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元

進入馬年以來,中國經濟發展速度明顯減緩,國內外一些經濟觀察人士也紛紛在各家財經媒體上撰文看空中國經濟,一時間“中國經濟崩盤論”在輿論界喧囂異常。
不過,4月30日剛剛公布完畢的上市公司2013年年報的數據顯示,作為中國經濟的頂梁柱,上市公司在2013年的日子過得還挺滋潤,似乎并未受到經濟增速放緩的沖擊。
營業收入和利潤創出3年最高
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2513家已公布年報的上市公司合計實現營業總收入27.04萬億元,較上年增長8.98%;合計創造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2 . 2 5萬億元,同比增長14.01%,創出了2010年以來的最佳紀錄。如果我們看得再細一點,就會發現,2013年共有2299家公司處于盈利狀態,數量較2012年增加127家,2013年實現利潤增長的公司數量從2012年的1182家增至1511家。
看到這些閃閃發光、新鮮出爐的數據,或許有人會說,這些靚麗數據的背后,是不是和以往一樣,還是由帶有壟斷意味的金融業實現的。
翻開2513家上市公司的2013年年報,果不其然。工商銀行以2 6 2 6 . 4 9億元的凈利潤規模,成為上市公司首屈一指的“大土豪”。從利潤貢獻比例而言,金融板塊依舊是支撐A股上市公司業績的主力大戶,包括銀行、保險、券商在內的53家公司凈利潤總和高達1.26萬億元,占2013年上市公司利潤總額的56%。這表明,金融業上市公司依然延續了近年來一直占據上市公司實現利潤半壁江山的局面。
不過,讓投資者眼睛一亮的是,在金融業上市公司繼續盤踞上市公司利潤半壁江山的同時,其它行業的上市公司也通過自己的努力,加速追趕。統計數據顯示,剔除利潤大戶銀行股對上市公司實現利潤的貢獻,2495家上市公司2013年主營收入和凈利潤兩項指標與上年相比,增幅分別超過9%和16%。由此可見,其它行業的上市公司并沒有打算讓銀行業專美于前,而是較勁向前追。例如,深國商憑借著12660.72%的凈利潤增速,勇奪2 013年A股上市公司業績增長冠軍。
盡管創業板公司股價在2013年一飛沖天,創業板指數漲幅名列全球老二,但是如果單純從公布的年報數據來看,創業板公司的利潤增幅相比藍籌股和中小板公司,還是遜色了許多。以滬市上市公司為例,2013年上證50和上證18 0指數成份公司每股收益分別為0.77元和0.72元,高于滬市每股收益0. 6 0元的平均水平。上證50公司實現凈利潤1.19萬億元,上證180公司實現凈利潤1.79萬億元,分別占滬市上市公司整體凈利潤的61.47%和92.60%。
而從中小板公司的年報來看,中小板公司雖然營業收入增長超過17%,但是其凈利潤增幅僅為5. 9%,顯示出中小板公司經營成本的上漲速度高企,蠶食了其凈利潤的增長。
2013年的創業板公司,可以稱得上要多紅火有多紅火,不管是傳媒板塊,還是手游概念股,都被貼上“高成長”和“市夢率”的標簽,在市場主力資金的推動下,創業板公司股價也是漲得令人炫目。然而,與創業板公司高高在上的股價相比,2013年創業板公司的業績卻是難以啟齒,其2013年凈利潤增幅僅為10. 92%,不僅遠低于此前市場投資者普遍預期的16%,甚至未能超越A股14.01%的整體水平,令投資者“希望很大,失望更大”。
現金分紅創史上最高
盡管2013年漲幅驚人的創業板公司利潤沒能像投資者所預料的那樣實現高速增長,不過,對于大多數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而言,2 013年上市公司年報中公布的一則消息還是讓很多投資者感到很振奮,那就是上市公司紛紛推出了厚薄不一的現金分紅方案。
數據統計結果顯示,滬深兩市共有18 6 2家上市公司在公布2 013年年報的同時,發布了2013年度的現金分紅預案,這個比例占到了全部上市公司總數的74.01%,較2012年度提升約13個百分點。
這些準備推出現金分紅預案的公司預計現金分紅總規模將達7098.89億元,這不僅僅創出了A股市場有史以來年度現金分紅的最高紀錄,也讓很多好久都沒有沐浴到資本市場分紅雨露的中小投資者倍感詫異,上市公司這是要玩哪一出?
對于在證券市場屢戰屢套的投資者而言,上市公司大規模現金分紅,稍微慰藉了其受傷的心靈。希望明年的今日,依然能夠聽到更多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