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菲 魏偉忠
保供水,是“五水共治”的重要內容。如何做到保供水,不同的地區應有不同的路徑。對于海島和沿海缺水地區而言,發展海水淡化產業,加快海水淡化裝置的應用,是實現保供水的重要路徑。
浙江是全國最早開展海水淡化研究和應用的省份,擁有國內一流的海水淡化裝備制造實力。全省已建成海水淡化裝置23套,占全國裝置總數的1/3,總產能達11萬立方米/日。《浙江省海水淡化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要以增強海島和沿海缺水地區水資源保障能力為主要目標,加快創建一批國家級海水淡化應用利用試點示范。2013年3月,國家發改委公布海水淡化產業發展試點單位名單,在全國第一批八個單位中,舟山市、杭州水處理技術研究開發中心有限公司、溫州市洞頭縣鹿西鄉(島)分別被列為試點城市、產業基地和試點海島。從試點的實際情況看,海水淡化對海島和沿海缺水地區的保供水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
作為國家試點城市,舟山市加強組織領導,完善推進機制,優化項目布局,全市已基本建立起上下聯動、左右協調的試點推進機制。
海水淡化項目穩步推進。目前在建的主要有:六橫鎮10萬噸/日海水淡化項目、衢山島5000噸/日海水淡化工程、秀山島3000噸/日海水淡化工程。同時,按照實際需求,正謀劃布局衢山5000噸/日、枸杞1000噸/日等項目。舟山市已建成的海水淡化生產能力達到5.4萬噸/日,總投資超過4億元。
裝備國產化率不斷提高。舟山已成為我國海水淡化裝備快速提升的試驗場和展示場,國內多個首臺套裝備均在舟山建成實施。在建的六橫海水淡化項目積極應用我國自行研發技術和國產裝備,國產化率已經達到75%,比進口配件成本降低30%以上,淡水能耗降至4kw·h/m3以下。與此同時,舟山市積極引進裝備制造企業,加大裝備本地化生產的能力。
對水資源的保障成效顯著。海水淡化水已經成為舟山市水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在干旱季節,其水資源保障效應得到充分體現。在2013年夏季大旱中,舟山市已建成的海水淡化廠24小時開工,為緩解旱情和保障城市日常生活、生產用水需求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其中,嵊泗的海水淡化供水占當地總供水的80%,六橫的海水淡化供水占當地總供水的60%,岱山海水淡化供水占當地總供水的30%。
作為國家產業基地試點單位,杭州水處理技術研究開發中心積極推進“生產基地”、“研發中心”和“產業聯盟”三大試點任務。
生產基地建設有序推進。一期海水淡化裝備車間和原材料倉庫已于2013年1月投產,二期膜車間已完成主體結構驗收,卷式膜生產線正在進行國際招標,超濾膜生產線正在進行搬遷準備,預計生產線在2015年上半年完成安裝調試投產。截止到2013年12月,已完成投資額23918萬元。裝備車間的投用為承接大型項目提供了支撐。
研發中心功能逐步強化。2013年,研發中心開展了預處理和后處理國產化工藝和設備開發試驗,完成了2萬立方米/日國產化裝置的施工設計;開展了國產海水淡化膜應用試驗,開發了2萬立方米級大通量海水淡化膜殼,試制完成2萬立方米級海水淡化用國產高壓泵,研制成功千立方米級能量回收裝備。在加大研發能力的同時,還承擔《海水淡化預處理膜系統設計規范》、《海水淡化反滲透系統運行管理規范》等國家標準的編制,為行業發展提供了支撐性作用。

圖/金川
產業聯盟牽頭作用顯現。2013年3月,由杭州水處理技術研究中心牽頭組建的“東南海海水淡化產業聯盟”經國家發改委批準成立。該聯盟成員單位15家,其中企業10家、高校院所4家、行業服務機構1家,是目前國內技術力量最強、產品種類最多、經營規模最大、服務功能最全的海水淡化產業集群。聯盟牽頭成功舉辦了“2013海水淡化與膜技術論壇”、“2013全國膜法廢水處理技術培訓班”等活動,為加強技術交流與培訓發揮了積極作用。
作為國家試點海島工作的先行者,溫州市洞頭縣鹿西鄉政府努力克服人手不足、資金不足、技術不足等困難,積極推動試點海島涉及的有關項目推進工作,總體進展順利。
海水淡化示范項目有序推進。鹿西鄉海水淡化項目,建設規模為500立方米/日的反滲透海水淡化機組2座,項目建成后可供淡水1000立方米/日。該項目是海島風光互補與海水淡化綜合利用一體化示范項目的兩大主體工程之一。項目已累計完成投資545萬元。
相關配套工程同步推進。作為海島風光互補與海水淡化綜合利用一體化示范項目兩大主體工程之一的微網型風電并網工程同步推進。目前已建成兩臺780千瓦風力發電機組,正在建設的還有300KWP光伏發電系統。微網型風電并網工程建成投產后,首先是保障海水淡化項目的用電。作為示范項目組成部分的鹿西城市管網工程也正按計劃推進。
在省級層面,要繼續強化對三個試點單位的指導、扶持、督促工作,積極爭取相應的配套政策,進一步優化試點工作的整體環境。一是爭取扶持政策。按照國家推進海水淡化產業發展的總體部署,結合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五水共治”戰略部署,從保供水的角度,把海水淡化作為增加水資源量的有效手段,積極爭取政策支持和資金補助,推動配套政策和產業標準的出臺,努力做強浙江海水淡化產業,積極擴大淡化水應用。
二是加強督促指導。進一步強化對三個試點單位的跟蹤調研,強化工作推進機制,確保試點各項工作落到實處。三是推進項目管理。嚴格按照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管理要求,加強試點項目的跟蹤管理,及時了解掌握項目情況和推進中存在的問題,切實加快推進項目建設進度,盡早形成實物工作量。
在試點單位層面,要根據各自不同目標和任務要求,繼續推進試點實施方案的落實。一是試點城市。舟山市應繼續完善海水淡化項目的布局,建設、改造一批海水淡化項目,在本島北部建設一座5萬立方米/日海水淡化項目作為水資源的戰略儲備。抓好招商引資,努力引進專業化的海水淡化企業、科研院所落戶。著力推進海水直接利用、濃縮海水利用、海水淡化設備制造等領域的工作,逐步形成海水淡化產業鏈和產業群。
二是產業基地。生產基地要進一步完善裝備車間硬件建設,提升大型裝備的制造能力,推進膜生產線建設,建成國內先進水平的復合膜生產線。研發中心要繼續推進前期準備,成立項目管理部門。產業聯盟要搞好科技咨詢服務,開展多種形式的交流,助推海水淡化產業發展。
三是試點海島。洞頭縣鹿西鄉海水淡化項目要進一步加強項目組織和管理,加快建設進度,確保項目順利實施和如期完工。
總體來說,浙江抓住國家開展試點的機遇,在海水淡化領域做了有益的嘗試,產業發展形勢較好,積累了先行先試的經驗。海水淡化是保供水的戰略措施,對海島和沿海部分缺水地區經濟發展支撐作用不言而喻。應進一步貫徹落實《浙江省海水淡化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統籌規劃、深化試點、依靠科技、集聚發展、完善政策,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資源環境共贏,為促進水資源持續利用和供水安全作出貢獻。