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仁敏++廖玲玲
摘 要:在肯定“國企領導干部”成績的基礎上,明確指出了目前企業領導干部在企業中存在的腐敗問題,深入分析了問題成因,提出了預防對策。
關鍵詞:國有企業;領導干部;腐敗;成因;對策
0.前言
目前,國企領導干部的作用和貢獻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個別國企領導干部以權謀私、假公濟私、化公為私的現象也是不容忽視的。共同研究探析國有領導干部腐敗問題的原因,采取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防止國企領導干部違法亂紀,預防國企領導干部的職務犯罪,這不僅有利于防止國有企業資產流失,保護廣大員工的切身利益,而且也有利于對國有企業領導干部的保護,有利于國有企業形象的維護。
1. 企業領導干部腐敗問題淺析
企業領導干部違法亂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觀原因,有客觀原因;有現實原因,有歷史原因;有主動原因,有被動原因。擇其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1 思想意識出現偏差
不可否認,走上領導崗位的企業領導干部在過去的工作崗位上都是做出顯著成績的,但是,當地位變了,權力大了,特別是可以個人說話算數的時候,有的領導就可能出現“功臣”意識、“老板”、“大哥”意識,會認為搞好企業“非我莫屬”,會滋長企業上下“唯我獨大”。
1.2價值觀念發生扭曲
當國企效益得到提升后,有的企業領導干部的價值觀就逐漸發生變異,從原來非要搞好國企的價值觀變異為“以金錢論英雄”的價值觀。為了實現這種價值觀,他們就假公濟私,甚至不擇手段地任意侵吞公款,最后淪為金錢的犧牲品,因追求享樂而走向犯罪道路。
1.3 產權制度存在漏洞
國家的所有權與企業法人代表行使的對企業的實際占有權、使用權和處分權的分離,使企業法人代表擁有企業的實際而完全的內部控制,造成了資產所有者的所有權“缺位”和代理經營權的承包者對權力的“越位”。這樣一種不明晰的產權制度,成了國企領導人腐敗的巨大溫床,使一些承包人利用自己的控制權,實現“內部自我控制”,從而走上侵吞公共財產的道路。
1.4 制度規定形同虛設
制度是企業的行為規范,但在所有者缺位的情況下,企業的各項制度實質是“內部人控制”的制度,如內部財務控制,其表現主要有:(1)資金管理制度不嚴格,財務制度執行不力,財經紀律遵守不嚴,特別是對國企不得設立“小金庫”的規定執行不到位。(2)“三產”、“多經”管理制度較混亂。有的企業領導從事與國企生產經營業務競爭的同類業務,截留國企應得的利潤;有的利用國企與所屬“三產”、“多經”的體制制度差異、管理模式差異,利用企業改制、兼并、重組和拍買等“有利”時機,實施國有資產以不同形式向個人的轉移。(3)操作制度不透明。目前不少國企的經營管理操作制度是極不透明的,有的甚至是“公開”的暗箱操作。
1.5 監督不夠到位
當前國企的監督體系已初步建立,但有的監督不夠有力,有的工作沒有到位。主要表現在:(1)不敢監督。有些國企黨組織及監督部門擔心監督太嚴,會帶來“思想不解放,影響企業發展”之微詞,會影響“思想同心、目標同向、工作同步”的大局,會影響個人的仕途和利益。(2)不想監督。在國有企業中,對腐敗行為最知情的往往是國企的領導班于成員和直接從事經濟管理的主要人員,由于他們中的一些人員信奉“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處世哲學,一些出于另類的“維護班子和同志之間的團結”,甚至,一些夾雜個人的“你有我有大家有”的私利心,他們往往是“知之不知之”。(3)不能監督。目前一些國企進行機構調整、減員增效,首當其沖的是調整黨群部門、紀監審計部門,精簡政工干部、紀檢監察干部和審計干部,造成這些職能部門的并撤,干部銳減,人員匱乏,以致出現“無人可為”情況,同時,由于監督體制和機制的障礙,“有人難為”的現象同樣突出。
2. 預防企業領導干部腐敗問題的對策
前面強調,企業領導干部腐敗問題有它的主客觀原因,要預防企業領導干部的職務犯罪,則應針對它的主客觀原因“對癥下藥”。
2.1 打好“兩個基礎”,造就“不愿違法亂紀”的環境
造就“不想違法亂紀”的環境,是預防企業領導干部違法亂紀的治本之道。(1)加強政治思想道德教育,強化政治素質提高,不斷夯實和鞏固思想基礎。以學習和實踐“兩個務必”為主要內容,開展黨的優良傳統作風教育;以學習和踐行黨內工作準則、黨紀條規和法律法規為主要內容,開展遵紀守法教育,大力引導企業領導干部樹立唯物主義、社會主義的世界觀;樹立竭盡全力管理好國企資產、“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價值觀,這是他們不想違法亂紀的思想基礎。(2)堅持“激勵兼容”的原則,積極改革和創新企業領導干部的薪酬待遇制度,既調動企業領導干部的積極性,又保證調動起來的積極性符合上級組織的目標。
2.2 改革和完善“三項制度”,構建“不能違法亂紀”的屏障
預防企業領導干部腐敗的關鍵在于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和保證監督企業黨風廉政建設制度規定的貫徹執行。(1)明晰和完善產權制度,解決“內部人控制”的弊端,實現所有者和經營者之間的權力制衡。(2)嚴格內部管理制度,實現“內部人控制”的再控制。第一,實行規范統一的財務管理制度,嚴肅經濟政策財經紀律,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用“鋼性”標準取消“小金庫”,消除“帳外帳”,是當前國有企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第二,建立和完善企業的購銷制度,堵塞物質流通領域中的漏洞。企業要推行采購招標制度和實行商品市場核價制度,凡購置設備和購買批量物質材料應由國企向各供應商發出所需原材料或設備的采購招標書(單),各供應商競相投標,選價廉物優者為中標者,企業所購的商品、銷售國企商品的價格應以當時的市場價格為基礎,按市場規律且經價(貨)比三家,擇低(好)核價后進行定價,要求合理和透明,不能由企業領導或采購員一個人說了算,防止領導干部和經辦人員利用采購謀取不法利益。第三,推行會計委派制度。企業領導干部腐敗問題與會計受主要領導控制的會計制度有重要關系。實行會計委派制度,會計不受所在單位控制,能夠嚴格執行會計制度,大膽對所負責的單位進行財務監督。同樣,由政府主管部門向國企派駐財務總監,也是防止企業領導干部違法亂紀的重要舉措,應當予以繼續完善。第四,重大工程建設項目,實行“工程雙優”制度。重大工程的建設單位在開工前夕與檢察機關簽訂“工程優質、領導干部優秀”的雙優協議,確保重大工程建設的工程優質、領導干部優秀,是依靠外部控制實現內部控制的新舉,應總結推廣。(3)嚴肅國有企業黨風廉政建設制度。抓好黨風廉政建設是企業黨組織發揮政治核心作用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企業領導體制下,企業黨風廉政建設也是國有企業領導干部的政治屏障和心理屏障。要堅持實施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及責任追究制度,制度不在于多,在于“精”而管用,更要體現制度的“鋼性”。通過制度的規范和約束,使國有企業領導干部“不能違法亂紀”。
2.3 強化“三監督一懲處”,營造“不敢違法亂紀”的氛圍
通過整合監督力量,強化整體監督合力,充分發揮黨內監督、法律監督、群眾監督等優勢,形成有效的全方位的監督機制。(1)切實加強專門機關的監督,維護和保證監督職能的“獨立”性。企業紀檢監察和審計等職能部門、公司制的監事會在反腐敗工作中發揮突出作用。特別是紀檢監察部門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中,所擔負的黨內監督職能尤為重要。(2)充分發揮職工群眾的監督。要調動職工群眾參與監督的積極性,認真落實廠務公開、黨務公開制度,保障職工群眾的知情權利、民主權利、參與監督的權利。要依法保障職工群眾監督渠道和途徑的暢通,建立舉報獎勵的制度機制,充分調動職工群眾同違法亂紀行為作斗爭的積極性。(3)加大社會輿論監督。社會監督包括新聞輿論監督,他有著其他監督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企業雖然自成一體,但它依存于社會,并被社會所關注,特別是那些對社會有著不同程度影響的企業,積極健康的社會監督對企業內部包括企業領導干部的腐敗行為形成很強的心理壓力,并為紀檢監察機關提供案件線索。最后必須進一步加大對企業領導干部違法犯罪的打擊力度,及時懲處違法亂紀行為,形成嚴密的 “一伸手就被捉”的打擊機制,使那些有著妄想侵吞國企財產之意、貪圖職工群眾利益之心的“老板們”在強大的打擊機制面前對其不敢輕舉妄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