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素軍
追尋紅色革命足跡,挖掘革命歷史檔案文物,再現革命志士為心中夢想執著求索的情境,是黨團史工作者們的不懈追求。2013年下半年,為了對“團一大”歷史的些許謎團進行探究,填補廣州青年運動史的一些空白,在廣州共青團的推動下,我隨廣州青運室連莎主任等一行前往南京、杭州以及俄羅斯莫斯科等地挖掘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相關歷史檔案資料。在莫斯科俄羅斯國家社會政治歷史檔案館,副館長史比廖夫帶領尋檔團成員參觀了檔案館,介紹了檔案室保存的與中國革命、中共黨團史相關的檔案情況。尋檔組取得一批20世紀20年代珍貴的早期黨團組織活動檔案資料。
北京社主義青年團成功地清理出北洋政府密探
發現檔案的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向中央的報告中,匯報了團組織自成立以來的發展情況。其中,檔案中記載了北洋政府密探潛入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刺探情報一事,使得“偵探案”得以揭秘。而在此之前,密探是什么人?怎么潛入團組織,又是如何傳遞情報?團組織最終是否發現?等等,一些歷史之謎一直無以揭開。
根據給團中央的報告中記載,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間接函告,1921年12月1日,教育部派人攜帶王懷慶(北京衛戍司令兼步軍統領)給總理的函件,要求速行禁止,“如不能禁,則當直接干涉”,并附有偵探報告、北京團組織章程。偵探報告中詳細記錄了團組織開會的人員、發言情況等信息。“偵探案”立即成為團組織的一個重大事件。
為避免軍警疑慮和偵探繼續窺伺,團組織決定暫停活動,并著手處理“偵探案”。經排查,嫌疑最大的是鄺摩漢、熊得山(執委會委員)等七人,因為“這些人最新加入,多為流氓,且是鄺介紹入團”,執委會決定“暫時避免”他們參與會議。12月3日,執委會臨時會議避開鄺、熊二人,并決定繼續開展活動。17日,執委會第三次會議議決“偵查偵探案”。此后,團組織活動正常進行,并向其他地方團組織印發材料,幫助開展活動。
“團一大”南京代表“莫耀明”身份解密
根據“團一大”會議記錄,南京地方團組織派代表參加“團一大”會議,代表名為“莫耀明”。然而再無該人其他線索,而且在參加“團一大”會議后再無此人參加黨團活動的痕跡,也有學者提出署名是不是寓意化名?
帶著疑問,尋檔組聯系了南京近現代史研究學者胡卓然,獲知南京海軍魚雷槍炮學校有一名東莞籍學生就叫“莫耀明”,原是廣東黃埔海軍學校學生,后輾轉到南京海軍魚雷槍炮學校進修槍炮魚雷知識。而這個南京海軍魚雷槍炮學校的海軍青年,曾是南京早期團員的來源之一(尋檔團隊在南京市檔案館尋獲1923年南京團員登記表,發現有海軍學生、海軍炮兵共5人)。根據這一線索,“莫耀明”很有可能就是南京團組織的成員。此外,“莫耀明”兄長在寫給與“莫耀明”私交深厚的著名歷史學家鄭師許(也是東莞人)信件中提到“舍弟婦(指莫耀明的妻子)前蒙陳達材縣長委以書記之職,月薪五十元,借以維持生活”,這說明陳達材和莫耀明應是認識的。這就與“團一大”第一次籌備會議的會議記錄上,陳達材代表莫耀明出席會議相吻合。據此,可以初步認為南京海軍魚雷槍炮學校的東莞籍學生莫耀明與“團一大”南京代表莫耀明可能是同一人。
“莫耀明”是東莞人,又曾多年在廣州讀書,在南京的團員中應是粵語說得最地道,而且1922年5月正值他畢業時期,有條件到廣州參會。據鄭師許的回憶,莫耀明其后赴廣州護法艦隊的裝甲巡洋艦“海琛”號上擔任航海副,次年改任軍需副,1925年升槍炮正。艦隊于1923年底離開廣州投靠直系軍閥,改編為渤海艦隊。莫耀明很可能是在此時被迫隨艦隊行動,和團組織徹底失掉了聯絡。莫耀明于1926年調任東北海軍江防艦隊江泰軍艦副艦長,在中東路事件中陣亡。莫耀明是海軍軍官,其檔案資料可能在1949年被帶到臺灣。“莫耀明”的身份有了重大的突破,尋檔組將繼續挖掘莫耀明更多材料。
“團一大”前后黨團組織與青年共產國際往來信件
尋檔組發現了青年共產國際幫助中國建團和雙方的密切往來的信件,是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建立和“團一大”召開的重要歷史背景資料,這些資料絕大部分為第一次發現,是研究青年共產國際與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立及關系的極為重要的資料。
極為珍貴的是,還發現了附有陳獨秀親筆簽名的給共產國際的信,包括陳獨秀關于團員跨黨、黨團關系等情況的信。早在陳獨秀領導建立早期團組織開始,設想把團組織建成為黨組織的后備力量。針對此時早期黨員、團員身份存在重疊現象,陳獨秀作為黨的主要領導人在此方面做了細致工作。團員達到一定年齡后,便成為黨員身份,團員退團年齡隨形勢的變化而變化。這為研究團從建立開始就是黨的助手和后備軍問題,提供了重要的檔案資料。
早期黨團組織的宣傳報刊、雜志再現當年革命激情
尋檔發現20世紀20年代早期團組織進行政治宣傳活動的期刊雜志、宣傳單等原始文件,如《紅旗下面的少年共產黨》(1923年10月25日出版)原件;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的《赤光》社雜志、《旅歐中國共青團通告》、號召反對帝國主義干涉中國的傳單;中國青年社《我們的主張——“國民會議”與青年利益問題》;“五一節”宣傳單;香港青年社章程;《青年通訊》(1928年第21、22、23號,內含《廣州暴動的意義與教訓及團的任務》一文)原件;《少年通訊》1928年第24期(內含《廣州暴動的意義與教訓決議案的補充》);《中央通訊》第一期手稿、第28期原件;《列寧青年》1928年第一卷第4期;1922年9月3日國際少年紀念日宣言《全國的青年呵》;《非基督教運動節檄告同胞》等。早期進步刊物、傳單真實地還原了20世紀20年代進步青年反抗壓迫,為救國救民探索革命道路的歷史場景,見證了青年運動史的光榮而輝煌的革命歷程,同時對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創建史具有極高的歷史研究價值。
發現系統的團二大、五大會議記錄
尋檔發現團的二大、五大的會議記錄,包含中文、俄文及英文文件和原始手稿記錄,如共產國際代表達林在團中央執行委員會的講話等。
特別是,1928年7月團五大在莫斯科召開,這為會議材料的保存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尋檔發現了完整的會議記錄和會議材料。具體包括:五大團員審查報告、統計資料;團五大團章草案(中俄英三種語言);中國青年團現狀(英文);中國青年團章程(俄文);中國青年團章程(中文手稿);團五大記錄和速記記錄;籌備會議記錄和委員會會議記錄(中文手稿);團五大會議、籌備會議和大會經濟委員會記錄和速記記錄(俄、英、德文);《中國共青團的過去和現在》(任弼時致青年共產國際的工作報告)(中俄英文);中央通告滬字二十號——廣州暴動征集期問題;團中央通報《中央通訊》和《少年通訊》(期刊)等會議記錄。
發現廣東地區早期革命活動詳細資料
20世紀20年代蘇俄派往中國的密使給共產國際、青年共產國際的報告中,廣東地區的調查信息最為豐富詳細,如海陸豐地區、花縣、香山縣農村詳細調查報告;瞿秋白關于廣東省黨團工會國民黨路線的材料;廣州社會主義青年團團員情況表,詳細記載了團組織成立時間、團員人數、團員成分、開會情況等問題。
此外,發現了若干黨團史資料,如1922-1927年廣州及廣東地區的革命活動情況,涉及廣州工人學生運動、廣東商團活動等問題;1928年2月6日-1928年5月3日青年共產國際駐華代表阿里弗萊德評中國共青團在廣州起義中的作用和與中國共青團書記們的談話,材料細致分析了廣州起義的意義和經驗教訓。
此次尋檔研究歷時數月,取得的資料圖片數以萬計,但從與俄羅斯方面的交流來看,仍然有許多資料因為檔案管理規定不能閱覽,更不能拍攝帶回國內,所以,在一些歷史真相的佐證上依然會存在一些漏洞和遺憾,希望有機會能夠再赴俄羅斯、日本等國家完善已有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