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莉
去年以來,受全國煤炭需求放緩、國內外供應競爭加劇、水電增長等因素的影響,山西省煤炭企業生產經營面臨困難局面。2013年,山西省煤炭企業庫存持續增加,在產量增長的同時,煤炭收入和利潤雙雙下滑。晉煤集團作為山西省五大煤炭企業之一,憑借健康的發展、合理的布局、卓有成效的管理,榮登世界500強,排名435名。但去年上半年,受市場疲軟的不利影響,利潤等指標未能完成。面對持續下行的煤炭市場形勢,寺河礦工會在礦黨委的正確領導下,積極配合行政,發揮教育、動員、服務職能,凝聚職工思想,促進礦井安全穩定發展。
一、企業危機中職工思想狀態調查
礦工會借省總、市總開展“調查調研年”的有利契機,廣泛開展“面以面、心貼心、實打實服務職工在基層”活動,深入基層,針對應對煤炭市場下行壓力進行了調研。調研實施人數120人,主要集中在一線干部職工中,其中35歲以下青年職工占75%;中專以下職工占83%。經過調研可以看出,在危機面前,企業職工思想的主流意識是積極向上的,表現出了對企業的高度認同、較高的思想覺悟和職業道德水平。
一是戰勝困難的意志增強。通過宣傳、引導,絕大多數職工對企業當前面臨的困境有深深的危機感,認識到“煤炭市場黃金十年”的終結,作為企業一員,大多數職工與企業保持一致,認為應該從一點一滴做起,從每個人做起,戰勝危機,促進企業發展。
二是主動降成本意識增強。廣大職工深刻認識到這次危機的嚴重性和持久性,能夠及時轉變“大手大腳”的習慣,立足自身崗位,加強學習,用自己的聰明才智進行小改小革,挖潛增效,節支降耗。
三是對企業的認同感增強。廣大職工對企業的關切度增強,關注行業、企業形勢,認為在關鍵時期,只要依靠大家共同的力量,堅定信心,眾志成城,就一定能渡過難關。
應該說,職工思想主流是好的,但隨著形勢越來越嚴峻,職工思想也表現出了消極的一面,主要體現在:
一是麻痹思想。由于受傳統觀念等因素的影響,部分職工缺乏危機意識和主人翁的責任意識,對這次煤炭市場的影響認識不深,認為背靠大樹好乘涼,這么大的國有煤炭企業不會倒閉,不管企業怎樣發展、危機如何大,輪不著自己一個小職工來考慮。
二是抵觸思想。為了應對危機,晉煤集團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措施,寺河礦也隨之制定了落實各項舉措的實施細則,例如公車管理、文件復印管理、材料支領等都出臺了新的舉措。當嚴格管理的條條框框“打亂”了平常的工作習慣,影響到自己的工資收入時,部分職工反感情緒增強,牢騷怪話多了,工作積極性少了。
三是悲觀失望。寺河礦相繼出臺了節支降耗措施,包括,調整了管理人員通訊費用,出臺了新的收入分配辦法等。少數職工士氣低落,對個人的發展前途心存疑慮。他們關心的不是如何與企業同舟共濟,共渡難關,而是個人的收入、待遇會不會降低,已經形成的生活水平會不會下降等。
綜上所述,越是在嚴峻的形勢下,職工思想越容易出現問題,這就需要發揮工會組織的作用,組織職工、團結職工、動員職工,找準方向路徑,統一職工思想,激發進取精神,凝聚實干力量,廣泛開展勞動競賽、爭創活動等,使職工與企業一起共克時艱,共渡“寒冬”。
二、具體做法
面對這場應對危機的“大考”,寺河礦工會從教育、動員、服務三個方面入手,強化思想引導、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職工文化建設等工作,充分發揮組織優勢,促進企業發展。
(一)發揮工會的教育職能,因勢利導聚人心
一是廣泛營造氛圍。結合工會工作特點,繼續深化“面對面、心貼心、實打實服務職工在基層”活動,廣泛宣傳企業形勢。利用電子屏、工會網站、黑板報等載體,形成濃厚的宣傳氛圍。礦黨委開展了“苦練內功強管理,人均節支一萬元”主題活動。寺河礦工會第一時間召開學貫動員會,并結合工會工作實際,細化措施,使職工第一時間了解企業動態,第一時間貫徹落實。
二是發揮典型作用。要注重發揮典型帶動作用,大力培養、選樹、宣傳新時代的各類先進典型,以榜樣力量激發職工崗位建功立業、創新創造的熱情。宣傳學習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的先進事跡,宣傳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讓廣大職工進一步煥發勞動熱情、釋放創造潛能,通過勞動為企業順利渡過危機做出貢獻。
三是運用親情感染。做好職工家屬的宣傳教育工作,發揮其親情力量,教育感染職工立足崗位,做好安全生產各項工作。創新開展親情安全懇談會,實施“親情幫教六法”(親情幫教法、魚骨圖分析法、安全論題辯論法、事故案例教育法、先進典型激勵法、領導點評法),通過討論交流、警醒鞭策、引導激勵,促進職工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轉變。目前已組織親情安全懇談會12期,近2600人次參加了活動,通過自辦電視臺在全礦播放,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二)發揮工會的動員職能,群策群力獻計謀
一是深化勞動競賽。積極開展各類勞動競賽,是推動工作的有效途徑。礦工會緊緊圍繞礦井的重點工程和薄弱環節,從生產效率、節支降耗等方面入手,開展勞動競賽、“安康杯”競賽,調動基層搞好安全生產和質量標準化工作的積極性。持續開展不同主題的合理化建議征集,職工“五小”成果征集、評選、推廣活動,集群眾智慧,凝聚起穩增長、促跨越的強大合力。
二是加強班組建設。礦工會認真落實集團公司“12311”班組建設思路,按照建設“五型”班組和整頓班組長隊伍的要求,立足高瓦斯千萬噸礦井實際,深入開展創建“三無”班組(班組無人身事故、無非傷亡事故,無瓦斯超限事故;班組長無“三違”,班組成員無嚴重及其以上“三違”;班組無嚴重以上安全生產隱患)、爭當“工人先鋒號”競賽活動,借助崗位培訓、崗位練兵、師帶徒、爭當技術能手、召開班組論壇等載體或方法,提升班組建設水平,為礦井發展筑牢了安全基石。
三是開展鼓勁加油活動。加大送溫暖力度,為一線職工、邊遠地區職工送去溫暖之薪、希望之炬,加油鼓勁。由相對單一的送生活必需品,發展到送安全、送教育、送囑托、送健康、送文藝節目等,進一步統一思想、振奮精神、堅定信心。寺河礦在送溫暖過程中,積極整合各方資源,創新實施主題服務日長效機制,結合安全生產情況,每月一個主題,冬送溫暖、夏送清涼、全年送祝福。在井下遭遇地質構造、搬家倒面、西井區驗收投產等重要時期,主動與基層聯系,送上安全鞋墊、水杯、運動鞋、運動器械、食品、生活用品等實用物品,鼓舞了職工士氣。
(三)發揮工會的服務職能,提升文化軟實力
一是豐富群眾文化,創造寬松環境。下發《關于進一步豐富職工群眾文化生活的安排意見》,發揮黨政工團齊抓共管的作用,努力營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提升廣大職工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時,節儉舉辦首屆“職工文化藝術節”,開展小型多樣、各具特色的活動,打造全方位、多層面的“文化大餐”。文體中心全面開放,增設了文體設施,進一步豐富職工業余文化生活,使職工更好地休養身心,以利再戰。
二是健全幫扶機制,關心職工生活。十年的煤炭黃金時期,煤礦職工的收入大幅增長,生活小康有余。但企業也存在少數因天災、疾病等造成的生活困難人員,企業危機對這部分人的沖擊更為強烈,影響更為大一些。為此,工會應做好困難人員幫扶工作,不讓一個家庭過不了“坎”。寺河礦工會建立了困難職工幫扶站,在各基層工會建立了幫扶點,動態完善困難職工檔案,豐富幫扶內容,完善幫扶方式,建立長效機制,努力解決困難職工實際問題,用實實在在的行動叫響“有困難找工會”。
三是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危機中也是企業與職工關系最容易出現不和諧的時候。礦工會堅持“促進企業發展、維護職工權益”的企業工會工作原則,擺正工會與企業、與職工的關系,督促企業樹立以職工為本、依靠職工群眾渡難關的理念,引導職工群眾以企業發展為己任,增強主人翁意識。特別是對待職工的切身利益,慎之又慎,妥善處理。例如,去年7月份,寺河礦對長期曠工的職工進行清查,將與之解除勞動合同。礦工會為了切實維護職工利益,與基層工會聯合,對曠工人員進行了逐一家訪,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動員8名職工上班,對堅持不上班的16名職工,經工會委員會討論,向企業行政方書面遞交了同意清退的意見書,得到了職工和行政方的認可,促進了企業和諧。
危機孕育希望,團結創造活力。企業面臨危機的時候,也正是工會組織發揮優勢,展示作為的時刻。工會組織要主動為企業分憂,為職工謀利,發揮教育、動員、服務職能,激勵廣大職工與企業同患難,共甘苦,抱團取暖,為企業應對危機,轉型跨越發展積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