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海輝?李志光
“以前村民都往外走,現在出門打工的人都往回遷了。”在豐順縣湯坑鎮梅溪村村民眼里,幸福村居就是村里環境衛生好,有休閑場所,而且有致富門路。近年來,豐順縣以建設“美麗鄉村,幸福村居”為主題,堅持幸福村居創建與名鎮名村示范村建設相結合,打造幸福村居示范片。到目前為止,共建成幸福村居示范點44個,成為廣東創建幸福村居示范縣。
4月2日,廣東省原中央蘇區縣創建幸福村居工作會議在豐順如期召開。省委農辦主任、農業廳廳長鄭偉儀,省委農辦副主任、農業廳副廳長陳祖煌,省農業廳副廳長、扶貧辦主任莫定偉出席會議。這次會議的召開是為貫徹落實今年中央1號文件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贛閩粵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規劃的批復》,貫徹落實全省農村工作會議、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和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重大部署,推進欠發達地區創建幸福村居、新農村建設和扶貧開發工作,促進革命老區加快振興發展。
“在黨和政府的關心支持下,特別是在加快粵東西北發展戰略和扶持老區建設一系列政策的推動下,我省老區發展步伐加快,勢頭良好。但由于區位和自然條件的制約,我省大部分老區,特別是原中央蘇區的經濟社會發展仍相對落后。”省委農辦主任、農業廳廳長鄭偉儀表示,全省11個原中央蘇區縣的領導和農業局(農辦)負責人,以及所在市農業局(農辦)負責人聚集在一起,共商原蘇區縣創建幸福村居有關工作,這對于加快原蘇區縣振興發展、促進全省同步推進全面小康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
用一到兩年在各中央蘇區縣創建2-3個名村和5-6個示范村
2013年,省委農辦(省農業廳)就新時期推進幸福美麗新農村建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組織20個地級市,對41個縣(市、區)和中山、東莞2個地級市共630個鄉鎮9300個行政村(居)61288個自然村的農村人居環境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并先后赴惠州、陽江、韶關、清遠等市縣開展了實地調研。
據省委農辦新農村建設指導處有關同志介紹,針對調研中發現的新農村建設整體進展緩慢、推進力度不大等突出問題,同時,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創建幸福村居五年行動計劃》和《贛閩粵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規劃》,改善中央蘇區縣農村人居環境,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省委農辦決定,從今年起,全省開展“中央蘇區縣幸福村居示范片(線)”創建活動。擬用一到兩年時間,在各中央蘇區縣建成2-3個具有嶺南特色、地方風貌的名村和5-6個示范村,新農村建設有新進展,農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人居環境有新改善,形成“一村一品”的發展格局,確保農民收入水平有新提高。
從《關于中央蘇區縣創建幸福村居示范片的指導意見》中,記者也了解到,這次創建活動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求,以名村、示范村建設為抓手,以整治農村人居環境為重點,將“示范片(線)”打造成具有嶺南特色、幸福宜居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典型。同時,要求原中央蘇區縣把產業發展放在首位,大力發展“一村一品”,夯實農民持續增收的基礎。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引導農民發展家庭農場,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培育農業龍頭企業,促進農民增產增收。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所有名村、示范村均要求以自然村為單位建立村民理事會,制訂鄉規民約和理事會章程。結合“一事一議”以獎代補,發動鄉賢、先富群體參與新農村建設。加強公共服務站、文體活動中心、健康計生服務中心、小廣場和小公園等農村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建設。
對創建示范片(線)的具體要求,《意見》也作了明確規定:“示范片(線)”的建設范圍要涵蓋2個行政村,10-15個自然村,盡量選擇村莊比較集中的片(區),連點成線,集中成片打造。“示范片(線)”擬創建的名村,可選擇納入全省第二或第三批創建計劃的村莊。已經省認定、公布的第一批名村不再作為創建村莊。示范村的選點由各地自定,具體要求是,“示范片(線)”擬打造的名村在人文歷史、自然生態等方面要具有較為突出的特色,擬打造的示范村在基礎設施方面要有一定的基礎,通過創建活動,效果明顯,能起示范帶動作用。“示范片(線)”的農民群眾要對村莊建設熱情高漲,積極參與;基層黨組織要戰斗力強,“兩委”干部積極。
“目前,各蘇區縣正在抓緊落實幸福村居示范片的選點和規劃等基礎工作。”新農村建設指導處的同志告訴記者。
對全省11個原中央蘇區縣一次性各安排1000萬元建設補助資金
據介紹,為確保蘇區縣創建幸福村居工作取得實效,經省政府批復同意,省財政擬在2013年省幸福村居專項資金中對全省11個原中央蘇區縣一次性各安排1000萬元建設補助資金。鄭偉儀也坦承,省的扶持資金遠不能滿足實際需要,各地要廣開渠道,多方籌措資金,加大對創建幸福村居的投入。要整合部門力量,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集中投入、各記其功、各負其責、形成合力”的原則,統籌資金使用,確保建設有效實施。
“優先把原中央蘇區縣作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對象,著力改變蘇區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改變蘇區的落后面貌,縮小貧困差距,讓蘇區群眾實現致富,這樣做,是非常正確的。”對在原中央蘇區縣開展幸福村居創建活動,省扶貧辦老區處處長馮思華表示認同,他希望,各行政和職能部門能調動更多的資源和更大的力量來支持老區的建設和發展。
同時,馮思華認為,建設好幸福村居要貫徹落實好相關政策,認真做好建設規劃,認真做好工作計劃;要充分尊重當地群眾意見,充分調動群眾積極性,發揮主體作用;要整合各方資源,尤其是發揮各行業職能部門的優勢,共同推進幸福村居建設,“還要動員社會上有愛心的企業家、鄉賢參與到幸福村居建設中來,使創建活動得到更多方面的支持,這樣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
攻堅克難,求真務實,全面推進落實幸福村居創建工作
“加快老區經濟社會發展,改善和提高老區人民生活水平,是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必然要求,也是各級黨委、政府和全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鄭偉儀說,省委、省政府將11個原中央蘇區縣作為新農村建設、創建幸福村居活動先行先試的示范縣,各蘇區縣要切實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各級各相關部門要加強幸福村居的建設規劃,重視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做好村莊環境整治,努力保護歷史文化,夯實產業發展基礎,做大幸福村居的優勢產業,帶動群眾發展生產,增收致富。要著力加強長效機制建設,確保幸福村居能夠持續幸福,切實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我們要帶著對老區人民的感恩之心,帶著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以攻堅克難的精神和求真務實的作風扎扎實實地做好老區幸福村居創建等‘三農各項工作,切實為老區人民群眾解決生產生活方面的問題和困難,推動老區加快發展,逐步縮小老區與發達地區的差距,讓老區人民早日脫貧致富、過上幸福生活,讓老區與全省同步實現現代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鄭偉儀最后還強調,要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大力宣傳黨和國家關心支持老區加快振興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政策舉措和工作成效。要及時總結推廣各地經驗做法,樹立典型樣板,宣傳先進事跡,努力為老區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