指導和落實事后處置
在嚴肅處理地下管線事故的基礎上,加強應急管理。例如南京,把管線事故的應急處置納入“城市綜合防災規劃”中。
3.4 引用新技術和借鑒先進經驗
2007-05-01,美國建立了地下管線一呼通中心——811專線。每一項挖掘工作前,施工者都要撥打811專線,其呼叫會被轉到所在地的一呼通中心。施工者提供所挖掘的方位、施工類型等信息,一呼通中心的工作人員根據呼叫內容,通知施工地點的公共設施服務公司,該公司會派工作人員免費標記施工區域地下管線的具體位置。
日本的地下管線管理以管溝綜合管理為主,在城市地下建造一個隧道空間,將市政、電力、通訊、燃氣、給排水等各種管線集于一體,設有專門的檢修口、吊裝口和監測系統,實現統一規劃、統一建設和統一管理。1991年,日本成立了專門管理共同溝的部門,并在數十年中對相關法律作了數次的修訂。
4 工程建設各方應履行的職責
4.1 建設單位
建設單位的具體職責有:①建設單位應在勘察階段查明管線,在線網規劃時避開重大管線。②建設單位負責組織工程周邊環境調查工作。《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周邊環境調查指南》要求對影響工程施工安全的地下管線、地表水體滲漏等情況,應根據設計要求或工程需要進行專項調查,并對管線調查的重點、內容提出了明確的要求。③建設單位要提供地下管線資料、組織交底。《城市軌道交通安全質量管理暫行辦法》第七條明確,建設單位應當向設計、施工、監理、監測等單位提供施工現場及毗鄰區域內地下管線資料;第十七條明確,建設單位應當在施工前組織地下管線產權單位或管理單位向施工單位進行現場交底,并形成文字記錄,由各方簽字并蓋章。④建設單位還應設置相應的部門,配置人員,落實上述職責。此外,還應把重要管線的保護工作以及對施工單位的監管開展定期檢查和關鍵節點的檢查核對。建設單位應明確交叉施工部位,屬地管理方應對其他單位進行詳盡的管線交底,并形成書面記錄。
4.2 設計單位
設計單位要根據周邊情況,合理布局,考慮施工影響范圍,避開管線,降低施工難度。對無法避開的管線,設計應采取措施,優化設計,控制沉降,提出防護要求等,指導施工。
4.3 施工單位
4.3.1 明確人員,落實責任
每個項目都應明確一到兩名管線負責人,全面掌握管線情況,落實現場巡查、標志標識等,建立管線臺賬、巡查等工作制度。向有關單位提出監護申請,辦理相關管線保護的手續,簽訂保護協議。管線負責人應維持固定,人員變動時應進行全面詳盡的現場交底和資料學習移交。
4.3.2 詳細探查,編制方案
從實踐看,地下管線資料只能反映管線的基本概況,管線實際的位置、材質和施工質量等情況與資料往往有差距。施工單位應在建設單位提供的資料基礎上,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全面的探查,全面掌握地下管線的情況,并與權屬單位建立日常工作聯系。在此基礎上,編制地下管線保護專項方案,包括應急預案,要特別重視重要管線、臨時易碎裂管線、氣溫和變形敏感的管線的保護,履行審批手續。地下管線保護方案要包括具體的現狀和有針對性的措施,將主體和臨時工程的施工與保護結合起來,在各分部分項工程施工前,同步進行管線保護的交底。
4.3.3 認真執行,落實巡查
可采取的措施有:①落實地下管線的防護措施。采取人工作業使管線暴露,采取固定、包裹、安裝警示標志等措施加以保護;設定禁止機械作業區域,嚴格控制地下管線周邊的堆載;施工時提前與權屬單位聯系,落實應急物資并安排旁站。②監測監控。根據管線保護方案,設置監測點,采集初值。在施工過程中落實監測,動態分析管線狀態。③交叉作業的施工單位之間應相互進行管線交底,確認施工限界、交叉影響范圍、安全防護、管理職責等,特別重視臨時改遷管線信息,做好標志標識。④落實巡查、信息交流和不定期評估,掌握管線施工和保護動態,避免遺漏軌道交通建設過程中出現新管線的信息。⑤加強對分包項目的現場管理。
4.3.4 科學確定和嚴格執行安全距離的要求
管線改遷、交通導改均應明確施工限界,設定保護和緩沖區間。
4.4 其他相關單位
4.4.1 監理單位
監理單位應落實地下管線保護的有關工作:①做好事前的調查、方案編制、交底培訓工作;②事中的現場旁站、保護措施的執行監理;③事后的恢復和有關臺賬。應掌握管線的情況和施工單位管線負責人的到位和履職情況。
4.4.2 監測監控單位
監測監控單位應根據合同和方案的要求,落實管線及其周邊的沉降觀測,及時提交數據,根據需要隨時加密監測,并開展工后監測。
4.4.3 有關管線權屬單位
電力、燃氣等管線權屬單位應配備巡線員,施工單位應與這些權屬單位簽訂相關協議,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在施工前和過程中,權屬單位在技術、管理和應急等方面給予支持。
5 結束語
地下管線保護是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建設必須認真面對的工作,政府有關主管部門和工程參建各方、管線權屬單位都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從規劃設計、現場調查、過程控制等階段規避風險,加強溝通,落實防護措施,才能保證施工安全,控制管線事故,減少損失,同時平穩推進軌道交通工程,實現各方的共贏。
參考文獻
[1]汪韜. 管線糊涂賬,管理亂如麻[J].南方周末,2011(12).
[2]蔡玉高,凌軍輝.城市地下管線安全事故頻發 管理混亂急需改良[DB/OL].騰訊新聞,[2010-09-06]http:// news.qq.com/a/20100906/000962.htm.
[3]齊欣.地下管線事故頻發 數字管網建設刻不容緩[DB/OL].3s資訊,[2012-04-18]. http://www.3snews.net.
〔編輯:陳文強〕
Abstract: The main urban rail transit project is relatively high frequency urban construction, underground pipeline accidents, loss is relatively large, the reasons are more complex. For these conditions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play a fundamental role in the protection of underground pipelines information platform, regulatory means, to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and rail transit project should by all parties participa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line network planning, design optimization, pipeline surveys, special strengthening the underground pipeline protection programs, on-site execution, information exchange, etc., but also aspects of the pipeline proposed charge, both cross-site management operations need to be strengthened.
Key words: urban rail transit; pipeline protection; cross operations; site man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