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寧對馬克思主義的來源與組成部分的闡釋

·經典導讀·
《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和三個組成部分》是列寧于1913年3月為了紀念馬克思逝世30周年而寫的一篇重要文章,最初發表在俄國布爾什維克主辦的《啟蒙》雜志(月刊)第3期(紀念馬克思逝世30周年專號)上。這篇著作對馬克思主義的主要理論來源和主要組成部分,作了權威性的闡釋。
列寧在文章中通過對馬克思主義學說的簡要介紹,特別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來源和主要內容的闡述,深刻闡明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對無產階級革命的指導性。
列寧鮮明指出,馬克思的全部天才正是在于他回答了人類先進思想已經提出的種種問題?!八膶W說的產生正是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社會主義極偉大的代表人物的學說的直接繼續?!瘪R克思學說是德國的哲學、英國的政治經濟學和法國的社會主義的當然繼承者。
文章主要內容有以下四個方面:
任何一個時代的哲學雖然歸根結底都是由經濟決定的,但是它的創立卻需要以前人所提供的思想資料為前提。馬克思主義哲學直接的理論來源是德國古典哲學。德國古典哲學是作為德國資產階級革命先導而出現的哲學形態,其代表人物有康德、費希特、謝林、黑格爾和費爾巴哈等。其中,黑格爾哲學和費爾巴哈哲學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關系最為密切。
列寧在文章的第一部分概述了人類哲學思想發展的大致脈絡,認為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作為兩種哲學思想體系由來已久,到了18世紀末,作為資產階級革命的先導,唯物主義成了唯一徹底的哲學。他強調,馬克思和恩格斯最堅決地捍衛了哲學唯物主義,并且多次說明,一切離開這個基礎的傾向都是極端錯誤的。但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并沒有停止在18世紀的唯物主義上,而是把哲學向前推進了。其工作成果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德國古典哲學采取批判繼承的科學態度,拋棄了黑格爾哲學中的唯心主義體系,批判地汲取了它的辯證法思想;拋棄了費爾巴哈哲學中唯心主義的和宗教倫理的雜質,批判地汲取了它的唯物主義思想,使唯物主義同辯證法實現了有機結合,形成了辯證唯物主義。二是把這種辯證唯物主義從對自然界的認識推廣到對人類社會的認識,進一步創立了歷史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創立,是人類哲學思想偉大變革的重要標志,是“科學思想中的最大成果”。
列寧指出,歷史唯物主義說明,正是由于生產力的發展,人類歷史才從一種社會生活結構中發展出另一種更高級的結構。同時,歷史唯物主義又說明,正如人的認識是客觀物質世界(這種客觀物質世界不依賴于人的認識而存在)的反映那樣,人對社會的認識(即哲學、宗教、政治等的不同觀點和學說)則是社會經濟制度的反映。他強調:“馬克思的哲學是完備的哲學唯物主義,它把偉大的認識工具給了人類,特別是給了工人階級?!备鶕v史唯物主義來觀察資本主義國家的各種政治形式,就會看得很清楚:它們都是為鞏固資產階級對無產階級的統治服務的。
在文章中,列寧簡要介紹了馬克思剩余價值學說的基本思路和理論框架。他指出,馬克思之所以特別注意研究經濟問題,是因為經濟制度是政治上層建筑借以樹立起來的基礎。馬克思的《資本論》就是專門研究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制度的。列寧概述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發展的大致脈絡,指出其直接來源是英國的古典政治經濟學。馬克思以前的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以亞當·斯密和大衛·李嘉圖為代表,在他們的研究中已經奠定了勞動價值論的基礎。馬克思嚴密地論證并且徹底地發展了這個理論,認真考察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過程,從商品交換開始,在物與物之間的關系的背后發現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從而揭示出雇傭工人為資本家創造的剩余價值才是利潤的來源,是資本家階級財富的來源,形成了剩余價值學說。
列寧簡要介紹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形成和主要內容。他首先介紹了空想社會主義,并分析了科學社會主義與空想社會主義的聯系和區別,闡述了社會主義從空想變成科學的原因和條件。
列寧指出,雖然空想社會主義批判資本主義社會,但它既沒有闡明資本主義制度下雇傭奴隸制的本質,又沒有發現資本主義發展的規律,也不能找到能夠成為新社會的創造者的社會力量,因而不能指出真正的出路。他強調,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批判地繼承了空想社會主義的合理成分,又拋棄了其中的空想成分,從而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
在介紹了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和三個組成部分之后,列寧有一段結論性的話:“只有馬克思的哲學唯物主義,才給無產階級指明了如何擺脫一切被壓迫階級至今深受其害的精神奴役的出路。只有馬克思的經濟理論,才闡明了無產階級在整個資本主義制度中的真正地位?!边@段話深刻揭示了馬克思主義三個組成部分即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之間的內在關系。
列寧認為,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科學社會主義處于核心地位。社會主義之所以能夠從空想變成科學,正是基于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兩大發現。
《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和三個組成部分》深刻揭示了馬克思主義的主要理論來源和組成部分,完整闡明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體系,科學揭示了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內部的邏輯關系。
列寧在文章中強調,馬克思主義“絕不是離開世界文明發展大道而產生的一種故步自封、僵化不變的學說?!彼械乩^承了人類19世紀所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實現了人類思想發展史上的革命性變革。馬克思主義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從哪個天才人物腦袋里蹦出來的。馬克思主義是在批判吸收了前人的思想成果基礎上產生的,就其主要來源來講,如果離開了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法國空想社會主義,就不可能有馬克思主義。在一定意義上,不了解這些理論來源,就不可能真正理解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它的價值。不僅如此,馬克思主義還是一個開放的理論體系,在后來的發展中,也是繼續批判吸收其他學說中某些正確的部分、成分和因素而不斷豐富完善的。在當今中國,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也是在吸收和借鑒世界優秀文明成果的基礎上形成的。我們今天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特別是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也要注意學習世界上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努力掌握一切反映時代進步的新思想、新知識、新經驗。
列寧在文章中系統闡明了馬克思主義嚴謹完整的科學體系。列寧認為,馬克思主義涵蓋人類社會發展、自然界發展和人的思維發展的各個方面,涉及政治、經濟、文化、軍事、歷史等各個領域,其理論體系主要包括三個組成部分:完備而徹底的哲學唯物主義,即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以剩余價值學說為基石的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這個理論體系是由一系列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構成的科學嚴謹的思想體系,其中,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不可分割的三個組成部分,是一個辯證統一的整體。需要指出的是,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是就其主要來源講的,并不否認還包括自然科學和其他文明成果等來源;三個組成部分也是就其主要方面而言的,并不否認馬克思主義還包含其他內容,比如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理論、文化理論以及軍事理論、新聞理論、外交理論等。學習列寧關于馬克思主義理論來源和組成部分的論述,要求我們從總體上把握馬克思主義各個組成部分及其內在聯系,從總體上把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內容和理論體系。
列寧在文章中特別提到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幾篇重要原著,要求把《路德維?!べM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反杜林論》和《共產黨宣言》一起作為“每個覺悟工人必讀的書籍”。重視學習原著,下大氣力讀懂原著,這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一貫要求。恩格斯曾明確要求年輕一代革命者要“根據原著來研究這個理論,而不要根據第二手的材料來進行研究”。組織黨員干部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也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毛澤東多次要求黨員干部要有計劃地讀一些馬列的書。在改革開放新時期,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也反復要求全黨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并且把這種學習同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結合起來,更好地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斷豐富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摘自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馬列主義經典著作選編學習導讀》,學習出版社2011.6版。標題為編輯所加,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