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


自“空海一體戰”這一概念產生以來,五角大樓一直在努力解釋,以免激化已經緊張的中美關系。正如美空軍參謀長施瓦茨上將和美海軍作戰部長格林納特上將所說,“從本質上說,‘空海一體戰是一個與全球化環境相容的總體概念。它不是針對世界任何一個地區而設計的,而是為保證美軍具備在全世界范圍進行力量投射的能力,以滿足其在全球戰斗的需求。”但畢竟在與“空海一體戰”概念相關的報告、論文及新聞評述中,“中國”一詞有著較高的出現頻率。
中國、伊朗、俄羅斯
在2012年6月2日香格里拉對話會上,前美國防長帕內塔發表了《美國對亞太的再平衡》的演講,重點談及美國在亞太地區的作用以及如何推進“再平衡”的新軍事戰略。為避免與中國的直接對抗和沖突,同時又堅持貫徹既有的戰略指導方針,五角大樓使用“再平衡”一詞可謂是煞費苦心。但無論如何,“空海一體戰”概念以及亞太再平衡戰略引起中國高度警覺是必然的,同時美國還面臨推動亞太地區軍備競賽的風險。
相較而言,2011年戰略和預算評估中心發布的《由外至內:從外圍行動擊敗伊朗反介入和區域拒止威脅》報告,應該說目標的指向性再明確不過了。
此外,人們也應該注意到一個現象,即“空海一體戰”概念中沒有俄羅斯的影子。實際上,美軍通過對“空海一體戰”概念的運用,能對俄羅斯的相應目標產生多大效果是最為本質的問題。因為,與中國沿海港口全部處于美國“空海一體戰”預設戰場中的情況相反,俄羅斯的主要國際航運活動主要集中在其歐洲部分(特別是彼得堡),其處于美國“空海一體戰”框架影響下的遠東部分,所占的份額微乎其微。也就是說,就算俄羅斯遠東部分的國際航運全部中斷,其整體經濟也不會受到多大影響。而如果直接攻擊俄羅斯歐洲部分,對美國方面來說不僅僅是個能力問題,而更是個決心問題。也不是“空海一體戰”這種“區域性作戰概念”所能解決的問題了。所以,美軍提出的“空海一體戰”概念對俄羅斯的影響不大,俄方對此保持一種淡然的態度也就可以理解了。
1991年春天,美國海軍退役中校托馬斯.巴尼特在首次職業簡報中即強調應快速加強同以前敵人進行合作,從中也可以看出美國在軍事上對俄羅斯的態度。巴尼特當時的觀點也最終得到了海軍作戰部和五角大樓的認同,這也許是美軍敢于從歐洲戰區大量削減軍事力量的主要原因。
也許當蘇聯解體后,東正教在俄羅斯的復興是最為根本的因素。與之相反,美軍的“空海一體戰”概念倒是給印度的戰略家們提供了一些靈感,即開發一個針對巴基斯坦海上拒止能力的印度版“空海一體戰”概念。當然,目前這也只能是想想而已,以印度目前的軍事實力,還遠不足以付之行動---哪怕是文字方案。
預設戰場
對美軍而言,盟國的參與對“空海一體戰”的成功至關重要。例如,戰略和預算評估中心的建議提出:“空海一體戰”必須考慮到地緣政治因素,如依據條約和法律義務保衛該地區正式盟國和朋友等。美軍認為,“空海一體戰”不是美國一家獨有的概念,盟國如日本和澳大利亞等,可能還有其他國家或地區,必須在維持穩定的軍事平衡中扮演重要賦能角色。
日本航空宇宙作戰研究會網站2010年12月文章認為,雖然現在日美與中國的政治、經濟和軍事環境,已經與冷戰時期北約和華約的對抗情形完全不同,但處于想定戰區內的日本,其地位與冷戰時期同為“空地一體戰”想定戰區的西德應該差別不大。換言之,日本將在“空海一體戰”中發揮極為重要的作用。
日本在戰時的作用將是,以自衛隊展開和維持基地的抗毀傷性為基礎,與美軍一起,在共同的作戰區域內奪取并維持空中及海上優勢。因此,美軍對日本自衛隊寄予著厚望。
日本防衛省戰略規劃辦公室資深研究員高橋杉雄則認為,推行“盟軍空海一體戰”是促進日美軍事合作的關鍵。在空中與海上兩個領域,日美合作都將成為“武力倍增器”。因此,日美應該在這兩方面同時構建抵消“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的措施。
盡管“空海一體戰”目前在兩軍防務合作上沒有正式確定,但是它很明顯是一個能在空中和海上抵消“反介入/區域拒止”威脅的有效措施。鑒于日美軍事聯盟對發展恢復重組能力的重要性,美軍應同日本合作開發抵消”反介入/區域拒止”的能力。從這方面來看,“盟軍空海一體戰”將會成為下一步日美防務合作的關鍵概念。
同為盎格魯-撒克遜文化圈內的澳大利亞,理所當然地是美國的堅定盟友。由于五角大樓認為美軍的前進基地會在中國的導彈威懾下變得越來越脆弱,因此具備戰略縱深和后勤支援能力的澳大利亞就在“空海一體戰”中占有一個極有誘惑力的戰術位置。這一點在戰略和預算評估中心發布的《空海一體戰:初始作戰概念》報告中已有體現。
澳大利亞智庫“科科達基金會”(Kokoda Foundation)的羅斯.巴貝奇則認為,澳大利亞應該“充分利用澳大利亞有限的戰略資源來維護與美國密切的盟國關系并生成一套強大的不對稱能力,”既要做到獨立自主以防美國無法為澳大利亞提供援助,又要在“空海一體戰”中與美國保持高度的協同作戰能力。而“輔助性后衛作戰、干擾性外圍作戰、進攻性兩棲作戰”則成為澳大利亞在“空海一體戰”概念中三種可能的選擇。
戰略期望
一個世紀之前,著名的海洋戰略家馬漢就曾大力鼓吹菲律賓“狹海”的重要性,他說,“也因為我們在亞洲有著菲律賓這個根據地,它處于海上,和中國離歐洲一樣地遙遠,對我們的防衛具有意義。”隨著奧巴馬政府將戰略“樞軸”向西太平洋轉動,作為美國空軍和海軍的一個海上后勤節點和東亞與東南亞之間的地理樞紐,菲律賓在西太平洋地區的戰略地位不言而喻。如何協助菲律賓保護其自身和如何協助其監控南海專屬經濟區則成為美軍的一項要務。在發展自身綜合軍力的基礎上,協助美軍建立完善外圍情報、監視和偵察體系則是未來菲律賓在“空海一體戰”概念下的重點。
東北亞地區是大國利益交織、相互競爭表現最突出的地區,在未來相當長時期內也是最具爆發冷戰與熱戰可能性的地區之一。作為美國在東亞地區實力強勁的橋頭堡,韓美軍事同盟似乎堅不可摧。為了有效應對超國家的、非軍事的威脅和各種安全挑戰,韓美兩國于2009年締結了“韓美同盟共同愿景”,決定發展一攬子戰略同盟關系。
在奉行“遏制戰略”之下,確保駐韓美軍穩定駐扎,謀求軍事力量均衡發展,是韓國現行與未來國防政策的基調。2015年12月1日戰時作戰指揮權移交之后,隨著以韓國聯合參謀本部為主、駐韓美軍司令部支援為輔的聯合防衛體制不斷完善,韓軍在制訂和改進韓半島戰區作戰計劃,以及在組織實施包括美軍在內的陸海空聯合作戰時,將發揮主導作用。
盡管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但臺灣問題一直是中美關系中最為敏感的問題。臺灣的地理位置對于該地區天空、太空、海洋和網絡空間等領域的地區性態勢感知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如何發揮臺灣在“空海一體戰”中的作用,是美國軍方比較糾結的事情。
作為民間防務智庫則有較為激烈的觀點,美國2049項目研究所執行主任馬克.斯托克斯和高級研究員拉塞爾.肖就認為,以臺灣在美國“空海一體戰”中所占據的重要地位,必須把臺灣納入到這一概念體系之內,才能有效保護臺灣,增強美國對中國的戰略優勢。另一方面,應加強美國與臺灣的國防工業合作、對臺軍售、教育交流以及技術支持,以臺灣作為美國在亞太地區實施“空海一體戰”的實驗平臺。
雖然五角大樓對此并未發表任何官方申明,但從中也能看出美國防務界對臺灣這一特殊地區的某種“期望”。
(作者為知遠戰略與防務研究所所長。對“空海一體戰”更為詳細的介紹見作者發表于《空天力量》雜志相關文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