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的印發是我國農民職業教育發展的一個里程碑,預示著農民職業教育正在向新型職業農民聚焦,培養適應現代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要求的新型職業農民勢在必行,同時也標志著我國中等職業教育將邁出突破性的重要一步。
突破一:找準培養目標 招生對象放寬到50歲
農業部調查顯示,我國農業勞動力年齡主要集中在40歲以上,占全部從事農業生產人數的75.9%,平均年齡接近50歲,部分地區甚至達到55歲以上,且素質堪憂,小學、初中文化程度占到70%以上。結合農業勞動力相應的學習能力以及教學管理的實際,當前應重點招收年齡在50歲以下的農民完成學歷教育,同時要支持和鼓勵所有務農農民注冊學習。招生對象的規定為年齡一般在50歲以下,初中畢業以上學歷(或具有同等學力),主要從事農業生產、經營、服務和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等領域工作的務農農民以及農村新增勞動力。招生重點是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經營者、農民合作社負責人、農村經紀人、農業企業經營管理人員、農業社會化服務人員和農村基層干部等。
突破二:遵循農民職業教育規律 按農時組織教學
方案以培養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和職業道德、良好科學文化素養和自我發展能力、較強農業生產經營和社會化服務能力,適應現代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要求的新型職業農民為目標;專業類別分成種植、畜禽養殖、水產養殖、農業工程和經濟管理五個專業類(每個專業類包含若干專業方向);課程分為公共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和能力拓展課,三類的課程均是開放的,允許根據產業的實際需要和學生自身的生產生活實際適當調整或增開其它課程;根據學生生產經營實際和農時季節特點組織教學,農忙時多實踐指導生產,農閑時多安排理論教學。注重學生職業能力形成的邏輯性、銜接性和整體性,使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緊密結合,并保持教學內容的科學性和連貫性。
突破三:制定符合農民需要學習形式 實行彈性學制
新型職業農民中等職業教育以“課堂教學”“遠程教學”“集中學習”“分散學習”的形式進行。實行學分制,按16個學時折合1學分計算。每完成一門課程的學習,通過相應的考試考核,即可獲得該門課程的學分。累計修滿2720學時、獲得170學分即可畢業。
學分分為課程學分和認定學分,農民學生具備的相應農業生產經營技能、學習培訓經歷、職業資格、表彰獎勵等,經認定可以折合一定學分,認定學分最多不超過57學分。有效學習年限為2~6年,允許學生采用半農半讀、農學交替等方式,分階段完成學業。
突破四:探索方便農民學習的途徑 打通農民職業教育立交橋
考慮到新型職業農民的地域屬性較強,鼓勵和支持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按照本方案探索建立農民學分銀行的有效做法,根據教育部、農業部兩部門規劃,在各地積累經驗建立區域性學分銀行后,國家將出臺統一規范,逐步建立全國性農民學分銀行,搭建專業間、學校間、地區間以及學歷教育與非學歷繼續教育間的農民職業教育立交橋。
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 范 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