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拉
“現在有歐美名校畢業的年輕人問我,去中國工作應該選香港還是上海,我都會說,還是上海吧,上海機會多,香港已經飽和了”
由于北京上海廣州暫不樂觀的空氣和食品安全狀況,身邊不少西方朋友,尤其是家有小孩的朋友,開始考慮找一個“更好”的亞洲城市生活。
一個顯而易見的選擇,是香港。在中國生活時間長了,返回歐美,會有不小的文化震蕩,而且在中國內地工作的經驗和人脈想要得到延續的話,香港也是一個比較理想的選擇。
于是乎,從去年起,陸續有一些外國朋友或者已經“孔雀南飛”,或者正在計劃之中。我的一位韓國朋友露茜說:“真有趣,以前在韓國說起香港,總覺得那是一個污染而擁擠的大都市,現在香港反而變成‘環境好了。”
香港“環境好”的原因,主要是,“從中環開車出去15分鐘,就可以看到海、行到山”,而上海從淮海路開車出去1小時還是各種高樓。他們移居香港的宣言是---“周末可以帶著孩子去淺水灣海灘戲水,或者去西貢出海、南丫島爬山,不用先查好空氣污染指數才決定能不能帶孩子出門”。
最近,一兩個已經搬到香港的朋友回上海來,聊起近況,又發現原來香港也不是一片樂觀---安頓下來之后,各種生活的煩惱重又撲面而來。
最直接也是最明顯的不滿,是住房面積大大縮小。公司的租房補助,在上海可以住盧灣徐匯國際社區的三室兩廳,或者浦東的別墅,很有“有錢人”的感覺。但到了香港,房子就立刻縮水成了上環或者太古的兩室一廳,面積只有上海時的一半甚至1/3,最多算中產階級。以前在上海常常請朋友來家“轟趴”的,現在再也不好意思讓客人來家里了,連孩子都嚷嚷地方太擠,沒地方跑動。
“香港住久了,雖然生活非常方便,但也特別想逃離,還是‘大上海更廣大”,做投資的瑞士朋友亨里克說。上海不直接面山見海這個重大“缺點”,也悄悄被原諒了。
第二個煩惱,是關于菲傭。盡管朋友們在上海時對于阿姨都有諸多不滿,比如不專業、時有偷懶、愛打聽主人隱私,等等。但到了香港才發現,菲傭盡管受過“專業”訓練,價格也遠非上海的阿姨能比。而且上海的阿姨如果相處得好,有時還愿意加個班或幫點忙,菲傭的話,工作時間、工作量都明碼標價,不付足鈔票一切免談。
“還是中國人大氣”,另一個美國朋友總結說。
還有一些其他的煩惱,比如美國朋友覺得香港太“英國化”,不像上海“國際化”。原先想象的上山下海,其實也沒能實現幾次。
原來所謂“更好”,可能都只是傳說,關鍵還在于你處在人生的哪個階段,對未來有什么期許。“現在有歐美名校畢業的年輕人問我,去中國工作應該選香港還是上海,我都會說,還是上海吧,上海機會多,香港已經飽和了。”我的美國朋友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