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海輝?林壽智
4月4日,革命老區廣寧,天氣晴朗而清爽。
這一天,該縣廣大干部群眾、駐軍官兵、學生代表和粵桂湘邊縱隊老戰士聯誼會代表等上千人齊聚在革命烈士陵園,結合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舉行“學習革命先烈精神,一切為人民幸福”主題教育活動,深切緬懷先烈豐功偉績,接受革命傳統教育。
蒼松翠柏掩映下的革命烈士紀念碑莊嚴肅穆。上午9時整,祭掃儀式正式開始,儀式由縣委副書記吳冠儒主持。廣寧縣委書記張桂洪、縣長袁海平代表縣委、縣政府向革命烈士敬獻花圈,該縣駐軍部隊、南街鎮、廣州地區老游擊戰士聯誼會和粵桂湘邊縱隊分會以及粵桂湘邊縱隊廣寧老戰士代表聯誼會等也分別敬獻花圈,在場人員肅立鞠躬,向烈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悼念。
張桂洪在祭奠烈士大會上作了講話。他說,廣寧是廣東重點革命老區縣,眾多革命烈士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一首首氣壯山河、驚天動地的壯麗詩篇,他們永遠值得我們銘記,值得我們敬仰。張桂洪還說,戰爭年代,廣寧是一塊革命的紅土,改革時期,廣寧是一塊建設的熱土。革命先烈們在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中,以奉獻和犧牲鑄就了密切聯系群眾、實事求是、不計功利、艱苦奮斗、一身正氣、兩袖清風的優良作風,在改革發展的新時期,學習革命先烈精神,就必須把這些優良作風發揚光大。“當前,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題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突出聚焦‘四風問題,這是我們學習革命先烈精神最好的載體和方式。” 張桂洪希望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要認真學習革命先烈堅定信念、無私奉獻、艱苦奮斗、迎難而上、敢于勝利的精神,秉承先烈們為人民謀幸福的夙愿,積極開展“深化改革年”、“平臺建設年”、“民生建設年”活動,著力解決廣寧自身發展問題。要把學習革命先烈精神與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與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緊密結合起來,從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和犧牲精神中汲取營養,增強黨性,努力把先烈們的大無畏精神和無限忠誠的崇高品格,轉化為“加快富民強縣,建設幸福廣寧”的強大精神動力,以良好的黨風帶政風促民風,以作風建設的新成效取信于民,贏得民心。
祭奠活動結束后,與會人員參觀了粵桂湘邊縱隊紀念館,廣州地區老游擊戰士聯誼會副會長、粵桂湘邊縱隊分會常務副會長方剛還為廣寧縣廣大黨員干部上了一堂生動、深刻的傳統教育課。
方剛向大家講述了發生在廣寧大地上的革命故事和光榮歷史。他說,粵桂湘邊縱隊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支人民武裝部隊,在粵桂湘邊區的武裝斗爭過程中創立了光輝的業績,同時也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和代價,有1200多名指戰員在戰爭中獻出了自己的寶貴生命,用鮮血染紅了粵桂湘邊區這片土地,“他們是永遠值得我們懷念的,他們的英雄業績和革命精神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
“廣寧是粵桂湘邊縱隊解放戰爭時期開展革命游擊活動的根據地,在邊縱長期的革命斗爭中,廣寧人民作出過重大貢獻和巨大犧牲,這是廣寧人民的光榮和驕傲。今天,粵桂湘邊縱隊司令部舊址和邊縱紀念館都留在廣寧,這是很有紀念意義的歷史文物。” 方剛希望廣寧縣委、縣政府珍惜它、保護它,讓它在目前正在開展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更好地發揮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陣地作用。“這也是目前尚健在的邊縱老游擊戰士們的一點期望,也是梁嘉政委等邊縱老領導在世時留下的遺言。”
聽了方剛老同志的講座,張桂洪表示深受啟發,他說,在和許多革命前輩接觸中了解到,他們很多人家庭生活富足,但卻毅然走上革命道路,值得學習的就是他們對黨對人民的堅定信念,也正是這種信念在支撐他們,為了革命勝利和人民解放不惜犧牲自己寶貴的生命。他們發動群眾,依靠群眾,為了群眾。“粵桂湘邊縱隊之所以選擇廣寧,就是因為廣寧有光榮的傳統,有很好的群眾基礎,得到當地人民支持和擁護。和平年代,共產黨執政,如何贏得群眾支持,如何依靠群眾?這是我們貫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時要深刻反思的問題。”張桂洪表示,今后要充分利用好廣寧老區豐富的紅色資源,用革命精神激勵廣大黨員干部,為廣寧人民的幸福,做出更大的貢獻。
張桂洪滿懷深情的講話,也感染了在場的同志們,大家紛紛表示,一定要對照革命歷史、革命傳統這兩面“鏡子”,聚焦“四風”找差距,轉變作風辦實事,深入踐行黨的群眾路線,艱苦奮斗,奮發有為,努力建設“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社會和諧、人民幸福”的新廣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