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坤

在趕赴南非拍攝一部公益影片之前的5月12日,我在北京大學與著名表演藝術家六小齡童先生一起,同北大學子進行了一場“夢想*境界 當孫悟空遇到李小龍”的對話。
也許讀者會覺得奇怪,“孫悟空”和“李小龍”怎么會走到一起?大家都熟悉,孫悟空是一個無所不能的東方神話世界中的超級英雄,他通過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擁有了高強的本領;他手執如意金箍棒,會七十二般變化,一個筋斗能翻十萬八千里;他嫉惡如仇,一心向善,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于取得真經。自古以來,大家對孫悟空的喜愛從未停止。而孫悟空最經典形象的扮演者六小齡童,更是出身于猴戲世家。他所塑造的孫悟空,影響了幾代人。他本人也用多年的時間,致力于西游文化和猴王精神的傳播和推廣。
李小龍則是截拳道創始人,全民功夫偶像,他用自己的功夫,理念與精神征服了世界。他是世界武術技擊家、武術哲學家、MMA綜合格斗之父、武術宗師、功夫電影巨星。他把中國功夫電影帶進好萊塢,推廣到全球。他在香港的4部半電影多次打破各項記錄,其中《猛龍過江》打破了亞洲電影票房記錄,他與好萊塢合作的《龍爭虎斗》當時全球總票房達2 .3億美元。而我,之前在香港出演頭號龍迷周星馳先生的經典作品的鋪墊,加上在國內有機緣能扮演李小龍,該角色得到大家的喜愛與認同,取得了今天的一點成績。
我從小就有看六小齡童先生扮演的孫悟空,并對這位前輩很敬佩。而第一次與他見面,是在2008年11月份,在參加《同一首歌》走進成都新農村的活動時,我們同臺演出,并在后臺進行了親切的交流。
這次在北京大學,我們分享了永不言敗、不屈不撓、勇敢機智、樂觀向上的精神。與北大學子進行了親切的溝通和交流,解答了一些他們在成長中的困惑,并加以鼓勵。
當今大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面臨各種各樣的壓力,有的承受力很脆弱,但是孫悟空被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的壓力夠大吧,在取經路上九九八十一難的困難不小吧,李小龍初到美國闖天下,自創截拳道,多次面對各鐘困難與挑戰,壓力也夠大吧。但他們面對壓力時都很樂觀,主動去尋求解決的辦法,并在突破困難的過程中,充實自己的力量。同樣,我和六小齡童先生在分別塑造李小龍和孫悟空的過程中,也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
我最樂意跟學生們分享的,是李小龍從實戰出發,以中國武術為基礎,吸收西洋拳、空手道、跆拳道、泰國拳,柔術等搏擊術的優點和特長,他總結多年的經驗自創了截拳道。截拳道容納百川、集東西拳術精華,并有三個層次,一哲學思想,二是功夫知識,三才是技巧。
在李小龍眼中,截拳道不僅是一門搏擊術,更是一種人生觀或處世觀。人必須向善,卻不應拘泥於形式。正如一杯水放進茶壺便成茶壺之形,放進杯子便成杯形,所以重要的是水的本質。不論是練武,還是是制造,我們要學習李小龍的精神內核。
李小龍也告訴我們,無論資質如何,人人經過奮斗都可以成功。不管投身何種行業,不管原來的背景如何,都要有一種不服輸的精神,不做第一,也要做惟一,只有專心專注專一的人,才能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